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2233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结构,包括有支撑框、板材、转动球、移动轮、连接机构和支撑机构,支撑框内左右对称式放置有板材,支撑框底部转动式设有四个转动球,转动球下部转动式设有移动轮,支撑框顶部前侧设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安装于板材前部的左右两侧,两个连接机构之间设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安装于板材中部前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动球和移动轮可以达到对板材移动的效果,通过连接机构既可以达到将两个板材组合固定又便于拆卸的效果,通过支撑机构可以在板材倾斜时起到一个支撑的效果。倾斜时起到一个支撑的效果。倾斜时起到一个支撑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结构是指在房屋建筑中,由各种构件组成的能够承受各种作用的体系,建筑结构包括木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木质结构就是纯粹由木材或主要由木材承受荷载的结构,通过金属连接件或是直接使用榫卯工艺进行连接和固定,而砖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是用砖、木做成,竖向承重构件的墙体和柱采用砖砌,水平承重构件的楼板、屋架采用木材,这类结构适用于一般的农村住房,楼层一般在三层以下等等。
[0003]在安装板材时,为了更便于安装板材,工作人员一般都会采用建筑结构来安装板材,但现有技术中,建筑结构不便于移动板材,需要人工搬运或通过搬运装置进行移动,消耗大量人力,且不具备将两个板材相互连接的功能,需要工作人员一块一块的将板材安装在一定,操作步骤极其复杂烦琐,不太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0004]因此需要我们设计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建筑结构不便于移动板材,需要人工搬运或通过搬运装置进行移动,消耗大量人力,且不具备将两个板材相互连接的功能,需要工作人员一块一块的将板材安装在一起,操作步骤极其复杂烦琐,不太便于工作人员操作的缺点,本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结构。
[0006]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结构,包括有支撑框、板材、转动球、移动轮、连接机构和支撑机构,支撑框内左右对称式放置有板材,支撑框底部转动式设有四个转动球,转动球下部转动式设有移动轮,支撑框顶部前侧设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安装于板材前部的左右两侧,两个连接机构之间设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安装于板材中部前侧。
[0007]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块、丝杆和连接杆,支撑框顶部前侧连接有四个连接块,两个连接块位于左侧板材的左右两侧,另外两个连接块则位于右侧板材的左右两侧,连接块前侧均匀间隔且转动式设有丝杆,板材上的连接块相互远离的一侧错位式连接有连接杆,相互靠近的一侧的连接杆通过丝杆卡接在连接块内。
[0008]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限位框、滑框、滑动杆、支撑杆和扭力弹簧,板材上的连接块中部之间连接有限位框,限位框内固接有滑框,滑框中部内侧滑动式设有滑动杆,滑动杆中部转动式设有支撑杆,滑动杆左右两侧套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滑动杆和支撑杆上,支撑杆上部、滑框、滑动杆和扭力弹簧皆位于限位框内,限位框对支撑杆进行限位。
[0009]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导向杆、缓冲板和缓冲弹簧,支撑杆底部滑动式设有四个导向杆,导向杆底部之间连接有缓冲板,导向杆上套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支
撑杆底部与缓冲板上。
[0010]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导向板和刻度板,板材上的连接块上部之间连接有导向板,导向板上滑动式设有刻度板。
[0011]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滑框外侧开有多个螺丝孔。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转动球和移动轮可以达到对板材移动的效果,通过连接机构既可以达到将两个板材组合固定又便于拆卸的效果,通过支撑机构可以在板材倾斜时起到一个支撑的效果。
[0013]2、本技术通过缓冲板、导向杆和缓冲弹簧可以达到对支撑杆缓冲的效果,进而将板材放置的更加稳妥。
[0014]3、本技术通过螺丝孔可以将支撑机构固定在板材上,以便于更好地支撑板材。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机构与连接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机构部分与连接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机构局部剖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刻度板与缓冲板等零部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的标记:1:支撑框,2:板材,3:转动球,4:移动轮,5:支撑机构,50:滑框,51:滑动杆,52:支撑杆,53:扭力弹簧,54:限位框,6:连接机构,60:连接块,61:丝杆,62:连接杆,7:刻度板,70:导向板,8:缓冲板,9:导向杆,10:缓冲弹簧,11:螺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此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结构,如图1

图4所示,包括有支撑框1、板材2、转动球3、移动轮4、连接机构6和支撑机构5,支撑框1内左右对称式放置有板材2,支撑框1底部转动式设有四个转动球3,转动球3下部转动式设有移动轮4,支撑框1顶部前侧设有连接机构6,连接机构6安装于板材2前部的左右两侧,两个连接机构6之间设有支撑机构5,支撑机构5安装于板材2中部前侧。
[0024]如图2

图4所示,还包括有连接机构6,连接机构6包括连接块60、丝杆61和连接杆62,支撑框1顶部前侧焊接有四个连接块60,两个连接块60位于左侧板材2的左右两侧,另外两个连接块60则位于右侧板材2的左右两侧,连接块60前侧均匀间隔且转动式设有丝杆61,板材2上的连接块60相互远离的一侧错位式固接有连接杆62,相互靠近的一侧的连接杆62通过丝杆61卡接在连接块60内。
[0025]如图2

图3所示,还包括有支撑机构5,支撑机构5包括限位框54、滑框50、滑动杆51、支撑杆52和扭力弹簧53,板材2上的连接块60中部之间焊接有限位框54,限位框54内焊接有滑框50,滑框外侧开有多个螺丝孔,螺丝孔可以将支撑机构固定在板材上,以便于更好
地支撑板材,不需要固定时,将螺丝拧下即可,滑框50中部内侧滑动式设有滑动杆51,滑动杆51中部转动式设有支撑杆52,滑动杆51左右两侧套有扭力弹簧53,扭力弹簧53两端分别连接在滑动杆51和支撑杆52上,支撑杆52上部、滑框50、滑动杆51和扭力弹簧53皆位于限位框54内,限位框54对支撑杆52进行限位。
[0026]当需要使用本装置时,工作人员可以将本装置放置在水平面上,随后将板材2放置在支撑框1内,可以放两个一样的板材2,当需要对板材2进行移动时,工作人员可以推动支撑框1,使得支撑框1带动转动球3和移动轮4转动,进而达到移动板材2的效果,此时两个板材2通过连接机构6固定在一起,当需要解开时,工作人员转动丝杆61,使得丝杆61脱离连接块60前部内侧,进而使得丝杆61不再对连接杆62进行卡接,随后工作人员即可将两个板材2进行分离,使得连接机构6达到既可以将两个板材2组合固定又便于拆卸的效果,将两个板材2分离后,工作人员再将丝杆61拧回初始位置即可,当板材2过重或有倾斜倾向时,工作人员可将支撑杆52向下拉,进而带动导向杆9和扭力弹簧53在滑框50内向下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有支撑框(1)、板材(2)、转动球(3)、移动轮(4)、连接机构(6)和支撑机构(5),支撑框(1)内左右对称式放置有板材(2),支撑框(1)底部转动式设有四个转动球(3),转动球(3)下部转动式设有移动轮(4),支撑框(1)顶部前侧设有连接机构(6),连接机构(6)安装于板材(2)前部的左右两侧,两个连接机构(6)之间设有支撑机构(5),支撑机构(5)安装于板材(2)中部前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有连接机构(6),连接机构(6)包括连接块(60)、丝杆(61)和连接杆(62),支撑框(1)顶部前侧连接有四个连接块(60),两个连接块(60)位于左侧板材(2)的左右两侧,另外两个连接块(60)则位于右侧板材(2)的左右两侧,连接块(60)前侧均匀间隔且转动式设有丝杆(61),板材(2)上的连接块(60)相互远离的一侧错位式连接有连接杆(62),相互靠近的一侧的连接杆(62)通过丝杆(61)卡接在连接块(6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建筑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支撑机构(5),支撑机构(5)包括限位框(54)、滑框(50)、滑动杆(51)、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冰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众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