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用探测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90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矿井用探测机器,涉及矿井探测技术领域,包括探测设备储存箱以及放置于所述探测设备储存箱内的探测设备,所述探测设备储存箱顶部开设有供所述探测设备竖直放入和浮出的放置腔,所述探测设备储存箱底部开设有多个供水流流入所述放置腔的进水口,所述探测设备包括浮起底座、设置于所述浮起底座一端连接柱、设置于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浮起底座一端的水下行走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柱上的红外监测探头,所述浮起底座内部形成有密闭且充满空气的浮动腔。其有益效果是,使得探测机器在透水事故发生时可以更加及时的启动,使得救援的时效性更强。使得救援的时效性更强。使得救援的时效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井用探测机器


[0001]本技术涉及矿井探测
,尤其涉及一种矿井用探测机器。

技术介绍

[0002]矿井是形成地下煤矿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装备、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每一个矿井的井田范围大小、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确定,是矿井自体设计中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之一。
[0003]煤矿作为高危行业之一,安全生产始终是头等大事,历来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透水事故一旦发生,井下全部电力供应需要切断,导致矿井下有线通信设备无法正常使用,井下无法和地面救灾指挥部取得及时联系,地面人员无法准确实时断测和掌握井下环境信息,从而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透水事故一旦发生,在地形复杂、灾害严重的地段,有效的设置煤矿井下应急救援探测、通信技术装备以提高救援信息时效性很有意义。
[0004]现有矿井探测机器人,需要从地面指挥部进行施放,从准备过程到进行探测,再到传回结果,整个过程时效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矿井用探测机器,其解决了透水事故发生时探测过程时效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矿井用探测机器,包括探测设备储存箱以及放置于所述探测设备储存箱内的探测设备,所述探测设备储存箱顶部开设有供所述探测设备竖直放入和浮出的放置腔,所述探测设备储存箱底部开设有多个供水流流入所述放置腔的进水口,所述探测设备包括浮起底座、设置于所述浮起底座一端连接柱、设置于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浮起底座一端的水下行走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柱上的红外监测探头,所述浮起底座内部形成有密闭且充满空气的浮动腔。
[0010]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矿井用探测机器,在矿井内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探测设备储存箱,并将探测设备竖直放入探测设备储存箱的放置腔内,当矿井内出现透水事故时,水流将会直接沿着探测设备储存箱下侧的进水口流入,在浮起底座的带动下,整个探测设备将会由放置腔内浮出,随后在水下行走机构的带动下在水内行走,行走的过程中通过红外监测探头进行探测,从而辅助救援,该方案中的探测机器在透水事故发生时可以更加及时的启动,使得救援的时效性更强。
[0011]可选地,所述浮起底座整体呈船型,所述浮起底座的船底一侧朝向所述水下行走机构。
[0012]通过将整个浮起底座设置成船型,使得当整个探测设备置于水中时,浮起底座位
于顶部,水下行走机构完全置于水内,从而驱动整个探测设备在水内行走,并使得整个探测设备可以在水中行走的更加顺畅,进而以更短的时间完成探测,以保证救援的时效性。
[0013]可选地,所述浮起底座的两侧端以及远离所述水下行走机构的一端均设置有防撞浮球。
[0014]矿井内的环境各种各样,通过在浮起底座的侧端以及顶部设置防撞浮球,可使得探测设备在移动过程中收到一定程度的碰撞后依然可进行正常的移动探测。
[0015]可选地,所述探测设备储存箱的顶部转动设置有扣盖所述放置腔的箱盖,所述箱盖于远离自身转动轴线的一侧端设置有密闭且充满空气的内腔。
[0016]矿井内环境复杂,直接将放置腔暴露,使得放置于放置腔内的探测设备更容易损坏,该方案中探测设备储存箱在顶部转动设置有箱盖,通过箱盖对探测设备进行遮挡保护,同时箱盖远离转轴的一端设置内腔,使得当水位移动至箱盖上侧时,箱盖在浮力的作用下将会自动打开,更加方便。
[0017]可选地,所述探测设备储存箱内侧壁竖直滑移设置有浮块,所述浮块的顶部转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箱盖下端面远离自身转动轴心的一侧。
[0018]通过在探测设备储存箱的内侧壁设置浮块,使得当探测设备储存箱内部进水时,浮块将会上移,上移的过程中将会通过支撑杆带动箱盖转动,从而配合箱盖自身的浮力,使得箱盖的打开更加轻松,即使探测设备储存箱在矿井内长时间放置,箱盖依然可以正常打开,更加方便。
[0019]可选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动力盒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动力盒侧端的螺旋桨,所述螺旋桨设置有三个且分布于所述动力盒不同的三个侧端面。
[0020]螺旋桨设置有三个且分布于动力盒不同的三个侧端面,使得通过三个螺旋桨可控制整个探测设备的正常移动以及转向,从而使得整个探测设备可以在矿井内移动的更加顺畅。
[0021]可选地,所述动力盒远离所述浮起底座的一端球接有平衡杆,所述平衡杆远离所述动力盒的一端设置有配重块。
[0022]当整个探测设备置于水内时,一旦浮起底座收到剧烈的碰撞,容易造成整个探测设备反转,该方案中咋动力盒远离浮起底座的一端设置平衡杆,在平衡杆的另一端设置配重块,通过平衡杆和配重块来保证整个探测设备上半部分的平衡性,同时平衡杆球接在动力盒的一端,使得当平衡杆或者配重块与矿井内障碍物碰撞时,平衡杆可发生转动来缓解碰撞,加强稳定性。
[0023]可选的,所述动力盒远离所述浮起底座的一端面电磁吸附有多块信号发生器。
[0024]通过在动力盒的一端面上电磁吸附有多块信号发生器,当通过该探测设备探测到异常时,可通过动力盒断开对信号发生器的吸附,从而使得信号发生器掉落在异常位置,进而进行标记,当进行搜救时,搜救人员可通过信号发生器的信号定位该位置,并进行更加仔细的搜索,使得搜救过程更加方便。
[0025]可选地,所述红外监测探头以所述连接柱的轴线为转动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柱。
[0026]通过将红外监测探头转动连接在连接柱上,使得红外监测探头在监测时范围更加
广,监测的更加细致,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0027]可选地,所述连接柱的周侧端转动套设有转动环,所述红外监测探头设置于所述转动环的周侧端,所述转动环靠近所述动力盒的一端同轴设置有被动齿轮,所述动力盒靠近所述连接柱的一端驱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同轴设置有啮合于所述被动齿轮的主动齿轮。
[0028]通过动力盒一端伸出的驱动轴带动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被动齿轮转动,使得转动环可转动,进而使得红外监测探头可以周向转动进行检测,该方案通过水下行走机构中的动力盒提供动力,使得整个矿井探测机器只有一个动力源,更加适合使用以及生产。
[0029](三)有益效果
[00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矿井用探测机器,当矿井内出现透水事故时,水流将会直接沿着探测设备储存箱下侧的进水口流入,在浮起底座的带动下,整个探测设备将会由放置腔内浮出,随后在水下行走机构的带动下在水内行走,行走的过程中通过红外监测探头进行探测,从而辅助救援,该方案中的探测机器在透水事故发生时可以更加及时的启动,使得救援的时效性更强。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2]图2为图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用探测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探测设备储存箱(1)以及放置于所述探测设备储存箱(1)内的探测设备(2),所述探测设备储存箱(1)顶部开设有供所述探测设备(2)竖直放入和浮出的放置腔(11),所述探测设备储存箱(1)底部开设有多个供水流流入所述放置腔(11)的进水口(12),所述探测设备(2)包括浮起底座(21)、设置于所述浮起底座(21)一端连接柱(22)、设置于所述连接柱(22)远离所述浮起底座(21)一端的水下行走机构(23)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柱(22)上的红外监测探头(24),所述浮起底座(21)内部形成有密闭且充满空气的浮动腔(2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用探测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起底座(21)整体呈船型,所述浮起底座(21)的船底一侧朝向所述水下行走机构(2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用探测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起底座(21)的两侧端以及远离所述水下行走机构(23)的一端均设置有防撞浮球(21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用探测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设备储存箱(1)的顶部转动设置有扣盖所述放置腔(11)的箱盖(13),所述箱盖(13)于远离自身转动轴线的一侧端设置有密闭且充满空气的内腔(13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井用探测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设备储存箱(1)内侧壁竖直滑移设置有浮块(15),所述浮块(15)的顶部转动设置有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朱宏波
申请(专利权)人: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