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2036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烟具,具有容置腔、热气形成腔和进气口,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雾化颗粒,进气口、热气形成腔和容置腔顺次连通,烟具包括过气件和加热组件,过气件用于分隔容置腔和热气形成腔,并具有连通容置腔和热气形成腔的过气孔;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基体和加热层,加热基体设于热气形成腔并设有螺旋结构,螺旋结构将热气形成腔分割形成绕加热基体周向并向上延伸的螺旋导流通道,加热层为膜状并至少覆于螺旋结构,加热层在通电时能够加热螺旋导流通道的空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烟具,能够在实现均匀加热的同时降低了空气加热导致的能耗损失,并有效地加快对雾化颗粒的加热速度和提高热利用率。高热利用率。高热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具


[0001]本技术涉及烟具加热装置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薄膜发热式空气加热不燃烧的烟具。

技术介绍

[0002]加热不燃烧烟具,是一种结合了加热器具及烟弹或不含烟草的植物芯的新型产品,它是以“只加热不燃烧”为思路设计的“低温卷烟”或“低温草本”,利用特制加热装置将经过处理的烟丝或其他草本植物即特制烟弹加热到一定温度,将烟弹或植物芯加热到足以散发出烟气的程度,供人吸食,其优点在于更减害、且还原了香烟的纯正口感、击喉感,为烟民提供最近似于传统香烟的替烟方式。
[0003]现有主流的加热不燃烧烟具的加热方式主要有针插入式的中间加热方式和在发热杯上设置发热线路提供热源的周向加热方式。这两种加热方式都是通过对空气加热形成热气流,再通过热气流将热量传递至烟丝各个部分,从而使烟弹里头的烟气释放出来。现有采用空气加热方式的烟具多通过将发热体缠绕在加热基体上,以形成螺旋气流加热通道对空气进行加热产生热气流。加热基体与发热体之间采用缠绕的方式使得两者接触贴合得不够紧密,也容易造成热量损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具,以解决现有采用空气加热的方式烟具对雾化颗粒加热时存在的热损耗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烟具,具有容置腔、热气形成腔和进气口,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雾化颗粒,所述进气口、所述热气形成腔和所述容置腔顺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具包括:
[0006]过气件,用于分隔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热气形成腔,并具有连通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热气形成腔的过气孔;<br/>[0007]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基体和加热层,所述加热基体设于所述热气形成腔并设有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将所述热气形成腔分割形成绕所述加热基体周向并向上延伸的螺旋导流通道,所述加热层为膜状并至少覆于所述螺旋结构,所述加热层在通电时能够加热所述螺旋导流通道的空气。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层完全覆盖所述螺旋结构朝向所述螺旋导流通道的两侧表面,和/或,所述加热层完全覆盖所述加热基体朝向所述螺旋导流通道的表面。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层由铁铬铝或铬制成。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层的电阻值为0.3

2欧姆。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螺旋结构的外表面与所述热气形成腔的内壁接触。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基体设有尖锥状结构的凸起,所述凸起穿过所述过气件延伸至所述容置腔。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气件开设有供所述凸起穿过的穿设孔。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烟具还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过气件夹设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之间,所述第一管体内部形成所述热气形成腔,所述第二管体内部形成所述容置腔;
[0015]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过气件可拆卸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烟具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加热组件的支撑件。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包括多个圆形孔,所述多个圆形孔设于所述烟具底部,并绕所述热气形成腔的中心轴线的周向呈同心圆分布。
[0017]本技术提供的烟具,通过在加热基体上设置螺旋结构形成螺旋导流通道,并至少在螺旋结构外侧镀有加热层,以对螺旋导流通道的空气进行加热产生热气流,同时将加热层通过电镀的方式设置得较薄和结合力较好,从而与设有螺旋结构的加热基体紧密接触贴合,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带来的热损耗问题。此外将加热层的电阻值设置得较大,能使热量更快更集中地对螺旋导流通道的空气加热,进而传递到容置腔的雾化颗粒,能够在实现均匀加热的同时降低了空气加热导致的能耗损失,并有效地加快对雾化颗粒的加热速度和提高热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烟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烟具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的沿A

A方向的剖视平面示意图。
[0021]图4为图1去掉外壳侧壁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去掉第二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5去掉第一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6中过气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图1中底板的仰视平面示意图。
[0026]图9位图4中底板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
[0028]烟具1、进气口101、支撑件102、开口103;
[0029]第一管体10、热气形成腔11;
[0030]第二管体20、容置腔21;
[0031]加热基体31、加热层32、螺旋结构33、螺旋导流通道34、凸起35、导线36;
[0032]过气件40、过气孔41、穿设孔42;
[0033]外壳50、盖板51、底座52;
[0034]电路板60、电池70。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6]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
(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37]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如果存在)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
[0038]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烟具1,具有容置腔21、热气形成腔11和进气口101,容置腔21用于容置雾化颗粒,进气口101、热气形成腔11和容置腔21顺次连通,烟具1包括:
[0039]过气件40,用于分隔容置腔21和热气形成腔11,并具有连通容置腔21和热气形成腔11的过气孔41;
[0040]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基体31和加热层32,加热基体31设于热气形成腔11并设有螺旋结构33,螺旋结构33将热气形成腔11分割形成绕加热基体31周向并向上延伸的螺旋导流通道34,加热层32为膜状并至少覆于螺旋结构33,加热层32在通电时能够加热螺旋导流通道34的空气。
[0041]在本实施例中,空气从烟具1的进气口101进入热气形成腔11,在经过螺旋导流通道34时,被覆于螺旋结构33外侧的加热层32通电加热,空气被加热后形成热气流,热气流穿过过气孔41进入容置腔21,对放置在容置腔21的雾化颗粒加热。通过在加热基体31设置螺旋结构33形成螺旋导流通道34,并至少在螺旋结构33外表面镀有较薄的加热层32,能够对螺旋导流通道34的空气进行加热产生热气流,并使加热层32与加热基体31紧密接触贴合的,从而减少加热层32加热时热量的损失,进而将绝大多数热量传递至加热基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具,具有容置腔、热气形成腔和进气口,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雾化颗粒,所述进气口、所述热气形成腔和所述容置腔顺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具包括:过气件,用于分隔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热气形成腔,并具有连通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热气形成腔的过气孔;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基体和加热层,所述加热基体设于所述热气形成腔并设有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将所述热气形成腔分割形成绕所述加热基体周向并向上延伸的螺旋导流通道,所述加热层为膜状并至少覆于所述螺旋结构,所述加热层在通电时能够加热所述螺旋导流通道的空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完全覆盖所述螺旋结构朝向所述螺旋导流通道的两侧表面,和/或,所述加热层完全覆盖所述加热基体朝向所述螺旋导流通道的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由铁铬铝或铬制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的电阻值为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太周胜文林云燕李雪陈时凯刘光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