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后锚固件抗拔试验的反力支撑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53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后锚固件抗拔试验的反力支撑环,包括弧形板和N根支撑柱,所述弧形板设有中心孔和M个圆孔,所述中心孔位于弧形板的中心,M个所述圆孔对称地设置于中心孔的四周,N根所述支撑柱通过螺纹安装于M个所述圆孔,N根所述支撑柱组成多边形,所述中心孔位于多边形的内部,所述M≥N≥3,所述M和N均为整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不受后锚固件密集区域的影响,同时弧形板和支撑柱有足够的刚度与强度且重量减轻,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减少支撑柱的数量,易于携带。易于携带。易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后锚固件抗拔试验的反力支撑环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检测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后锚固件抗拔试验的反力支撑环。

技术介绍

[0002]后锚固件:按规定工艺,在硬化的混凝土上钻孔安装的锚固组件。锚栓:将固定件锚固到混凝土基体上的锚固螺栓组件。机械锚栓:通过锚栓与基体上钻孔孔壁间的机械作用而锚固的锚栓,分为膨胀型锚栓和扩孔型锚栓两类。粘结型锚栓:通过粘结剂在锚孔中固化形成锚固作用的锚栓。植筋:通过锚固胶在锚孔中固化形成锚固作用的钢筋。植螺杆:通过锚固胶在锚孔中固化形成锚固作用的螺杆。抗拔试验:沿后锚固件轴线施加轴向拉拔荷载的试验。
[0003]混凝土后锚固件包括机械锚栓、粘结型锚栓、植筋和植螺杆四类。在混凝土后锚固工程中,为确定后锚固件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抗拔性能,保证混凝土用后锚固件的施工质量和相关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必须进行混凝土后锚固件抗拔性能的现场抽样检测。由于现场的后锚固件较为密集,加上现有反力支撑环过重的因素,导致现场检测的多数情况下无法使用反力支撑环。因此需要制作一种不受后锚固件密集区域影响、重量轻、易于携带且强度足够的反力支撑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后锚固件抗拔试验的反力支撑环。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后锚固件抗拔试验的反力支撑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板和N根支撑柱,所述弧形板设有中心孔和M个圆孔,所述中心孔位于弧形板的中心,M个所述圆孔对称地设置于中心孔的四周,N根所述支撑柱通过螺纹安装于M个所述圆孔,N根所述支撑柱组成多边形,所述中心孔位于多边形的内部,所述M≥N≥3,所述M和N均为整数。
[0006]更优的选择,所述弧形板由2条外凸弧形线和2条内凹弧形线对称地围成。
[0007]更优的选择,所述外凸弧形线的直径包括240

260mm。
[0008]更优的选择,所述内凹弧形线的长轴长度包括140~160mm,所述内凹弧形线的短轴长度包括40~60mm。
[0009]更优的选择,所述中心孔的半径包括15

20mm。
[0010]更优的选择,所述圆孔的半径包括10

15mm。
[0011]更优的选择,所述支撑柱的半径包括10

15mm。
[0012]更优的选择,所述支撑柱的高度包括100

140mm。
[0013]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弧形板和N根支撑柱,与方板和圆板相比,弧形板更具有小面积
的优势,且弧形板能够不受后锚固件密集区域的影响,同时弧形板和支撑柱有足够的刚度与强度且重量减轻,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减少支撑柱的数量,易于携带。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后锚固件抗拔试验的反力支撑环的爆炸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后锚固件抗拔试验的反力支撑环的剖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后锚固件抗拔试验的反力支撑环的俯视图;
[0018]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1

弧形板;11

中心孔;12

圆孔;13

外凸弧形线;14

内凹弧形线;2

支撑柱;21

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实施例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

3所示,一种用于后锚固件抗拔试验的反力支撑环,包括弧形板1和3根支撑柱2,弧形板1是由2条外凸弧形线13和2条内凹弧形线14对称围成的,弧形板1的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孔11,10个圆孔12对称地分布在外凸弧形线13和内凹弧形线14的内侧(即是中心孔11的四周)。圆孔12的内壁设有螺纹,与3根支撑柱2的螺纹相匹配。3根支撑柱2通过螺纹安装在其中3个圆孔12中,3根支撑柱2组成一个三角形,中心孔11位于三角形的内部,可起到稳固反力支撑环的作用。弧形板1左右两侧的外凸弧形线13的直径为240

260mm,弧形板1上下两侧的内凹弧形线14为半个椭圆线,其长轴为140

160mm,其短轴为40

60mm。中心孔11的半径为15

20mm,圆孔12的半径为10

15mm,用于穿过受检的后锚固件。圆孔12用于安装支撑柱2,或者用于穿过非受检的后锚固件。支撑柱2的形状为圆柱形,其顶端设有外螺纹21,其半径为10

15mm,其高度为100

140mm。反力支撑环整体采用金属铬制成,总体重量大约6kg,其质极硬,耐腐蚀,能保证反力支撑环强度的足够,使其在进行抗拔试验时不易被压坏。
[0022]弧形板1通过圆孔12在减轻自身的重量,也起到支撑的作用;支撑柱2起到支撑作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支撑柱的数量;中心孔11用来穿过受检的后锚固件;圆孔12起到安装支撑柱2的作用外,既可减轻反力支撑环的重量,同时还可容纳后锚固件密集区的非受检后锚固件穿过,避免受到受检后锚固件相邻后锚固件的影响。
[0023]反力支撑环使用说明:现场使用反力支撑环时,可根据后锚固件的密集位置,灵活地调整支撑杆的安装位置。让下部埋在基材混凝土中的后锚固件的上部穿过弧形板1的中心孔11,再将3根支撑柱2通过螺纹安装在弧形板1上,再把千斤顶和夹具依次固定在反力支撑环的弧形板1上。使用结束后,可将3根支撑杆拆卸,3根支撑杆与弧形板1一起存放在工具盒里。
[0024]实施例2
[0025]本实施例中除下列的技术特征不同外,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
[0026]本实施例的支撑柱2的数量采用6根代替3根,可以提高反力支撑环的受力,测试时候更加稳固。
[0027]本实施例的弧形板1的圆孔12的数量采用6个代替10个,提高弧形板1的强度。
[0028]实施例3
[0029]本实施例中除下列的技术特征不同外,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
[0030]本实施例的弧形板1的圆孔12的数量采用12个代替10个,降低弧形板1的重量。
[0031]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技术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后锚固件抗拔试验的反力支撑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板和N根支撑柱,所述弧形板设有中心孔和M个圆孔,所述中心孔位于弧形板的中心,M个所述圆孔对称地设置于中心孔的四周,N根所述支撑柱通过螺纹安装于M个所述圆孔,N根所述支撑柱组成多边形,所述中心孔位于多边形的内部,所述M≥N≥3,所述M和N均为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后锚固件抗拔试验的反力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由2条外凸弧形线和2条内凹弧形线对称地围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后锚固件抗拔试验的反力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弧形线的直径包括240

26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后锚固件抗拔试验的反力支撑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梓娴潘琪肖静文谭艺炬杨柏健周志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有色工业建筑质量检测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