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塑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储能
,具体涉及一种下塑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二次电池(Rechargeable battery)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二次电池的可循环利用特性使其逐渐成为用电设备的主要动力来源,随着二次电池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人们对其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电池单位体积能量密度的要求,而电池的端盖组件的厚度是影响电池单位体积能量密度的重要参数,端盖组件过厚则降低电池单位体积的能量密度。目前的端盖组件包括用于顶盖和极柱之间进行绝缘的下塑胶,为了提升电池单位体积能量密度通常将下塑胶设计得很薄。
[0003]下塑胶在注塑成型时通常需要完全冷却后才能脱模,生产效率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将还未完全冷却的下塑胶脱模时,容易导致下塑胶产生弯曲、扭曲等变形,良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塑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解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塑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板,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端盖组件的盖板连接;沉台,连接在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所述沉台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沉台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的顶面为第三表面;通气板,连接在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沉台的一端,所述通气板用于与防爆阀对应;其中,所述主体板、所述沉台和所述通气板为通过注塑工艺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中,所述下塑胶相对中轴线对称,所述中轴线为沿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的中部的直线,所述沉台与所述通气板均与所述中轴线相交;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顶针部,多个所述第一顶针部相对所述中轴线对称;多个所述第一顶针部分为多组,每组中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顶针部,每组中的所述第一顶针部沿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并相对所述中轴线对称,多组之间在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布;其中,第一组中的所述第一顶针部靠近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所述通气板的一端的边缘,并靠近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的边缘;第二组中的所述第一顶针部位于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并靠近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的边缘;第三组中的所述第一顶针部位于所述第三表面,并靠近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的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部的形状呈火山口形,中部相对所在表面下凹,且边缘凸出于所在表面,所述第一顶针部的平面形状为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的四周边沿设置有凸出所述第一表面的凸条,第一组所述第一顶针部与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所述通气板的一端的所述凸条的距离为1.45mm
‑
2.25mm,第一组所述第一顶针部与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上的凸条的距离为0.05mm
‑
2.3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第二组所述第一顶针部与第一组所述第一顶针部在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上正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第三组所述第一顶针部与所述第三表面的边沿的距离为0.65mm
‑
1.1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内凹,所述通气板设置于内凹的所述主体板处,且所述通气板与所述主体板未内凹处的端部齐平,所述通气板还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凸出,并相对所述第二表面凹陷,第一组所述第一顶针部位于所述主体板未内凹的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板和所述主体板的连接界面包括沿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弧边、直边和第二弧边,所述直边沿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弧边和所述第二弧边相对所述直边对称。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沿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所述第一筋条与所述直边的一端连接,并延伸至所述主体板的一侧边沿,所述第二筋条与所述直边的另一端连接,并延伸至所述主体板的另一
侧边沿。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顶针部还包括第四组,第四组所述第一顶针部位于所述第一筋条、所述直边和所述第二筋条之背向第一组所述第一顶针部的一侧,且第四组所述第一顶针部在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筋条的距离为0.65mm
‑
1.35mm。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第四组中的所述第一顶针部的数量为5个,5个所述第一顶针部在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上等间距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上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第一顶针部与第一组所述第一顶针部在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上正对。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上还设有极柱台,所述极柱台靠近所述沉台,所述极柱台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极柱台在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上相背的两侧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顶针部。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上还设有极柱台和两个条板,所述极柱台靠近所述沉台,所述极柱台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两个所述条板均沿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凸出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永锋,陈志雄,黄立炫,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