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450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包括护坡,挡土墙固定安装于护坡的前侧,挡土墙的后部上侧连接有卸荷板,卸荷板与挡土墙的夹角底部安装有支撑桩柱,支撑桩柱侧面贴合护坡的前侧,套轴板安装于挡土墙的上侧,内嵌套轴的上表面连接有外翻盖板,外翻盖板盖于护坡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整体采用挡土墙与支撑桩柱结合式结构,使卸荷板与桩段固结,利用卸荷板减少支撑桩柱的侧向土压力,平衡桩竖向荷载,可有效降低桩的嵌入深度及桩身断面,节约工程造价,减少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工期,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一般的桩板式挡土墙需要的锚固深度就较深,带来工程投资大幅增加的问题。工程投资大幅增加的问题。工程投资大幅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支护挡墙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其中在河、湖治理、堤防加固等工程中经常遇到限制开挖施工的情况,正常的重力式挡墙、悬臂式挡墙、扶壁式挡墙均无法实施,通常会选择板桩式挡土墙结构,进行安全防护。
[0003]桩板式挡土墙是指钢筋混凝土桩和挡土板组成的轻型挡土墙,在深埋的桩柱间用挡板挡住土体,适用于侧压力较大的加固地段,两桩间挡土板可逐层安设或浇筑,挡土墙砌体纵向相隔一定距离内,为防止因地基不均匀沉陷而引起墙身开裂所设置的竖向缝隙,应根据地基地质条件及墙高、墙身断面的变化情况而设置。
[0004]但是现有的一般的桩板式挡土墙是利用自身锚固力或设帽梁维持自身及土体稳定的挡土建筑物,如挡土高度较高,需要的锚固深度就较深,带来工程投资大幅增加,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解决了现有的一般的桩板式挡土墙需要的锚固深度就较深,带来工程投资大幅增加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包括:护坡;
[0007]挡土墙,所述挡土墙固定安装于所述护坡的前侧,所述挡土墙的后部上侧连接有卸荷板,所述卸荷板与所述挡土墙的夹角底部安装有支撑桩柱,所述支撑桩柱侧面贴合所述护坡的前侧;
[0008]套轴板,所述套轴板安装于所述挡土墙的上侧,所述卸荷板的上侧通过所述套轴板活动安装有内嵌套轴,所述内嵌套轴的上表面连接有外翻盖板,所述外翻盖板盖于所述护坡的上表面。
[0009]所述挡土墙与支撑桩柱两两配使用,整体采用桩与挡板结合式结构,使所述卸荷板与桩段固结,利用所述卸荷板减少所述支撑桩柱的侧向土压力,平衡桩竖向荷载,可有效降低桩的嵌入深度及桩身断面,节约工程造价,减少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工期。
[0010]优选的,所述挡土墙的底部前侧连接有挡墙前趾,所述挡墙前趾与所述挡土墙的底部构成90度。
[0011]所述挡墙前趾、所述挡土墙、所述套轴板、所述卸荷板为一体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桩柱长度长于所述挡墙前趾。
[0013]所述支撑桩柱底部深入长度长于所述挡墙前趾。
[0014]优选的,所述外翻盖板的外侧底部连接有套合块。
[0015]优选的,所述护坡的上部后侧安装有不可移动建筑物。
[0016]所述不可移动建筑物与所述护坡为使用环境。
[0017]优选的,所述挡墙前趾整体设置于地面以下。
[0018]优选的,所述外翻盖板能够围绕着所述内嵌套轴倾斜不同角度。
[001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整体采用挡土墙与支撑桩柱结合式结构,使卸荷板与桩段固结,利用卸荷板减少支撑桩柱的侧向土压力,平衡桩竖向荷载,可有效降低桩的嵌入深度及桩身断面,节约工程造价,减少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工期,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一般的桩板式挡土墙需要的锚固深度就较深,带来工程投资大幅增加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外翻盖板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号:1、挡土墙,2、挡墙前趾,3、卸荷板,4、支撑桩柱,5、套轴板,6、内嵌套轴,7、外翻盖板,8、套合块,9、护坡,10、不可移动建筑物,11、预留口,12、螺栓口,13、预留仓,14、内嵌隐藏口,15、转板夹片,16、增重块,17、套合盖,18、防滑尖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第一实施例
[0027]请结合参阅图1,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包括:护坡9;
[0028]挡土墙1,挡土墙1固定安装于护坡9的前侧,挡土墙1的后部上侧连接有卸荷板3,卸荷板3与挡土墙1的夹角底部安装有支撑桩柱4,支撑桩柱4侧面贴合护坡9的前侧;
[0029]套轴板5,套轴板5安装于挡土墙1的上侧,卸荷板3的上侧通过套轴板5活动安装有内嵌套轴6,内嵌套轴6的上表面连接有外翻盖板7,外翻盖板7盖于护坡9的上表面。
[0030]挡土墙1与支撑桩柱4两两配使用,整体采用桩与挡板结合式结构,使卸荷板3与桩段固结,利用卸荷板3减少支撑桩柱4的侧向土压力,平衡桩竖向荷载,可有效降低桩的嵌入深度及桩身断面,节约工程造价,减少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工期。
[0031]挡土墙1的底部前侧连接有挡墙前趾2,挡墙前趾2与挡土墙1的底部构成90度。
[0032]挡墙前趾2、挡土墙1、套轴板5、卸荷板3为一体结构。
[0033]支撑桩柱4长度长于挡墙前趾2。
[0034]支撑桩柱4底部深入长度长于挡墙前趾2。
[0035]外翻盖板7的外侧底部连接有套合块8。
[0036]护坡9的上部后侧安装有不可移动建筑物10。
[0037]不可移动建筑物10与护坡9为使用环境。
[0038]挡墙前趾2整体设置于地面以下。
[0039]外翻盖板7能够围绕着内嵌套轴6倾斜不同角度。
[004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时,通过挡土墙1与支撑桩柱4两两结合的方式安装,将挡土墙1底部的挡墙前趾2安装于地面以下,通过内嵌套轴6的活动作用调节外翻盖板7与护坡9的贴合程度,使卸荷板3与支撑桩柱4固结,利用卸荷板3减少支撑桩柱4的侧向土压力,平衡支撑桩柱4竖向荷载,可有效降低支撑桩柱4的嵌入深度及桩身断面,节约工程造价,减少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工期。
[004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2]整体采用挡土墙与支撑桩柱结合式结构,使卸荷板与桩段固结,利用卸荷板减少支撑桩柱的侧向土压力,平衡桩竖向荷载,可有效降低桩的嵌入深度及桩身断面,节约工程造价,减少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工期,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一般的桩板式挡土墙需要的锚固深度就较深,带来工程投资大幅增加的问题。
[0043]第二实施例
[0044]请参阅图2、图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外翻盖板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新型支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坡;挡土墙,所述挡土墙固定安装于所述护坡的前侧,所述挡土墙的后部上侧连接有卸荷板,所述卸荷板与所述挡土墙的夹角底部安装有支撑桩柱,所述支撑桩柱侧面贴合所述护坡的前侧;套轴板,所述套轴板安装于所述挡土墙的上侧,所述卸荷板的上侧通过所述套轴板活动安装有内嵌套轴,所述内嵌套轴的上表面连接有外翻盖板,所述外翻盖板盖于所述护坡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支护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的底部前侧连接有挡墙前趾,所述挡墙前趾与所述挡土墙的底部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泽玉王金山张泽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