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2353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3:05
本公开实施例是关于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收集池,收集池用于收集垃圾渗滤液;絮凝池,絮凝池与收集池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絮凝池用于提供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场所;污泥处理单元,污泥处理单元与絮凝池连通,用于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后形成的下沉污泥进行处理;过滤单元,过滤单元与絮凝池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且第二管道上设置有原水泵,过滤单元用于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后形成的上层清液进行过滤;反渗透单元,反渗透单元与过滤单元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本公开实施例在絮凝池内处理垃圾渗滤液,使得下层污泥可快速沉降,上层清液通过过滤单元、反渗透单元进一步处理,得到中水进行排放。得到中水进行排放。得到中水进行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0001]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垃圾渗滤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垃圾渗滤液污染程度高,成分复杂,且随着填埋时间越长,可生化性能越差。国际上目前针对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主要有“物理—化学处理”、“物理化学—生物处理”和“高级氧化—生物处理”等技术。无一例外,需要搭配多种工艺组合,才能实现垃圾渗滤液的净化。目前国内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是“厌氧+生化+膜深度处理”处理工艺,具体如预处理+厌氧+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反渗透(RO)处理工艺。现行工艺路线存在工艺环节繁多,处理时间长,成本高,会产生二次污染。预处理往往需要添加各种药剂,改善水质利于后续处理,其对污染物去除效率不高。生物处理需要曝气,风机能耗较大,臭气重,对于水质复杂多变的渗滤液,生物处理不稳定且处理时间长,对于老龄化渗滤液可生化性差,生物法几乎不起作用,因此随着填埋场运行时间的延长,搭配生物处理,后续膜处理系统能耗高,损耗重,更换频率高费用昂贵,浓缩液产量高达10%~30%。
[0003]因此,有必要改善上述相关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0004]需要注意的是,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000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0007]收集池,所述收集池上设置有第一进口管和第一出口管,所述收集池用于收集垃圾渗滤液;
[0008]絮凝池,所述絮凝池上设置有第二进口管和第二出口管,所述絮凝池的第二进口管与所述收集池的第一出口管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絮凝池用于提供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场所;
[0009]污泥处理单元,所述污泥处理单元与所述絮凝池连通,用于对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后形成的下层污泥进行处理;
[0010]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与所述絮凝池的第二出口管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且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原水泵,所述过滤单元用于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后形成的上层清液进行过滤;
[0011]反渗透单元,所述反渗透单元与所述过滤单元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且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高压泵,用于将过滤后的上层清液泵入所述反渗透单元,使得所述反渗透单元对过滤后的所述上层清液进行反渗透处理,所述反渗透单元上分别设置有出口和排污口,所述出口用于排放中水,所述排污口用于排放浓水。
[0012]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收集池与絮凝池之间的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计量泵,所述第一计量泵用于将渗滤液处理试剂泵入该第一管道中。
[0013]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絮凝池底部设置多个污泥容纳斗,相邻所述污泥容纳斗的顶部外边缘依次相连。
[0014]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污泥容纳斗包括底板和多个侧板,所述底板和多个侧板依次合围成一个所述污泥容纳斗。
[0015]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形状为矩形,所述侧板的形状为梯形。
[0016]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污泥处理单元包括污泥泵,所述污泥泵的进口端伸入所述污泥容纳斗内,用于将所述污泥容纳斗内的下层污泥抽取出来。
[0017]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污泥处理单元还包括污泥压缩机,所述污泥压缩机的进口端与所述污泥泵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污泥压缩机用于将所述污泥泵抽出来的下层污泥进行压缩处理。
[0018]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单元包括:
[0019]第一过滤器,第一过滤器的进口与所述絮凝池的第二出口管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器内设置有第一过滤层;
[0020]第二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出口之间通过第四管道连接,第二过滤器的出口与反渗透单元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其中,所述第二过滤器内设置有第二过滤层。
[0021]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计量泵,所述第二计量泵用于将阻垢剂泵入第四管道内。
[0022]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单元包括:
[0023]若干反渗透膜,每个所述反渗透膜的进口与所述第二过滤器上的出口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接,远离每个所述反渗透膜的进口一端分别设置有反渗透膜的出口,每个所述反渗透膜上的出口用于中水排放,靠近每个所述反渗透膜的进口一端分别设置有反渗透膜的排污口,每个所述反渗透膜上的排污口用于浓水排放。
[0024]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在絮凝池内通过渗滤液处理试剂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垃圾渗滤液经处理后污染物形成下层污泥和上层清液,污泥通过污泥单元处理,上层清液经原水泵泵入过滤单元内,通过过滤单元对上层清液进行过滤,得到过滤后的上层清液,过滤后的上层清液经高压泵泵入反渗透单元进行进一步处理,得到中水进行排放,垃圾渗滤液处理速度快,污泥处理效率高,降低能耗,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002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0028]图2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絮凝池的示意图;
[0029]图3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污泥容纳斗的示意图。
[0030]图中:100、收集池;101、第一进口管;102、第一出口管;200、絮凝池;201、第二进口管;202、第二出口管;210、污泥容纳斗;211、底板;212、侧板;300、第一管道;301、第一计量泵;400、污泥处理单元;410、污泥泵;420、污泥压缩机;500、第二管道;501、原水泵;600、过滤单元;610、第一过滤器;611、第一过滤层;620、第二过滤器;621、第二过滤层;700、第三管道;710、高压泵;800、反渗透膜;810、中水排放管道;820、浓水排放管道;900、第四管道;910、第二计量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0032]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池,所述收集池上设置有第一进口管和第一出口管,所述收集池用于收集垃圾渗滤液;絮凝池,所述絮凝池上设置有第二进口管和第二出口管,所述絮凝池的第二进口管与所述收集池的第一出口管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絮凝池用于提供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场所;污泥处理单元,所述污泥处理单元与所述絮凝池连通,用于对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后形成的下层污泥进行处理;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与所述絮凝池的第二出口管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且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原水泵,所述过滤单元用于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后形成的上层清液进行过滤;反渗透单元,所述反渗透单元与所述过滤单元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且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高压泵,用于将过滤后的上层清液泵入所述反渗透单元,使得所述反渗透单元对过滤后的所述上层清液进行反渗透处理,所述反渗透单元上分别设置有出口和排污口,所述出口用于排放中水,所述排污口用于排放浓水;所述絮凝池底部设置多个污泥容纳斗,相邻所述污泥容纳斗的顶部外边缘依次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池与絮凝池之间的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计量泵,所述第一计量泵用于将渗滤液处理试剂泵入该第一管道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污泥容纳斗包括底板和多个侧板,所述底板和多个侧板依次合围成一个所述污泥容纳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有旭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追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