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2568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包括:现场末端设备;管理端;中心服务端;智能网关,通过现场总线与现场末端设备建立第一连接,通过上层网络与管理端建立第二连接,以及通过上层网络与中心服务端建立第三连接,智能网关用于将第一连接转换成第二连接,将第二连接转换成第一连接,以将第一区域内的现场末端设备与第二区域内的管理端远程连接,以及将第一连接转换成第三连接,第三连接转换成第一连接,以将第一区域内的现场末端设备与第三区域内的中心服务端远程连接。能够通过智能网关实现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之间有机的互联互通,进而将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进行无缝对接,形成全生态网络系统。生态网络系统。生态网络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远程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物联网远程控制模式主要是针对现有的现场总线模式(有线通信)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配置、控制、查询的远程管理。为实现该远程控制模式,需要建立和维护从有线通信

无线通信

有线通信的跨区域数据链路。其中,在同一区域内,有线通信主要应用在中心服务端与现场末端设备相互通信的应用场景。无线通信主要应用在现场与中心服务端相互通信、现场末端设备与管理端进行相互通信以及管理端与中心服务端相互通信的应用场景。
[0003]但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属于不同类型的网络,二者所支持的网络协议也不同,进而当需要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进行远程交互时,则会因网络协议不同而导致无法正常通信,导致当物联网需要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对现场末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管理时,会因网络类型不同而无法与现场末端设备建立远程连接,进而无法实现与现场末端设备的远程控制。
[0004]鉴于此,亟需一种能够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实现对现场末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无法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对现场末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
[0006]根据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07]现场末端设备,部署在应用现场总线的第一区域内;
[0008]管理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二区域内;
[0009]中心服务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三区域内;
[0010]智能网关,通过现场总线与所述现场末端设备建立第一连接,通过上层网络与所述管理端建立第二连接,以及通过上层网络与所述中心服务端建立第三连接,所述智能网关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二连接,将所述第二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以将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现场末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管理端远程连接,以及将所述第一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三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以将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现场末端设备与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中心服务端远程连接。
[0011]在该方式中,通过智能网关,可以实现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之间有机的互联互通,进而管理端或者中心服务端对现场末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管理时,能够将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进行无缝对接,形成全生态网络系统,从而提高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进行远程控制的
连接成功率。
[0012]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网关,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对应的总线协议转换成所述第二连接对应的第一上层网络协议,将所述第一上层网络协议转换成所述总线协议,将所述总线协议转换成所述第三连接对应的第二上层网络协议,将所述第二上层网络协议转换成所述总线协议。
[0013]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层网络协议和所述第二上层网络协议与所述总线协议在所述智能网关内的封装格式相同。
[0014]根据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方法,应用于智能网关,所述方法包括:
[0015]接收目标端发送的远程控制指令,确定待与所述目标端建立远程连接的现场末端设备,所述现场末端设备部署在应用现场总线的第一区域内;
[0016]若所述目标端为管理端,则将与所述管理端之间的第二连接转换成与所述现场末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以将所述远程控制指令转发至所述现场末端设备,所述管理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二区域内;
[0017]若所述目标端为中心服务端,则将与所述中心服务端之间的第三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以将所述远程控制指令转发至所述现场末端设备,所述中心服务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三区域内。
[0018]在该方式中,智能网关能够将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进行无缝对接,形成全生态网络系统,使管理端或者中心服务端通过上层网络发送的远程控制指令可以发送到处于现场总线的现场末端设备,实现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的远程连接,有助于提高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的远程控制的连接成功率,进而有助于保障物联网全区域内远程控制的有效性。
[0019]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将与所述管理端之间的第二连接转换成与所述现场末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包括:
[0020]将所述第二连接对应的第一上层网络协议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对应的总线协议,以将与所述管理端之间的第二连接转换成与所述现场末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
[0021]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将与所述中心服务端之间的第三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包括:
[0022]将所述第三连接对应的第二上层网络协议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对应的总线协议,以将与所述中心服务端之间的第三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
[0023]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实施例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方面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4]接收所述现场末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发送的控制数据,所述控制数据为所述现场末端设备响应所述远程控制指令生成的数据;
[0025]若所述目标端为所述管理端,则基于所述第二连接,将所述控制数据发送至所述管理端;
[0026]若所述目标端为所述中心服务端,则基于所述第三连接,将所述控制数据发送至所述中心服务端。
[0027]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二方面的第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连接,将所述控制数据发送至所述管理端,包括:
[0028]将所述控制数据按照所述第二连接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格式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一传输数据;
[0029]将所述第一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发送至所述管理端。
[0030]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二方面的第五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三连接,将所述控制数据发送至所述中心服务端,包括:
[0031]将所述控制数据按照所述第三连接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格式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传输数据;
[0032]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发送至所述中心服务端。
[0033]根据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及其可选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现场末端设备,部署在应用现场总线的第一区域内;管理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二区域内;中心服务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三区域内;智能网关,通过现场总线与所述现场末端设备建立第一连接,通过上层网络与所述管理端建立第二连接,以及通过上层网络与所述中心服务端建立第三连接,所述智能网关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二连接,将所述第二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以将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现场末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管理端远程连接,以及将所述第一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三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以将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现场末端设备与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中心服务端远程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网关,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对应的总线协议转换成所述第二连接对应的第一上层网络协议,将所述第一上层网络协议转换成所述总线协议,将所述总线协议转换成所述第三连接对应的第二上层网络协议,将所述第二上层网络协议转换成所述总线协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层网络协议和所述第二上层网络协议与所述总线协议在所述智能网关内的封装格式相同。4.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网关,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目标端发送的远程控制指令,确定待与所述目标端建立远程连接的现场末端设备,所述现场末端设备部署在应用现场总线的第一区域内;若所述目标端为管理端,则将与所述管理端之间的第二连接转换成与所述现场末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以将所述远程控制指令转发至所述现场末端设备,所述管理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二区域内;若所述目标端为中心服务端,则将与所述中心服务端之间的第三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以将所述远程控制指令转发至所述现场末端设备,所述中心服务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三区域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与所述管理端之间的第二连接转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成群范士兴刘侃田晶李龙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