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霉菌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1015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霉菌培养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霉菌培养装置。该霉菌培养装置包括:支撑转盘,在支撑转盘顶面上设置培养皿放置槽,在支撑转盘下方支撑连接轴杆;恒温箱体,用于容置固定所述支撑转盘,在恒温箱体前侧密封设置箱门,在箱门内侧的恒温箱体上设置透明内箱门;在透明内箱门上设置开口,所述支撑转盘的外侧部分伸出所述开口设置。该霉菌培养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避免了培养过程中观察时,频繁开启箱门造成的培养箱内外热量散失及可能存在的污染,在尽可能少的移动培养皿的情况下,可实现大部分培养皿内菌体生长状况的探查,清理清洁方便。清理清洁方便。清理清洁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霉菌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霉菌培养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霉菌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霉菌培养箱作为供霉菌等真核微生物生长的实验设备,广泛应用于生物菌种的培养中,培养箱主要给霉菌生长繁殖提供适合的温度、湿度,使霉菌在特定培养基中能够在适宜的恒温条件下快速扩繁。
[0003]现有的霉菌培养箱内结构一般设置有支撑板或支撑架,用于供霉菌生长的培养皿直接放置,由于霉菌培养箱内具有一定深度,且霉菌生长存在一定周期,一般4

6天,期间实验者会进行生长状态的观察和记录,掌握多个同批次或不同批次培养皿内菌体生长情况。现有方式一般直接开启培养箱箱门,手持培养皿观察记录,该过程频繁的开启箱门,一方面易造成培养箱内环境的污染,尤其手持培养皿移动的过程中,生长快的培养皿内霉菌孢子易因操作不当而可能外散,污染实验室环境,另一方面易造成培养箱内温、湿度损失,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菌体生长周期。此外,由于现有培养箱内结构的固定设置,在不同种类霉菌培养结束后,进行培养箱内部清理时,一般采用清洁布沾水或酒精擦拭,操作麻烦,一些死角边角位置并无法清理彻底,长期使用,降低了培养箱内培养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霉菌培养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避免了培养过程中观察时,频繁开启箱门造成的培养箱内外热量散失及可能存在的污染,在尽可能少的移动培养皿的情况下,可实现大部分培养皿内菌体生长状况的探查,清理清洁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霉菌培养装置,包括:
[0007]支撑转盘,在支撑转盘顶面上设置培养皿放置槽,在支撑转盘下方支撑连接轴杆;
[0008]恒温箱体,用于容置固定所述支撑转盘,在恒温箱体前侧密封设置箱门,在箱门内侧的恒温箱体上设置透明内箱门;在透明内箱门上设置开口,所述支撑转盘的外侧部分伸出所述开口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转盘包括支撑盘面,在支撑盘面的外侧壁上固接若干个拨齿;轴杆的顶端与所述支撑盘面中心固接或可拆卸的相连,轴杆的底端连接于恒温箱体的内底壁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拨齿在支撑盘面外侧均匀间隔设置;各拨齿凸出支撑盘面外侧壁1

2cm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拨齿与支撑盘面一体加工成型设置。
[0012]进一步地,轴杆的顶端与支撑转盘底部转动相连,轴杆的底部经一支撑底座支撑固定于恒温箱体内底壁上。
[0013]进一步地,在支撑转盘外侧间隙配合设置固定板,固定板与恒温箱体内壁固接或可拆卸的相连,在固定板上设置培养皿放置槽。
[0014]进一步地,在透明内箱门上设置锁扣。
[0015]进一步地,所述锁扣包括转动挂钩,在恒温箱体上设置锁扣槽,转动挂钩与锁扣槽的槽壁摩擦挂合相连。
[0016]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内箱门为玻璃内箱门。
[0017]进一步地,在恒温箱体内侧壁上设置滑槽,所述固定板经滑槽与恒温箱体滑动插接相连。
[0018]进一步地,培养皿放置槽外侧的支撑转盘的盘面呈镂空设置。
[001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转盘在恒温箱体内间隔设置两层。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的霉菌培养装置结构改进科学,通过改进用于支撑放置培养皿的支撑板,使培养皿分别置于能够移动转动的支撑转盘和稳固不动的固定板上,并在透明内箱门上设置供支撑转盘外侧部分露出的开口,能使观察者在对霉菌生长情况进行观察时,仅开启培养箱外部箱门,通过转动支撑转盘即可实现对支撑转盘上的培养皿的初步观察,对于生长较快或较慢的培养皿进行仔细观察时再开启透明内箱门,由此大大减少了连通培养箱内外环境的时间,避免了培养箱内外环境的污染,降低了培养箱内温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0022]本技术的霉菌培养装置内的固定板及支撑转盘均可拆卸,由此方便取出后进行彻底清洁、清洗,消除了现有固定结构的培养箱内部死角位置难以清理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中支撑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1中透明内箱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恒温箱体、2箱门、3玻璃内箱门、4旋钮、5转动挂钩、6固定板、7支撑转盘、8培养皿放置槽、9轴杆、10拨齿、11开口、12滑槽、13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

4所示,该霉菌培养装置包括恒温箱体1,在恒温箱体前侧密封铰接设置箱门2,在箱门内侧的恒温箱体上铰接玻璃内箱门3,在玻璃内箱门右侧外部设置旋钮4,旋钮与一转动挂钩5相连,在恒温箱体的右侧内壁上设置锁扣槽,转动挂钩与锁扣槽的槽壁摩擦挂合相连。在恒温箱体内中部设置固定板6,固定板外侧与恒温箱体内壁固接,固定板为不规则形状,在固定板内侧转动设置支撑转盘7,在支撑转盘顶面上设置若干个培养皿放置槽8,支撑转盘经一轴杆9支撑,轴杆9的顶端与支撑转盘底面中部转动相连,轴杆的底端经一底座固定于恒温箱体1内底壁上。在支撑转盘外侧壁上间隔设置若干个条状拨齿10,在玻璃内箱门上对应所述支撑转盘的外侧中部设置开口11,支撑转盘的外侧伸出所述开口11设置,支撑转盘的顶面和底面与开口处的玻璃内箱门3间隙配合。
[0034]在支撑转盘5顶面上沿其外圈一周及盘面中部分别设置若干个培养皿放置槽8。在固定板4上靠近箱门2处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培养皿放置槽8,在恒温箱体内的固定板上分散设置多个培养皿放置槽8。
[0035]使用时,将接种后的培养皿依次放置于恒温箱体1内支撑转盘7上的培养皿放置槽8内及固定板6外侧的培养皿放置槽内,对于培养皿数量多时,最后再向恒温箱深处的固定板6上放置,如此,可以保证大部分的培养皿方便观察,尤其可以在支撑转盘7上移动观察。
[0036]放置好的菌种在恒温箱体内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在培养周期内,当实验人员需要观察霉菌生长情况时,首先开启箱门2,通过玻璃内箱门3观察支撑转盘7上外侧的培养皿内菌体生长情况,然后经玻璃内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霉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转盘,在支撑转盘顶面上设置培养皿放置槽,在支撑转盘下方支撑连接轴杆;恒温箱体,用于容置固定所述支撑转盘,在恒温箱体前侧密封设置箱门,在箱门内侧的恒温箱体上设置透明内箱门;在透明内箱门上设置开口,所述支撑转盘的外侧部分伸出所述开口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霉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转盘包括支撑盘面,在支撑盘面的外侧壁上固接若干个拨齿;轴杆的顶端与所述支撑盘面中心固接或可拆卸的相连,轴杆的底端连接于恒温箱体的内底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霉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齿在支撑盘面外侧均匀间隔设置;各拨齿凸出支撑盘面外侧壁1

2cm设置。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亓金亮王鹏陈爽曾小微顾泽芸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美貌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