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纺纱卷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1373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色纺纱卷绕装置,属于色纺纱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后端靠近上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机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所述第二齿轮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机架的内部上端位于第一传动轴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水平板,所述第一传动轴贯穿机架的上部延伸至水平板的上表面。该色纺纱卷绕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绳子、拉筒和第一弹簧、滑槽、滑块、底座,减少了更换卷线轴时的流程,提高的工作效率,节约时间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得机器在运行时保持稳定,无需进行另外的夹持固定操作。无需进行另外的夹持固定操作。无需进行另外的夹持固定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色纺纱卷绕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色纺纱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色纺纱卷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手工纺织工具进行纺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的纺织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纺织设备的发展,而实际生产中,样纱需要做手织样品时,要求把染好的样纱缠绕到筒管上,然后用手织样机织成客户需要的布样。因样纱线装在烧杯内经高温染色后,纱线出现皱褶,生产布样时需要将筒管固定在转杆上,纱线缠绕好后还需要将筒管拆下,十分的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在设计了一款纺织用缠纱装置。
[0003]现有的技术中,纺纱卷绕装置的管筒需要人工安装时十分不便,使工人的工作效率较低,浪费时间,且工人的工作强度较大,浪费了时间成本。
[0004]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色纺纱卷绕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使工人的工作效率较低,浪费时间,且工人的工作强度较大,浪费了时间成本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色纺纱卷绕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色纺纱卷绕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后端靠近上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机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所述第二齿轮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机架的内部上端位于第一传动轴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水平板,所述第一传动轴贯穿机架的上部延伸至水平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下端开设有齿轮,所述水平板的上端位于第一传动轴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第一传动轴的下端齿轮啮合,所述机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台,所述机架的内表面下端靠近右侧后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贯穿升降台并与升降台螺纹连接,所述升降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铰链轴,所述底座的上端铰接有拉筒,所述拉筒的内部靠近上端位置固定连接有把手轴,所述把手轴的中间靠右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把手轴的中间靠左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拉筒的外部套接有卷线轴。
[0008]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一弹簧、升降台,实现了更换卷线轴时的流程,提高的工作效率,节约时间。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三齿轮的上端开设有孔,所述第三齿轮的下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导线管,所述导线管的上部贯穿水平板,所述导线管的下端左侧开设有出线口。
[0010]通过设置导线管、出线口,实现了在卷绕时能避免丝线的缠绕,使机器运行稳定。
[0011]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部为U型结构,所述拉筒的下端靠近前端位置为C型。
[0012]通过设置底座、拉筒,实现了拉筒的最大角度为90
°
,在机器运行时,使机器更加安全。
[0013]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端位于拉筒的前端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截面形状为C型,所述滑块的和滑槽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0014]通过设置第二弹簧、滑块、滑槽,实现了当拉筒竖直时,设备能够自动使拉筒固定,简化了工人的操作流程。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把手的下端和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绳子,所述绳子为刚性绳。
[0016]通过设置绳子,实现了当拉筒倾斜时,即工人将拉筒向前拉动,使得绳子拉动第一把手,使得拉筒能够被取出,简化了更换卷线轴的流程。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形状为Z型。
[0018]通过设置,实现了节省空间目的,节约了空间成本。
[0019]优选的,所述卷线轴的两端为渐开口型。
[0020]通过设置渐开口型的卷线轴,实现了简化了更换卷线轴的流程,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色纺纱卷绕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绳子、拉筒和第一弹簧,减少了更换卷线轴时的流程,提高的工作效率,节约时间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0022]通过设置滑槽、滑块、底座,滑块和底座能够在拉筒竖直时进行夹持,使得机器在运行时保持稳定,无需进行另外的夹持固定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剖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剖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图2中A部局部放大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图3中B部局部放大图;
[0028]图6为本技术拉筒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机架;2、第一电机;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同步带;6、水平板;7、导线管;8、卷线轴;9、第一传动轴;10、第三齿轮;11、拉筒;12、第一弹簧;13、第一把手;14、第二把手;15、底座;16、滑槽;17、铰链轴;18、出线口;19、把手轴;20、滑块;21、第二弹簧;22、第二电机;23、往复丝杆;24、升降台;25、绳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1]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色纺纱卷绕装置,包括机架1,
机架1的后端靠近上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3,机架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4,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之间连接有同步带5,第二齿轮4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轴9,机架1的内部上端位于第一传动轴9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水平板6,第一传动轴9贯穿机架1的上部延伸至水平板6的上表面,第一传动轴9的下端开设有齿轮,水平板6的上端位于第一传动轴9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10,第三齿轮10和第一传动轴9的下端齿轮啮合;
[0032]机架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台24,机架1的内表面下端靠近右侧后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杆23,往复丝杆23贯穿升降台24并与升降台24螺纹连接,升降台2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底座15,底座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铰链轴17,底座15的上端铰接有拉筒11,拉筒11的内部靠近上端位置固定连接有把手轴19,把手轴19的中间靠右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一把手13,把手轴19的中间靠左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二把手14,第一把手13和第二把手14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2,拉筒11的外部套接有卷线轴8,按压第二把手14和第一把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色纺纱卷绕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后端靠近上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3),所述机架(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4),所述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之间连接有同步带(5),所述第二齿轮(4)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轴(9),所述机架(1)的内部上端位于第一传动轴(9)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水平板(6),所述第一传动轴(9)贯穿机架(1)的上部延伸至水平板(6)的上表面,所述第一传动轴(9)的下端开设有齿轮,所述水平板(6)的上端位于第一传动轴(9)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10),所述第三齿轮(10)和第一传动轴(9)的下端齿轮啮合,所述机架(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台(24),所述机架(1)的内表面下端靠近右侧后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2),所述第二电机(22)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杆(23),所述往复丝杆(23)贯穿升降台(24)并与升降台(24)螺纹连接,所述升降台(2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底座(15),所述底座(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铰链轴(17),所述底座(15)的上端铰接有拉筒(11),所述拉筒(11)的内部靠近上端位置固定连接有把手轴(19),所述把手轴(19)的中间靠右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一把手(13),所述把手轴(19)的中间靠左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春玲张永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帆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