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调平行前胶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1643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环锭纺纱机的技术改造,为一种自调平行前胶辊装 置,前胶辊由握爪握持并设在环锭纺纱机前下罗拉的上方,前胶辊与 前下罗拉构成牵伸粗纱的钳口,其中,所述的自调平行前胶辊装置由 轴向相互平行的两组前胶辊共同设在一个加压座上构成,两组前胶辊 的表面同时与前下罗拉的表面相贴合并各自绕轴转动,握爪握持在加 压座处。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传统的单个前胶辊改为两组前胶辊,具有自调平行 的功能,前胶辊表面始终与前下罗拉表面贴合,提供对纱条均匀的握 持力,提高成纱质量;更具实际意义的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普遍适用于现有 面广量大的新旧纺纱机,极少的改造费用,简单便捷,生产出高质量 的纱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传统环锭纺纱机,包括国产机型及进口机型之前胶 辊的技术改造,尤其是一种自调平行前胶辊装置,使前胶辊与前下罗 拉间具有自调平行的功能,两者的轴线始终保持平行。
技术介绍
图1为传统环锭纺纱机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结构包括安装在摇 架上的前、中、后三对胶辊和罗拉,胶辊由握爪握持设在相应罗拉的上方。其中,前胶辊r与前下罗拉2,的出口处为纱条加捻三角区3',纱条从前下罗拉钳口至导纱沟5'部分为纺纱段4',从导纱沟5' 至钢丝圈7'部分为气圈段6'。由于机架制造精度以及二圆柱体间弧面接触的结构特征,不可 避免地令胶辊与罗拉之间的轴线平行度产生一定的误差,交叉成一角 度e,这其中尤以前胶辊r与前下罗拉2'间的轴线平行度最为关 键,如图2所示。前胶辊与前下罗拉的不平行度误差大小,影响罗拉 钳口的正确接触位置,不平行度过大,严重影响牵伸纱条条干均匀度 和纱条粗细节、毛粒等质量指标。胶辊与罗拉轴线不平行度误差使得胶辊受压后的弹性变形量各 处不尽相同,即胶辊轴线方向上各处对纤维的握持力各不相同,即对 纤维的压力不均匀。通常是左右二胶辊的内侧变形量最大,而外侧变 形量最小,由于变形量过小,两边外侧的纱无法被胶辊有效握持住, 在纺纱张力作用下,纱条容易产生意外牵伸和毛粒粗节的增多,直接影响成纱质量。一些进口机械中,通过加强握爪与前胶辊之间的配合精度来降低 前胶辊与前下罗拉间的轴向平行误差,但即便提高了机械加工精度, 仍无法避免摇架的晃动以及圆柱体间弧面接触的结构特征造成的误 差,反而增加了生产成本,从经济上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调平行前胶辊装置, 设置在前下罗拉的上方,可自行调节其与前下罗拉之间的轴向平行 度,确保相互之间的平行,保证纺纱效果。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调平行前 胶辊装置,前胶辊由握爪握持并设在环锭纺纱机前下罗拉的上方,前 胶辊与前下罗拉构成牵伸粗纱的钳口,其中,所述的自调平行前胶辊 装置由轴向相互平行的两组前胶辊共同设在一个加压座上构成,两组 前胶辊的表面同时与前下罗拉的表面相贴合并各自绕轴转动,握爪握 持在加压座处。本专利技术在原有环锭纺纱机的基础上,不改变其他结构,仅对其前 胶辊进行改造,用两个平行的小直径胶辊和加压座的结构代替原来的 一个大直径前胶辊。作用原理为传统的前胶辊和前下罗拉均为圆柱体以弧面相贴 合,轴线平行度的误差无法自动调整。而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两组式前胶 辊结构,与前下罗拉共同构成一个倒"品"字结构,两组前胶辊与前 下罗拉之间形成两条线接触。当摇架发生波动偏转时,摇架的压力通 过加压座均匀分布到两组前胶辊上,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前胶辊装置具有自 动调节平行的功能,两组前胶辊的表面立即会重新与前下罗拉相贴合,并且自动调整轴线与前下罗拉保持平行。而在前胶辊与前下罗拉 轴线保持平行一致后,加压时胶辊轴线方向上的各处弹性变形量也保 持均匀一致,从而保证对纱条始终都能产生均匀一致的握持力。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保证安装在加压座上的两组前 胶辊之间的轴线平行度,所述的加压座上设有两条深度相同且轴线相 互平行的弧形凹槽, 一对平行的转轴在两条凹槽内定位,转轴的二端 伸出加压座,分别套设胶辊。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的将摇架的加压力传递到加压 座上,所述加压座的中部设有一有活动余量的短轴,短轴由握爪握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传统纺纱机的前胶辊进行技术改造,将传统的单个 前胶辊改为两组前胶辊,具有自调平行的功能,能满足环锭纺纱机工 艺要求,解决了传统纺纱机长期存在且难以攻克的问题,前胶辊始终 与前下罗拉贴合,提供对纱条均匀的握持力,提高成纱质量;且更具实际意义的是,本专利技术可普遍适用于现有面广量大的新旧纺纱机,极 少的改造费用,简单便捷,生产出高质量的纱线。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环锭纺纱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环锭纺纱机前胶辊与前下罗拉不平行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环锭纺纱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说明图1, 2中1, 一前胶辊 2,一前下罗拉 3, 一加捻三角区54' 一纺纱段 7, _钢丝圈 图3, 4中 10—前胶辊 20—前胶辊 30—加压座 40—前下罗拉5' —导纱沟6' —气圈段11, 12—胶辊 21, 22—胶辊 31 —短轴 50-握爪13—转轴 23 —转轴 321、 322-弧形凹;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3为本专利技术还顶纺纱机的结构示意图和图4为图3的 A-A剖面结构示意图所示, 一种自调平行前胶辊装置,前胶辊10由 握爪50握持并设在环锭纺纱机前下罗拉40的上方,前胶辊10与前 下罗拉40构成牵伸粗纱的钳口,其中,所述的自调平行前胶辊装置 由轴向相互平行的两组前胶辊10、20共同设在一个加压座30上构成, 两组前胶辊11、 12的表面同时与前下罗拉40的表面相贴合并各自绕 轴转动,握爪50握持在加压座30处。在加压座30上设有两条深度相同且轴线相互平行的弧形凹槽 321、 322, 一对平行的转轴13、 23在两条凹槽321、 322内定位,转 轴13、 23的二端伸出加压座30,分别套设胶辊ll、 12、 21、 22。所述加压座30的中部设有一有活动余量的短轴31,短轴31由 握爪50握持。权利要求1、一种自调平行前胶辊装置,前胶辊由握爪握持并设在环锭纺纱机前下罗拉的上方,前胶辊与前下罗拉构成牵伸粗纱的钳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调平行前胶辊装置由轴向相互平行的两组前胶辊共同设在一个加压座上构成,两组前胶辊的表面同时与前下罗拉的表面相贴合并各自绕轴转动,握爪握持在加压座处。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平行前胶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加压座上设有两条深度相同且轴线相互平行的弧形凹槽, 一对平行 的转轴在两条凹槽内定位,转轴的二端伸出加压座,分别套设胶辊。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调平行前胶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座的中部设有一有活动余量的短轴,短轴由握爪握持。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环锭纺纱机的技术改造,为一种自调平行前胶辊装置,前胶辊由握爪握持并设在环锭纺纱机前下罗拉的上方,前胶辊与前下罗拉构成牵伸粗纱的钳口,其中,所述的自调平行前胶辊装置由轴向相互平行的两组前胶辊共同设在一个加压座上构成,两组前胶辊的表面同时与前下罗拉的表面相贴合并各自绕轴转动,握爪握持在加压座处。本专利技术将传统的单个前胶辊改为两组前胶辊,具有自调平行的功能,前胶辊表面始终与前下罗拉表面贴合,提供对纱条均匀的握持力,提高成纱质量;更具实际意义的是,本专利技术可普遍适用于现有面广量大的新旧纺纱机,极少的改造费用,简单便捷,生产出高质量的纱线。文档编号D01H5/70GK101509161SQ20091004776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8日专利技术者周文华, 张德良, 戴自怡, 王林尧, 金凤珊 申请人:上海市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浙江宝润毛纺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调平行前胶辊装置,前胶辊由握爪握持并设在环锭纺纱机前下罗拉的上方,前胶辊与前下罗拉构成牵伸粗纱的钳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调平行前胶辊装置由轴向相互平行的两组前胶辊共同设在一个加压座上构成,两组前胶辊的表面同时与前下罗拉的表面相贴合并各自绕轴转动,握爪握持在加压座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尧张德良戴自怡金凤珊周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浙江宝润毛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