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128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包括: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第一钢垫板、第二钢垫板、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千斤顶;所述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所述第一钢垫板、所述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所述千斤顶、所述第二钢垫板和所述第二螺母从下到上依次叠放,所述第一螺母位于所述第一钢垫板上表面,所述精轧螺纹钢贯穿所述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所述第一钢垫板、所述第一螺母、所述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所述千斤顶、所述第二钢垫板和所述第二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制作特殊的张拉支架或者转换横梁,可以避免破坏垫层或者对垫层进行加强处理。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属于抗浮锚杆施工


技术介绍

[0002]大多数地下室都存在抗浮问题。根据《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476

2019的规定:抗浮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工程,按不出现裂缝进行设计,需采用预应力抗浮锚杆,预应力抗浮锚杆可以采用预应力钢绞线或精轧螺纹钢作为预应力筋体,锚杆筋体采用精轧螺纹钢,一般有以下两种张拉方式:
[0003]第一种张拉方式是在预应力抗浮锚杆1两侧放置千斤顶9,其上设置转换横梁12,两台千斤顶9顶住转换横梁12同步对精轧螺纹钢2张拉,张拉到设计预拉力之后锁定螺母15,这种张拉方式存在的不足在于:1、张拉反力点(支撑点)在垫层11上,垫层11一般承受不了这么较大的反力,这种张拉方式容易破坏垫层,垫层需要加强甚至配置钢筋;2、两台千斤顶要实现同步控制,目前工地常用的普通千斤顶难以实现;3、转换横梁需要承受很大的集中力,对其抗弯承载力要求高,这种张拉方法在专利文献1(申请号202210714551.9)和专利文献2(申请号202111031508.4)中有公开。
[0004]第二种张拉方式是制作一个专门的张拉支架13,将千斤顶9置于张拉支架13上方,张拉到设计预拉力之后锁定螺母15,然后再将多余的精轧螺纹钢2截断,这种张拉方式存在的不足在于:1、张拉反力点在垫层11上,垫层11一般承受不了这么较大的反力,容易破坏垫层,垫层需要加强甚至配置钢筋;2、需要制作厚重的张拉支架13,每张拉一次就需要搬运更换位置,费时费力;3、精轧螺纹钢筋体在张拉后需要截断,至少要浪费50公分长的精轧螺纹钢,造成浪费;4、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不需要制作特殊的张拉支架或者转换横梁,不会对垫层产生破坏,大大地提高了整个锚杆张拉效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预应力抗浮锚杆的预应力筋体采用精轧螺纹钢,其特征在于,张拉锚固装置包括: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第一钢垫板、第二钢垫板、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千斤顶;
[0007]所述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均包括第一板部件、第二板部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板部件和第二板部件的连接件,所述第二板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板部件的上方,所述第一板部件和第二板部件的中部具有供所述精轧螺纹钢穿过的通孔;
[0008]所述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所述第一钢垫板、所述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所述千斤顶、所述第二钢垫板和所述第二螺母从下到上依次叠放,所述第一螺母位于所述第一钢垫板上表面,所述精轧螺纹钢贯穿所述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所述第一钢垫板、所述第一螺
母、所述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所述千斤顶、所述第二钢垫板和所述第二螺母。
[0009]进一步地,所述千斤顶是中空千斤顶。
[0010]进一步地,所述精轧螺纹钢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连接套筒连接,所述连接套筒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套筒位于所述第一螺母的上方且位于所述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的内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圆孔,所述连接件为板部件且位于所述通孔的外围,所述板部件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板部件、第二板部件所在平面且平行于所述通孔的径向。
[0012]优选地,所述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采用钢材或球墨铸铁或超高性能混凝土制成。
[0013]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相对于第一种传统张拉方法具有的优势:1、以锚杆体及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自身为张拉反力点,可以避免破坏垫层或者对垫层进行加强处理;2、使用单个普通千斤顶即可,不需要两台千斤顶同步张拉;3、不需要单独定制转换横梁,就使用与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同等型号的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即可。
[0015]相对于第二种传统张拉方法具有的优势:1、以锚杆体及预应力传递装置自身为张拉反力点,可以避免破坏垫层或者对垫层进行加强处理;2、不需要定制张拉支架,就使用同等型号的预应力传递装置即可,工具简单;3、张拉时用连接套筒接长的精轧螺纹钢可以作为工具重复使用,节省截断的精轧螺纹钢材料,并节省截断的工时,大大提高了整个锚杆张拉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张拉方式一的示意图;
[0017]图2是现有张拉方式二的示意图;
[0018]图3是预应力传递装置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张拉方式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张拉后的示意图。
[0021]图中:预应力抗浮锚杆1、精轧螺纹钢2、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第一钢垫板5、第二钢垫板6、第一螺母7、第二螺母8、千斤顶9、连接套筒10、垫层11、转换横梁12、张拉支架13、预应力传递装置14、螺母15、钢垫板16、第一板部件3.1、第二板部件3.2、连接件3.3、通孔3.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参见图3

图5,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预应力抗浮锚杆1的预应力筋体采用精轧螺纹钢2,张拉锚固装置包括: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第一钢垫板5、第二钢垫板6、第一螺母7、第二螺母8和千斤顶9;
[0024]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的结构完全相同,只是位置不同,两者均包括第一板部件3.1、第二板部件3.2以及连接第一板部件3.1和第二板部件3.2的连接
件3.3,第二板部件3.2位于第一板部件3.1的上方,第一板部件3.1和第二板部件3.2的中部具有供精轧螺纹钢2穿过的通孔3.4;优选地,通孔3.4为圆孔,连接件3.3为板部件且位于通孔3.4的外围,板部件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一板部件3.1、第二板部件3.2所在平面且平行于通孔3.4的径向;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可以采用钢材或球墨铸铁或超高性能混凝土等制成;
[0025]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第一钢垫板5、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千斤顶9、第二钢垫板6和第二螺母8从下到上依次叠放,第一螺母7位于第一钢垫板5上表面,精轧螺纹钢2贯穿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第一钢垫板5、第一螺母7、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千斤顶9、第二钢垫板6和第二螺母8。其中千斤顶9是中空千斤顶。
[0026]优选地,精轧螺纹钢2包括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通过连接套筒10连接,连接套筒10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与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螺纹连接;连接套筒10位于第一螺母7的上方且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精轧螺纹钢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张拉锚固装置,预应力抗浮锚杆的预应力筋体采用精轧螺纹钢(2),其特征在于,张拉锚固装置包括: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第一钢垫板(5)、第二钢垫板(6)、第一螺母(7)、第二螺母(8)和千斤顶(9);所述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均包括第一板部件(3.1)、第二板部件(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板部件(3.1)和第二板部件(3.2)的连接件(3.3),所述第二板部件(3.2)位于所述第一板部件(3.1)的上方,所述第一板部件(3.1)和第二板部件(3.2)的中部具有供所述精轧螺纹钢(2)穿过的通孔(3.4);所述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所述第一钢垫板(5)、所述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所述千斤顶(9)、所述第二钢垫板(6)和所述第二螺母(8)从下到上依次叠放,所述第一螺母(7)位于所述第一钢垫板(5)上表面,所述精轧螺纹钢(2)贯穿所述下方预应力传递装置(3)、所述第一钢垫板(5)、所述第一螺母(7)、所述上方预应力传递装置(4)、所述千斤顶(9)、所述第二钢垫板(6)和所述第二螺母(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振兴刘培林向湘林向柏邓思晋王家腾唐俊威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弘兴抗浮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