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锚千斤顶自动找正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2565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拆锚千斤顶自动找正移动装置,包括升降装置、顶升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安装部和第一移动部,安装部连接于第一移动部;顶升装置的部分结构固定在安装部,第一移动部用于带动顶升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移动,顶升装置包括第二移动部、第三移动部和拆锚千斤顶,拆锚千斤顶连接于第三移动部,第二移动部的部分结构固定于安装部,操作拆锚千斤顶可使第二移动部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三移动部与第二移动部连接,且操作拆锚千斤顶可使第三移动部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具有夹角地设置。顶升装置借助升降装置可根据锚索的位置进行前后、左右、上下位置的调整,方便拆锚千斤顶对锚索锚具进行拆卸,提高了拆卸的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拆锚千斤顶自动找正移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支护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拆锚千斤顶自动找正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矿巷道综采工作面后,往往存在两端头采空区悬顶问题,为此,需要将两端头采空区顶板支护锚索拆卸下来,确保顶板及时垮落,避免瓦斯聚集等安全隐患影响正常回采和安全生产,但是巷道支护锚索锚具平均高度在6~8米,如果人工手持千斤顶进行拆卸,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锚千斤顶自动找正移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千斤顶拆锚时安全性便捷性低下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拆锚千斤顶自动找正移动装置包括升降装置、顶升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安装部和第一移动部,安装部连接于第一移动部;顶升装置的部分结构固定在安装部,第一移动部用于带动顶升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移动,顶升装置包括第二移动部、第三移动部和拆锚千斤顶,拆锚千斤顶连接于第三移动部,第二移动部的部分结构固定于安装部,操作拆锚千斤顶可使第二移动部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三移动部与第二移动部连接,且操作拆锚千斤顶可使第三移动部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具有夹角地设置。
[0005]进一步地,第三移动部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一滑轨、第一直线滑动膜。第一固定架与第二移动部连接,第一固定架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一连接件,第一套筒和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滑轨穿设于第一套筒,第一滑轨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螺栓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拆锚千斤顶;第一直线滑动膜设置于第一套筒内,第一直线滑动膜沿第一滑轨的周向设置。
[0006]进一步地,第二移动部包括第二固定架、第二滑轨、第二直线滑动膜。第二固定架包括第二套筒和第二连接件,第二套筒和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二滑轨穿设于第二套筒,第二滑轨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螺栓与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二直线滑动膜设置于第二套筒内,第二直线滑动膜沿第二滑轨的周向设置。
[0007]进一步地,第二安装板靠近安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接件,卡接件与安装部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凹槽,第一连接件包括凸块,凸块与第一凹槽匹配,凸块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沿第二连接件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连接件设置有插入孔,插入孔内设置有延伸至第二凹槽内的插入件。
[0009]进一步地,顶升装置还包括防护网、把手。防护网包括第一防护片和第二防护片,第一防护片包围在拆锚千斤顶的周面,第二防护片可拆卸地设置于拆锚千斤顶的底面;把
手与拆锚千斤顶连接,把手可伸出第一防护片,把手用于操作拆锚千斤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
[0010]进一步地,安装部上对应拆锚千斤顶的开口处设有激光定位机构。
[0011]进一步地,升降装置还包括底座,第一移动部设置于底座的表面,底座连接有至少三个滑轮和至少三个脚撑,脚撑用于将升降装置和顶升装置固定。
[0012]进一步地,第一移动部的上部设有顶尖,顶尖的高度大于拆锚千斤顶的高度。
[0013]进一步地,底座上设有液压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与第一移动部连接,液压控制系统用于驱动第一移动部在高度方向上移动。
[0014]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升降装置上设置顶升装置,升降装置上的第一移动部用于带动顶升装置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操作顶升装置可使得拆锚千斤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其中第一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二方向为前后方向,从而使得顶升装置可以上下、左右、前后移动,顶升装置借助升降装置可根据锚索的位置进行前后、左右、上下位置的调整,以实现拆锚千斤顶的定位、找正、移动,方便拆锚千斤顶对锚索锚具进行拆卸,提高了拆卸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拆锚千斤顶自动找正移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拆锚千斤顶自动找正移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拆锚千斤顶自动找正移动装置的顶升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19]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拆锚千斤顶自动找正移动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1]10、升降装置;11、安装部;12、第一移动部;121、顶尖;13、底座;131、滑轮;132、脚撑;133、液压控制系统;14、激光定位机构;
[0022]20、顶升装置;
[0023]21、第二移动部;211、第二固定架;2111、第二套筒;2112、第二连接件;212、第二滑轨;213、第二安装板;2131、卡接件;214、第二直线滑动膜;2113、第一凹槽
[0024]22、第三移动部;221、第一固定架;2211、第一套筒;2212、第一连接件;222、第一滑轨;223、固定螺栓;224、第一安装板;225、第一直线滑动膜;2213、凸块;2214、第二凹槽;2215、插入件;
[0025]23、拆锚千斤顶;231、把手;
[0026]24、防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30]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0031]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拆锚千斤顶自动找正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装置(10),所述升降装置(10)包括安装部(11)和第一移动部(12),所述安装部(11)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部(12);顶升装置(20),所述顶升装置(20)的部分结构固定在所述安装部(11),所述第一移动部(12)用于带动所述顶升装置(20)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顶升装置(20)包括第二移动部(21)、第三移动部(22)和拆锚千斤顶(23),所述拆锚千斤顶(23)连接于所述第三移动部(22),所述第二移动部(21)的部分结构固定于所述安装部(11),操作所述拆锚千斤顶(23)可使所述第二移动部(21)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三移动部(22)与所述第二移动部(21)连接,且操作所述拆锚千斤顶(23)可使所述第三移动部(22)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夹角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锚千斤顶自动找正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移动部(22)包括:第一固定架(221),第一固定架(221)与所述第二移动部(21)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221)包括第一套筒(2211)和第一连接件(2212),所述第一套筒(2211)和所述第一连接件(2212)连接;第一滑轨(222),所述第一滑轨(222)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筒(2211),所述第一滑轨(222)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螺栓(223)与第一安装板(22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224)固定连接所述拆锚千斤顶(23);第一直线滑动膜(225),所述第一直线滑动膜(225)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筒(2211)内,所述第一直线滑动膜(225)沿所述第一滑轨(222)的周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拆锚千斤顶自动找正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部(21)包括:第二固定架(211),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第二套筒(2111)和第二连接件(2112),所述第二套筒(211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112)连接;第二滑轨(212),所述第二滑轨(212)穿设于所述第二套筒(2111),所述第二滑轨(212)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固定螺栓(223)与第二安装板(213)固定连接;第二直线滑动膜(214),所述第二直线滑动膜(214)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2111)内,所述第二直线滑动膜(214)沿所述第二滑轨(212)的周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彩王庆雄郭爱军李泰萌王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东煤炭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