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能学专利>正文

一种移动舱体的承载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2041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舱体的承载式结构。所述移动舱体的承载式结构包括:移动舱本体、四个承载调整机构和伸出机构;所述移动舱本体包括底板、U形舱壁、舱门、舱顶、多个支杆和玻璃,所述U形舱壁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所述舱门铰接安装在U形舱壁的一侧外壁上,所述舱顶固定安装在U形舱壁的顶部,多个所述支杆均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多个所述支杆的顶端均与舱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玻璃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玻璃的顶部与舱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玻璃与U形舱壁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舱体的承载式结构可以简单有效的对移动舱进行支撑,并能够在不平整路面时,对承载结构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使移动舱保持平稳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舱体的承载式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移动舱承载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舱体的承载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移动舱是一种新兴的建筑形式,其与流动集装箱相似,均具有方便搬运设置的特点,但不同于传统的流动集装箱的是,移动舱的结构更加新颖多样,外形美观,功能性也更加齐全。
[0003]现有技术中,移动舱在使用时,若放置在不平整地面时,移动舱会出现倾斜,影响居住体验。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移动舱体的承载式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简单有效的对移动舱进行支撑,并能够在不平整路面时,对承载结构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使移动舱保持平稳的移动舱体的承载式结构。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移动舱体的承载式结构包括:移动舱本体、四个承载调整机构和伸出机构;
[0007]所述移动舱本体包括底板、U形舱壁、舱门、舱顶、多个支杆和玻璃,所述U形舱壁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所述舱门铰接安装在U形舱壁的一侧外壁上,所述舱顶固定安装在U形舱壁的顶部,多个所述支杆均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多个所述支杆的顶端均与舱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玻璃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玻璃的顶部与舱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玻璃与U形舱壁相适配;
[0008]所述承载调整机构包括支撑架、矩形凹槽、矩形块、支撑板、第一内螺纹槽、第一螺杆、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和转轴,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底板的底部,所述矩形凹槽开设在支撑架的底部,所述矩形块滑动安装在矩形凹槽内,所述矩形块的底部延伸至矩形凹槽外,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矩形块的底部,所述第一内螺纹槽开设在矩形块的顶部,所述第一螺杆螺纹安装在第一内螺纹槽内,所述第一螺杆的顶端与矩形凹槽的顶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固定套设在矩形凹槽上,所述第二锥形齿轮设置在矩形凹槽内,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相啮合,所述转轴固定安装在第二锥形齿轮上,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支撑架外并与支撑架转动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伸出机构包括台阶、第一固定板、第二内螺纹槽、第二螺纹杆和驱动电机,所述台阶滑动安装在底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底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内螺纹槽开设在台阶的一侧外壁上,所述第二螺纹杆螺纹安装在第二内螺纹槽内,所述第二螺纹杆贯穿第一固定板并与第一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外壁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
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伸出机构还包括两个支撑槽、两个第二固定板和两个L形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槽均开设在台阶上,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均固定安装在底板的底部,两个所述L形支撑杆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支撑槽内,两个所述L形支撑杆的一端均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L形支撑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矩形凹槽内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第一螺杆贯穿隔板并与隔板转动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矩形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滑槽,两个所述限位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限位滑块,两个所述限位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矩形块固定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一侧外壁上转动安装有转杆。
[00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移动舱体的承载式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通过设置承载调整机构,使得能够简单有效的对移动舱进行支撑,并能够在不平整路面使移动舱保持平衡;
[0016]本技术通过设置伸出机构,使得能够将台阶伸出,从而便于人员进入移动舱内部。
附图说明
[001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移动舱体的承载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承载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伸出机构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伸出机构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板;2、U形舱壁;3、舱门;4、舱顶;5、支杆;6、玻璃;7、支撑架;8、矩形凹槽;9、矩形块;10、支撑板;11、第一内螺纹槽;12、第一螺杆;13、第一锥形齿轮;14、第二锥形齿轮;15、转轴;16、台阶;17、第一固定板;18、第二内螺纹槽;19、第二螺纹杆;20、驱动电机;21、支撑槽;22、第二固定板;23、L形支撑杆。
实施方式
[0023]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移动舱体的承载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承载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伸出机构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伸出机构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移动舱体的承载式结构包括:移动舱本体、四个承载调整机构和伸出机构;
[0024]所述移动舱本体包括底板1、U形舱壁2、舱门3、舱顶4、多个支杆5和玻璃6,所述U形舱壁2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所述舱门3铰接安装在U形舱壁2的一侧外壁上,所述舱顶4固定安装在U形舱壁2的顶部,多个所述支杆5均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多个所述支杆5的
顶端均与舱顶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玻璃6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玻璃6的顶部与舱顶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玻璃6与U形舱壁2相适配;
[0025]所述承载调整机构包括支撑架7、矩形凹槽8、矩形块9、支撑板10、第一内螺纹槽11、第一螺杆12、第一锥形齿轮13、第二锥形齿轮14和转轴15,所述支撑架7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底部,所述矩形凹槽8开设在支撑架7的底部,所述矩形块9滑动安装在矩形凹槽8内,所述矩形块9的底部延伸至矩形凹槽8外,所述支撑板10固定安装在矩形块9的底部,所述第一内螺纹槽11开设在矩形块9的顶部,所述第一螺杆12螺纹安装在第一内螺纹槽11内,所述第一螺杆12的顶端与矩形凹槽8的顶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3固定套设在矩形凹槽8上,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4设置在矩形凹槽8内,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3和第二锥形齿轮14相啮合,所述转轴15固定安装在第二锥形齿轮14上,所述转轴15的一端延伸至支撑架7外并与支撑架7转动连接。
[0026]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伸出机构包括台阶16、第一固定板17、第二内螺纹槽18、第二螺纹杆19和驱动电机20,所述台阶16滑动安装在底板1的底部,所述第一固定板17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底部,所述第二内螺纹槽18开设在台阶16的一侧外壁上,所述第二螺纹杆19螺纹安装在第二内螺纹槽18内,所述第二螺纹杆19贯穿第一固定板17并与第一固定板17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0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17的一侧外壁上,所述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与第二螺纹杆19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舱体的承载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舱本体、四个承载调整机构和伸出机构;所述移动舱本体包括底板、U形舱壁、舱门、舱顶、多个支杆和玻璃,所述U形舱壁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所述舱门铰接安装在U形舱壁的一侧外壁上,所述舱顶固定安装在U形舱壁的顶部,多个所述支杆均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多个所述支杆的顶端均与舱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玻璃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玻璃的顶部与舱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玻璃与U形舱壁相适配;所述承载调整机构包括支撑架、矩形凹槽、矩形块、支撑板、第一内螺纹槽、第一螺杆、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和转轴,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底板的底部,所述矩形凹槽开设在支撑架的底部,所述矩形块滑动安装在矩形凹槽内,所述矩形块的底部延伸至矩形凹槽外,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矩形块的底部,所述第一内螺纹槽开设在矩形块的顶部,所述第一螺杆螺纹安装在第一内螺纹槽内,所述第一螺杆的顶端与矩形凹槽的顶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固定套设在矩形凹槽上,所述第二锥形齿轮设置在矩形凹槽内,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相啮合,所述转轴固定安装在第二锥形齿轮上,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支撑架外并与支撑架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舱体的承载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机构包括台阶、第一固定板、第二内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能学
申请(专利权)人:李能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