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烘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0874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衣物烘干设备,包括一个机桶,内装一个用于容纳衣物的滚筒;一个冷凝装置、一个风扇以及一个加热通道与所述机桶连接形成一个空气循环通道。所述冷凝装置包含与空气循环通道相通的至少一个烘干空气通道,还包含与外界空气相通且分别与所述烘干空气通道相邻接的第一冷却空气通道和第二冷却空气通道,第二冷却空气通道与所述烘干空气通道相邻接的面积大于第一冷却空气通道与烘干空气通道相邻接的面积;第二冷却空气通道中的热交换层的热交换面积大于第一冷却空气通道中热交换层的热交换面积。该结构可使位于两个烘干空气通道之间的冷却空气通道中的热量得到很好的散发,提高湿热空气与外界冷却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衣物烘干设备,尤其涉及衣物烘干设备的冷凝装置。其中,冷凝装置包 含与空气循环通道相通的烘干空气通道,还包含与外界空气相通的冷却空气通道,烘干空 气通道和冷却空气通道相间分布,且冷却空气通道中装有热交换层。
技术介绍
现有的干衣机和集洗衣与干衣功能为一体的洗衣干衣机等衣物烘干设备通常有如下烘 干过程在加热装置的作用下,干燥的空气在加热管中被加热成干燥的热空气,然后进入 衣物处理桶内与湿的衣物发生热交换,将衣物中的水分带走,形成比较潮湿的热空气,然 后经过衣物处理桶上所设置的出口进入冷凝装置,经过冷凝装置的冷凝作用,比较潮湿的 热空气中的水分被冷凝成水,然后经过排水管排出,而被冷凝后的空气成为相对干燥的冷 空气,在风扇的作用重新被导入加热管中,经过加热形成干燥的热空气进入下一个循环, 如此周而复始,直至烘干程序结束。根据冷凝介质的不同,存在多种冷凝装置。专利号为DE3738031C2的德国专利公布了 一种利用空气作为冷凝介质的冷凝装置。采用空气作为冷凝介质,通常的做法是将外界空 气导入冷凝装置中,与从衣物处理桶排出的相对潮湿的热空气发生热交换,将热空气中的 水分冷凝,而完成热交换后的热空气再从冷凝装置排出设备。图1所示的是现有技术下上述冷凝装置的示意图。冷凝装置1包含由分隔壁8互相隔绝 的烘干空气通道2a、 2b和冷却空气通道4a、 4b、 4c。来自机桶的湿热空气3从烘干空气通道2a、 2b中流过,而来自外界的冷空气5从冷空气通道4a、 4b、 4c中流过。烘干空气 通道2a、 2b和冷却空气通道4a、 4b、 4c相间分布。其中冷却空气通道4a、 4b、 4c中装 有由多个热交换片组成的热交换层6。湿热空气3从烘干空气通道2a、 2b中流过时将温度 传递给分隔壁8,进而通过分隔壁8传递给热交换层6。冷空气5从热交换层6中穿过,带 走热交换层6上的大部分热量,从而起到对湿热空气3的冷却作用。从图1可见,目前的冷凝装置1的冷却空气通道4a、 4b、 4c一般包含相同散热面积的 热交换层6,但各冷却空气通道4a、 4b、 4c中热交换层6热量聚集的程度不同。例如第二 冷却空气通道4b需要同时承担第一烘干空气通道2a和第二烘干空气通道2b所传递的热 量,而第一冷却空气通道4a和第三冷却空气通道4c仅需要分别承担第一烘干空气通道2a 和第二烘干空气通道2b传递于其的热量。在此情况下,第二冷却空气通道4b中的热交换 层6的温度升高较其他两个冷却空气通道4a、 4c大很多,造成该第二冷却空气通道4b中 热量散发不如其他两个冷却空气通道4a、 4c,也影响了冷凝装置1的冷凝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衣物烘干设备,其所包含的冷 凝装置热量散发均匀,冷凝效果优越。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衣物烘干设备,包括一个 机桶,内装一个用于容纳衣物的滚筒; 一个冷凝装置、 一个风扇以及一个加热通道与所述 机桶连接形成一个空气循环通道;其中,所述冷凝装置包含与空气循环通道相通的至少一 个烘干空气通道,还包含与外界空气相通且分别与所述烘干空气通道相邻接的第一冷却空 气通道和第二冷却空气通道,第二冷却空气通道与所述烘干空气通道相邻接的面积大于第一冷却空气通道与烘干空气通道相邻接的面积;第一冷却空气通道和第二冷却空气通道中 分别装有热交换层;第二冷却空气通道中的热交换层的热交换面积大于第一冷却空气通道中热交换层的热交换面积。由于第二冷却空气通道与所述烘干空气通道相邻接的面积大于第一冷却空气通道与烘干空气通道相邻接的面积,其所接收的来自烘干空气通道的热量大于第一冷却空气通道所 接收的热量。因此第二冷却空气通道中的热交换层的热交换面积大于第一冷却空气通道中 热交换层的热交换面积的结构可大大地缓解这种热量散发不均的情况,使第二冷却空气通 道中的热量也可得到很好的散发,提高湿热空气与外界冷却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效果。作为本技术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冷凝装置包含至少两个烘干空气通道,第二冷 却空气通道位于两个烘干空气通道之间,第一冷却空气通道仅与一个烘干空气通道相邻接, 第二冷却空气通道中的热交换层的热交换面积为第一冷却空气通道中热交换层的热交换面 积的两倍。这种结构可以使热量在各冷却空气通道中被均匀地通过冷却空气带走。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第二冷却空气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冷 却空气通道的横截面积。于是通过第二冷却空气通道的空气的流量大于通过第一冷却空气 通道的流量,可以更好地带走第二冷却空气通道中相对较高的热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补充,所述热交换层由多个热交换件排列组成,所述热交换面 积为组成热交换层的热交换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多个热交换件在一个平面上排列形成一个 热交换组件,所述第一冷却空气通道的热交换层由一个热交换组件构成,所述第二冷却空 气通道的热交换层由两个热交换组件层叠构成。这种结构简单而易于实现,且在增加了第 二冷却空气通道中的热交换层的热交换面积的同时也增加了通过第二冷却空气通道的空气 的流量,可更好地带走热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冷凝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衣物烘干设备的构造示意图3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冷凝装置沿图2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4是热交换组件的其中一部分的示意图5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冷凝装置沿图2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冷凝装置沿图2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衣物烘干设备10包含一个机桶12, 一个受电机驱动可做旋转运动的滚筒 14装于机桶12中。待处理的衣物在滚筒14中被进行加以烘干。滚筒14的壁上有众多通孔 (图上未显示),通过这些通孔滚筒14与机桶12在空间上相通。机桶12与冷凝装置16、 风扇18及加热通道20依次连接,形成一个空气循环通道22。用于烘干衣物的气流在空气 循环通道22中循环流动,带走衣物中的水分。具体地,衣物烘干设备10的工作流程如下循环气体经加热通道20加热后进入滚筒 14,与其中湿的衣物发生热交换,将衣物中的水分带走,形成比较湿热的烘千空气。湿热 的烘干空气从机桶12进入冷凝装置16。经过冷凝装置16的冷凝作用,比较湿热的烘干空 气中的水分被冷凝成水,流入机桶12,并最终经排水系统24排出。而被冷凝后的烘干空气 在风扇18的作用下被重新导入加热通道20中,进入下一个循环。冷凝装置16包含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冷却空气入口 34和冷却空气出口 36。鼓风装置38 将外界空气从冷却空气入口 34吸入冷凝装置16,与经过冷凝装置16的烘千空气发生热交 换,带走烘干空气的部分热量后从冷却空气出口 36排出。如图3所示,冷凝装置16包含与空气循环通道22相通的第一烘干空气通道26a和第二 烘干空气通道26b,还包含与外界空气相通的第一冷却空气通道28a、第二冷却空气通道28b 以及第三冷却空气通道28c。第一烘干空气通道26a位于第一冷却空气通道28a和第二冷却 空气通道28b之间,第二烘干空气通道26b位于第二冷却空气通道28b和第三冷却空气通 道28c之间。各烘干空气通道26a、 26b与各冷却空气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衣物烘干设备,包括:    一个机桶(12),内装一个用于容纳衣物的滚筒(14);    一个冷凝装置(16)、一个风扇(18)以及一个加热通道(20)与所述机桶(12)连接形成一个空气循环通道(22);    其中,所述冷凝装置(16)包含与空气循环通道(22)相通的至少一个烘干空气通道(26a、26b),还包含与外界空气相通且分别与所述烘干空气通道(26a、26b)相邻接的第一冷却空气通道(28a、128a、228a)和第二冷却空气通道(28b、128b、228b),第二冷却空气通道(28b、128b、228b)与所述烘干空气通道(26a、26b)相邻接的面积大于第一冷却空气通道(28a、128a、228a)与烘干空气通道(26a、26b)相邻接的面积;第一冷却空气通道(28a、128a、228a)和第二冷却空气通道(28b、128b、228b)中分别装有热交换层(32a、132a、232a、32b、132b、232b);    其特征在于:第二冷却空气通道(28b、128b、228b)中的热交换层(32b、132b、232b)的热交换面积大于第一冷却空气通道(28a、128a、228a)中热交换层(32a、132a、232a)的热交换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文峰冯惠龙燕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