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842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力器,所述拉力器包括有:底座、阻力机构、转动机构和拉力绳,所述阻力机构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转动机构还与所述阻力机构连接;所述拉力绳与所述转动机构转动连接;其中,所述阻力机构包括线圈座、磁力线圈和离合机构,所述磁力线圈设置在所述线圈座上,所述离合机构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离合机构能够与所述磁力线圈相互吸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收纳和携带拉力器在拉绳时可以保持使拉力器的摩擦力与拉力绳拉力的大小一致。同时,拉力器在拉绳时可以保持拉力绳的出线位置不动。绳时可以保持拉力绳的出线位置不动。绳时可以保持拉力绳的出线位置不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力器


[0001]本技术涉及健身拉力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拉力器。

技术介绍

[0002]健身拉力器能帮助人们进行肌肉的锻炼,帮助塑造身体曲线,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因此深受广大健身爱好者的喜爱,由于拉力器占用空间小、轻便且便于携带,因此能随时随地帮运动者进行如力量、柔韧、拉伸、舒展等全身运动。有技术中的一些拉力器,包括哑铃、杠铃等,这种通过金属器械的重量来提供阻力,这种阻力不能同时满足多种人群使用。
[0003]因此需要一种拉力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拉力器,所述拉力器包括有:底座、阻力机构、转动机构和拉力绳,所述阻力机构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转动机构还与所述阻力机构连接;所述拉力绳与所述转动机构连接;其中,所述阻力机构包括线圈座、磁力线圈和离合机构,所述磁力线圈设置在所述线圈座内,所述离合机构固定在转动机构上,所述离合机构能够与所述磁力线圈相互吸合,离合机构吸合在线圈座的外侧。
[0006]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磁铁件、单向轴承和单向轴承座,所述磁铁件靠近所述磁力线圈设置,所述磁铁件与所述单向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单向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单向轴承座滑键连接,所述单向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0007]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绕线毂、转轴机构、安装座和弹力机构,所述转轴机构包括转轴,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绕线毂与所述转轴机构滑键连接;所述拉力绳缠绕在所述绕线毂上,所述拉力绳的其中一端伸出于所述绕线毂;所述弹力机构固定在所述转轴机构上,所述弹力机构用于储存弹力和释放弹力。
[0008]所述弹力机构包括卷簧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卷簧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
[0009]所述卷簧的内圈与所述绕线毂固定连接,所述卷簧的外圈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
[0010]磁铁件与单向轴承座之间设置有限位凸起;磁铁件与单向轴承座通过限位凸起连接。
[0011]优选的,转轴和绕线毂通过限位销连接,使转轴和绕线毂可以一起转动。
[0012]优选的,线圈座包括有皮带轮、皮带轮轴承、连接块;皮带轮与皮带轮轴承固定连接;皮带轮轴承内圈与连接块固定连接;连接块与所述转轴槽键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单向轴承、固定座、绕线毂、转轴、安装座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
[0014]所述拉力器还包括有:转盘及快装座;转盘与底座固定连接,转盘与快装座相对转动连接。
[0015]所述拉力器还包括有:压力传感器、传感器座、传感器压块;压力传感器固定设置在传感器座上,传感器座与安装座固定连接;磁力线圈通过传感器压块压紧在皮带轮上。
[0016]优选的所述弹力机构包括还包括有连接座;连接座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卷簧的内圈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卷簧的外圈与所述固定座243固定连接。
[0017]卷簧的内圈与连接座固定连接,能够随着转轴转动时,带动连接座转动,从而带动卷簧向第一方向运动,由此储存弹力;当转轴不转动时,卷簧向第二方向运动,由此释放弹力,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绕线毂转动,由此对拉力绳进行自动收线。
[0018]所述绕线毂与所述安装座通过梯形螺纹连接,所述梯形螺纹的螺距与所述绕线毂上的拉力绳的绕线的螺距相等。
[0019]将绕线毂与安装座通过梯形螺纹连接,梯形螺纹的螺距与绕线毂上的拉力绳的绕线的螺距相等,梯形螺纹设置在转轴上,拉力绳在绕线毂上的运动距离与转轴上的梯形螺纹的运动相抵,绕线毂运动时沿着转轴上的梯形螺纹运动,确保了拉力绳伸出于绕线毂的位置始终保持不变。
[0020]近一步地,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设置在靠近所述单向轴承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分设置在远离所述单向轴承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中间具有贯通孔,所述转轴从所述贯通孔穿过,并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
[0021]更近一步地,所述单向轴承的内圈套设在所述连接座的第一连接部分的外周,所述单向轴承的内圈通过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0022]连接座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单项轴承连接,第二部分用于放置卷簧且与卷簧连接,由此,连接座实现多重作用,这样的设计使得结构简洁紧凑,便于批量组装。
[0023]优选的,所述拉力器还包括有:外壳;所述底座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阻力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0024]进一步地,拉绳端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拉力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绕线毂上,所述拉力绳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绳端固定连接。
[0025]通过在外壳内设置底座、阻力机构和转动机构,在外壳的外部设置拉绳端,使得整个拉力器的结构简洁,用户只需要操作拉绳端即可实现锻炼的目的。
[0026]具体地,所述拉绳端呈圆球状结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拉绳槽;所述拉力绳的一端穿过所述拉绳槽与所述拉绳端固定连接,所述拉绳槽的直径小于所述拉绳端的直径。
[0027]拉绳槽具有准直和定位拉力绳的作用,使得拉力绳伸出外壳时与外壳表面处于垂直方向。拉绳槽的直径小于拉绳端的直径,在拉力绳自动收线过程中,拉绳端始终位于拉绳槽的外部,以及拉绳端始终位于外壳的表面。
[0028]更近一步地,所述拉力器还包括有:为磁力线圈供电的电源。
[0029]该供电的电源可以设置在外壳内,也可以通过电源线的方式为该拉力器提供电力,再此不作限制。
[0030]拉力器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磁力线圈电连接,所述电路板还与档位键电连接。
[0031]拉力器还包括开关、显示屏,所述开关、显示屏和档位键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
[0032]进一步地,电源与开关、显示屏和档位键电性连接。
[003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本技术采用阻力机构和转动机构配合,具体的通过采用线圈座、磁力线圈和离合机构,由磁力线圈产生磁场力,离合机构与磁力线圈吸合产生阻力,这种阻力能够保持持续稳定均衡,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磁力线圈产生的磁力大小,由此调节阻力机构的阻力大小,以满足更多使用群体。
[0034]同时,拉力器在拉绳时可以保持拉力绳的出线位置不动。
[0035]同时,本技术的体积较小,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图1为本技术一种拉力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器包括有:底座(1)、阻力机构(2)、转动机构(3)和拉力绳(4),所述阻力机构(2)与所述底座(1)连接,所述转动机构(3)与所述底座(1)连接,所述转动机构(3)还与所述阻力机构(2)连接;所述拉力绳(4)与所述转动机构(3)连接;其中,所述阻力机构(2)包括线圈座(21)、磁力线圈(22)和离合机构(23),所述磁力线圈(22)设置在所述线圈座(21)内,所述离合机构(23)固定在转动机构(3)上,所述离合机构(23)能够与所述磁力线圈(22)相互吸合,离合机构(23)吸合在线圈座(21)的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3)包括绕线毂(31)、转轴机构、安装座(33)和弹力机构(24),所述转轴机构包括转轴(32),所述安装座(33)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2)与所述安装座(33)转动连接,所述绕线毂(31)与所述转轴机构滑键连接;所述拉力绳(4)缠绕在所述绕线毂(31)上,所述拉力绳(4)的其中一端伸出于所述绕线毂(31);所述弹力机构(24)固定在所述转轴机构上,所述弹力机构(24)用于储存弹力和释放弹力。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23)包括磁铁件(231)、单向轴承(232)和单向轴承座(233),所述磁铁件(231)靠近所述磁力线圈(22)设置,所述磁铁件(231)与所述单向轴承座(233)固定连接,所述单向轴承(232)的外圈与所述单向轴承座(233)滑键连接,所述单向轴承(232)的内圈与所述转轴(32)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力器,其特征在于:线圈座(21)包括有皮带轮(211)、皮带轮轴承(212)、连接块(213);皮带轮(211)与皮带轮轴承(212)固定连接;皮带轮轴承(212)内圈与连接块(213)固定连接;连接块(213)与所述转轴(32)槽键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力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传感器座、传感器压块;压力传感器固定设置在传感器座上,传感器座与底座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承赟陈发展李鑫樊永谦黎腾龙张昊鹏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飞宇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