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倪忠德专利>正文

节能型海水制淡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2817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节能型海水制淡方法及其装置,利用太阳能和装置本身自然形成的真空使海水沸腾,产生的蒸汽经冷凝后生成所需的蒸馏水。装置包括海水溢池、蒸发器,其间设海水流进、流出水管,管端设阀门,海水溢池上设溢流口;包括淡水溢池、冷凝器,淡水溢池上设与淡水池相通的溢流口。冷凝器包括壳体、冷凝盘管,壳体上连接海水进、出水管;冷凝管两端通过管路与蒸发器、淡水溢池相连。蒸发器内腔上半部的空间为第一真空腔,淡水管上端内腔至冷凝管上端外管路内腔的空间为第二真空腔;两真空腔通过管路相连。海水进水管上接有初始海水进水支管及其进水阀,并连接海水泵组。淡水池上方设淡水泵组,其进、出口端通过淡水出水管相连通,淡水出水管上设淡水供应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水制淡
,涉及海水制淡方法及其制淡装置,尤 其是一种节能型海水制淡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于海水的淡化所采用的方法有沸腾法、闪蒸法、反渗 透法等多种。沸腾法,主要是釆用沸腾蒸馏的原理,从海水中制取淡水,海水在装 置中经沸腾、蒸发、分离和冷凝等过程而转化为淡水。闪蒸法,通常为多级的,其原理主要是在一定的压力下,把经过预 热的海水加热至某一温度,引入第一个闪蒸室,降压使海水闪急蒸发,产 生的蒸汽在热交换管外冷凝而成淡水,而留下的海水,温度降到相应的饱 和温度。依次将浓缩海水引入以后各闪蒸室逐级降压,使其闪急蒸发,再 冷凝而得到淡水。此法尤其适合于大型和超大型淡化装置,并主要在海湾国家使用。 反渗透法,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薄膜分离技术,是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行分离的过程。反渗透除盐原理, 就是在有盐分的水中(如原水),施以比自然渗透压力更大的压力,使渗透 向相反方向进行,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压到膜的另一边,变成洁净的水, 从而达到除去水中盐分的目的。上述几种方法都免不了要利用燃料和锅炉等加热装置,真空泵或压 力泵等动力装置,这就使得其海水淡化装置整体结构复杂,能源消耗大, 单位吨淡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或缺陷,提供一种节能型海水制 淡方法及其装置。它无需使用锅炉及燃料,仅仅依靠太阳热能和装置本身 自然形成的真空,使海水沸腾产生蒸汽,蒸汽经冷凝后即生成可供人们生 活用的蒸馏水。不仅工作效率高、节省能源,且成本低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海水制淡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太阳热能和制淡装置本 身自然形成的真空使海水沸腾,产生蒸汽,蒸汽经冷凝后生成蒸馆水。一种节能型海水制淡装置,它包括一蒸发器,该蒸发器上分别设有液位计、温度计、真空表的接口;还包括一冷凝器,该冷凝器包括壳体、设 置在壳体内的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下方设有一海水溢池,蒸发器与海水溢池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海水管,海水管的上部为与蒸发器内腔相通的阳光直射管;所述的冷凝器下方设有一淡水溢池;冷凝器与淡水溢池之间设有相互 连通的淡水管;所述的海水管与冷凝器的壳体相连,淡水管与冷凝器的冷凝管相连;所述蒸发器内腔的液面相对于海水溢池的液面高差与足以使蒸发器 内腔上半部形成真空状态时的水柱高度相适配,使蒸发器内腔上半部的空 间构成第一真空腔;所述淡水管内腔的液面相对于淡水溢池的液面高差与足以使淡水管 上端内腔至冷凝管上端外管路内腔形成真空状态时的水柱高度相适配,使 淡水管上端内腔至冷凝管上端外管路内腔的空间构成第二真空腔;所述的第一、第二真空腔通过外管路相互连通,该外管路上设有至少 二个进水闽。上述的节能型海水制淡装置,其中,所述连通第一、第二真空腔的外管路整体呈逆时针旋转90°的T字 形,T字形管路的三个交汇端各设有一进水阀。所述的蒸发器上设有一与第一真空腔相连通的出汽口,第二真空腔的 冷凝管上端外管路段设有一进汽口。所述第一真空腔的出汽口上连接有一汽体排放管路,该汽体排放管路上依次连接有第一蒸汽阀、备用真空泵、第二蒸汽阀,该汽体排放管路的 管端与大气相通。所述第一真空腔的出汽口与第二真空腔的进汽口之间连接有一真空 度增强管路,该真空度增强管路上依次连接有第一蒸汽闽、备用真空泵、 第三蒸汽阀。所述的海水溢池上设有一海水溢流口 ,该海水溢流口与海水相连通;所述的淡水溢池上设有一淡水溢流口 ,该淡水溢流口与一淡水池相连通。所述的海水管包括海水进、出水管,该海水进、出水管的管端设置有 海水进、出水阀。所述的海水进水管与连接第一、二真空腔的外管路之间设有一初始海水进水支管,该初始海水进水支管的管路上设有一初始海水进水闽;位于 初始海水进水支管之后的海水进水管的管路上设有一海水阀。所述海水进水管的管路上近海水液面的上方连接有一带电动机的海 水泵组;所述的淡水池内设有一淡水出水管,其管路上连接有一淡水泵组;该 淡水泵组包括淡水进、出口端,其淡水出口端的管路上连接有一带淡水供 应口的支管,该支管的管路上设有一淡水出水闽。所述的淡水出水管上还连接有一初始淡水进水支管;该初始淡水进水 支管的管端与初始海水进水管相连,其管路上设有一初始淡水阀。所述的淡水管上分别设有液位计、真空表的接口。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 点和积极效果1. 由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海水制淡方法及其装置利用天然的太阳能作为 能源,无需使用加热设备,因而省去了加热所需燃料的能源消耗,尤其还 消除了因加热设备过压而产生爆炸等危险因素。2. 减少了现有技术的制淡装置中所使用的动力设备,节省了电力。也 因此而减少了对于加热等设备的日常维护费用,从而降低了单位吨淡水的 生产成本。3.由于其制淡方法原理科学,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实施,可 满足远离大陆的居民、部队、企事业单位对淡水的需求。特别是如西沙, 南沙等群岛以及内陆的某些地方的居民需求。本专利技术甚至还可用于普通水如河水的提纯处理以及污水的净化处理等。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其专利技术的目 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本专利技术节能型海水制淡方法及其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示 意图。图中l一海水;2 —海水溢池;3 —带电动机海水泵组;4a —海水流 进水阀;4b—海水流出水阀;5 —海水进水管;5a —初始海水进水管;HG— 第一真空腔形成真空时其海水液面的高度;7 —海水出水管;8 —阳光直射 管;9一蒸发器;A—第一真空腔;IO—第一蒸汽阀;ll一进水闽;12 —进 水阀;13—与第一真空腔相通的出汽口;L一冷凝器;14一冷凝器壳体;15 — 真空表接口; 16 —温度计接口; 17 —冷凝器的冷凝管;B—第二真空腔;W— 连接第一、二真空腔的外管路;18 —带有淡水供应出口的淡水支管;18a— 初始淡水进水管;19一带电动机淡水泵组;20—淡水管;20a —淡水出水 管;DG—第二真空腔形成真空时其淡水液面的高度;21 —淡水池;22 —淡 水出水阀;23—淡水溢池;24 —进水阀;25 —淡水;26 —水位计接口; 28 — 备用真空泵;29 —第三蒸汽闽;30—第二蒸汽阀;31 —与第二真空腔相通 的进汽口; 38 —海水阀;40—初始海水阀;41一初始淡水阀;42 —淡水出 口阀;Hj —蒸发器的海水流进水管;Hc —蒸发器的海水流出水管;P—气 体排放管路;Z—真空度增强回路。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附图,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节能型海水制淡方法,是利用太阳热能和制 淡装置本身自然形成的真空使海水沸腾,产生蒸汽,蒸汽经冷凝后生成蒸馏水。依照上述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节能型海水制淡装置,主要包括一海水溢池2、设置在海水溢池2上方的蒸发器9;蒸发器9与海水溢池2之间 设有相互连通的海水进、出水管Hj、 Hc,海水进、出水管Hj、 Hc的上部 为与蒸发器9的内腔相通的阳光直射管8;进、出水管Hj、 Hc的管端设 有海水进、出水阀4a、 4b;如图中所示,该海水溢池2上设有与海水1 相连通的海水溢流口 。还包括一淡水溢池23、设置在淡水溢池23上方的冷凝器L;如图中 所示,该淡水溢池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型海水制淡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太阳热能和制淡装置本身自然形成的真空使海水沸腾,产生蒸汽,蒸汽经冷凝后生成蒸馏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忠德倪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倪忠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