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光灯遮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0874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投光灯遮光装置,属于照明灯具技术领域。包括套筒,套设在投光灯的投光端,套筒外侧远离投光灯的一端固定有铰接块,挡光盖,通过铰接块与套筒铰接,滑动通道,半环绕开设在套筒外曲面壁,滑动通道朝向挡光盖的一侧设置有贯穿通道,转动柱,转动设置在挡光盖朝向套筒的一侧端面,转动柱内开设有开口朝向远离挡光盖方向的空腔,转动柱与挡光盖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挡光盖将投光灯的光线遮挡,毛刷能够对投光灯表面玻璃进行清洁,扫落的灰尘通过将投光灯的投光端竖直向下,灰尘能够通过滑动通道排出,从而避免灰尘堆积过多影响投光灯的正常使用,降低了用户对投光灯的清洁难度。投光灯的清洁难度。投光灯的清洁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投光灯遮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投光灯遮光装置,属于照明灯具


技术介绍

[0002]投光灯是指定被照面上的照度高于周围环境的灯具,又称聚光灯,通常,它能够瞄准任何方向,并具备不受外部环境条件影响的结构。
[0003]传统投光灯的遮光装置仅具备将光线遮挡的能力,对于长时间使用的投光灯,投光灯表面会吸附大量灰尘,从而影响光线通过,而传统遮光装置不具备对投光灯表面清洁的能力,用户在投光灯工作时需要将遮光装置打开才能够对投光灯进行清洁,操作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投光灯遮光装置,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遮光装置不具备对投光灯表面清洁的能力,用户在投光灯工作时需要将遮光装置打开才能够对投光灯进行清洁,操作十分不便的问题。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投光灯遮光装置,包括
[0006]套筒,套设在投光灯的投光端,套筒外侧远离投光灯的一端固定有铰接块,
[0007]挡光盖,通过铰接块与套筒铰接,
[0008]滑动通道,半环绕开设在套筒外曲面壁,滑动通道朝向挡光盖的一侧设置有贯穿通道,
[0009]转动柱,转动设置在挡光盖朝向套筒的一侧端面,转动柱内开设有开口朝向远离挡光盖方向的空腔,转动柱与挡光盖同轴设置,
[0010]毛刷,固定在转动柱的空腔底部,
[0011]拨动杆,固定在转动柱外侧,拨动杆沿挡光盖径向延伸,拨动杆能够通过贯穿通道进入滑动通道内。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套筒套设在投光灯的投光端时,拨动杆通过贯穿通道进入滑动通道内,此时用户能够通过拨动拨动杆使拨动杆在滑动通道内滑动,从而使转动柱发生转动,此时挡光盖将投光灯的光线遮挡,同时毛刷能够对投光灯表面玻璃进行清洁,扫落的灰尘通过将投光灯的投光端竖直向下,灰尘能够通过滑动通道排出,从而避免灰尘堆积过多影响投光灯的正常使用,是用户在投光灯和遮光装置正常使用时也可对投光灯进行清洁,降低了用户对投光灯的清洁难度。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套筒内壁远离挡光盖的一端固定有抵接块,抵接块朝向套筒轴线的部分为圆角状设置,抵接块由弹性材质制成。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套筒套设在投光灯外部时,抵接块与投光灯外壁抵接形变,此时提高套筒与投光灯外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大了套筒安装后的稳定性,避免套
筒在使用时与投光灯脱离。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挡光盖内设置有
[0016]吸热管道,呈涡状线形式分布,吸热管道内灌注有适量冷却液,吸热管道涡状线的中心部连通设置有
[0017]出水管,为柔性管,出水管与挡光盖的连接处密封,
[0018]吸热管道远离中心部的一端连通设置有
[0019]进水管,为柔性管,进水管与挡光盖的连接处密封,
[0020]套筒外壁设置有
[0021]驱动组件,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远离吸热管道的一端连通,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吸热管道内的冷却液分别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进行循环。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冷却液在吸热管道内,能够吸收挡光盖的热量并将挡光盖上的热量带走,使得投光灯在直射挡光盖时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出,避免挡光盖过热损坏,提高了遮光装置的安全性。
[002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驱动组件包括
[0024]泵体,与套筒外壁固定连接,泵体内为空心设置,泵体内包括
[0025]驱动部,设置在泵体内,
[0026]散热部,安装在泵体外侧,
[0027]其中,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泵体内部连通,驱动部工作时使吸热管道内的液体通过出水管进入泵体内而后通过进水管重新回到吸热管道内。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部驱动泵体内的液体沿进水管和出水管进行循环,从而使冷却液沿进水管、吸热管道、出水管、泵体、进水管的顺序往复循环,冷却液在流过吸热管道时吸热,在流过进水管、出水管和泵体时将热量散发,从而确保冷却液在流经吸热管道时温度处于正常范围内,使冷却液对挡光盖的散热性能最大化。
[002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散热部包括散热鳍片,散热鳍片与泵体固定连接,散热鳍片位于泵体远离泵体的一侧。
[00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部通过加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将泵体的热量散出,吸热管道内冷却液进入泵体内后热量传递至泵体上,而后通过散热鳍片散出,提高了泵体的散热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挡光盖的散热能力,有利于挡光盖长时间对投光灯进行遮挡。
[003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延伸路径穿过挡光盖与铰接块的连接处。
[00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管和出水管穿过挡光盖和铰接块的连接处有利于挡光盖沿铰接块处翻转时进水管和出水管保持稳定。
[003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4]1.当套筒套设在投光灯的投光端时,拨动杆通过贯穿通道进入滑动通道内,此时用户能够通过拨动拨动杆使拨动杆在滑动通道内滑动,从而使转动柱发生转动,此时挡光盖将投光灯的光线遮挡,同时毛刷能够对投光灯表面玻璃进行清洁,扫落的灰尘通过将投光灯的投光端竖直向下,灰尘能够通过滑动通道排出,从而避免灰尘堆积过多影响投光灯的正常使用,降低了用户对投光灯的清洁难度。
[0035]2.通过冷却液在吸热管道内,能够吸收挡光盖的热量并将挡光盖上的热量带走,使得投光灯在直射挡光盖时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出,避免挡光盖过热损坏,提高了遮光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技术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技术中挡光盖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本技术中挡光盖内部吸热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中:10、套筒;11、挡光盖;12、滑动通道;13、铰接块;14、抵接块;20、泵体;21、进水管;22、出水管;23、散热鳍片;24、吸热管道;30、转动柱;31、拨动杆;32、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41]如图1

3所示,一种投光灯遮光装置,包括套筒10、挡光盖11、滑动通道12、转动柱30、拨动杆31和毛刷32,套筒10套设在投光灯的投光端,套筒10外侧远离投光灯的一端固定有铰接块13,挡光盖11通过铰接块13与套筒10铰接。滑动通道12半环绕开设在套筒10外曲面壁,滑动通道12朝向挡光盖11的一侧设置有贯穿通道。转动柱30转动设置在挡光盖11朝向套筒10的一侧端面,转动柱30内开设有开口朝向远离挡光盖11方向的空腔,转动柱30与挡光盖11同轴设置。毛刷32固定在转动柱30的空腔底部。拨动杆31固定在转动柱30外侧,拨动杆31沿挡光盖11径向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光灯遮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0),套设在投光灯的投光端,套筒(10)外侧远离投光灯的一端固定有铰接块(13),挡光盖(11),通过铰接块(13)与套筒(10)铰接,滑动通道(12),半环绕开设在套筒(10)外曲面壁,滑动通道(12)朝向挡光盖(11)的一侧设置有贯穿通道,转动柱(30),转动设置在挡光盖(11)朝向套筒(10)的一侧端面,转动柱(30)内开设有开口朝向远离挡光盖(11)方向的空腔,转动柱(30)与挡光盖(11)同轴设置,毛刷(32),固定在转动柱(30)的空腔底部,拨动杆(31),固定在转动柱(30)外侧,拨动杆(31)沿挡光盖(11)径向延伸,拨动杆(31)能够通过贯穿通道进入滑动通道(1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光灯遮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筒(10)内壁远离挡光盖(11)的一端固定有抵接块(14),抵接块(14)朝向套筒(10)轴线的部分为圆角状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光灯遮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挡光盖(11)内设置有吸热管道(24),呈涡状线形式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小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蓝浦君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