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刺山柑果中制备植物保湿剂的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10647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刺山柑果中制备植物保湿剂的方法,基于超分子作用力提取刺山柑果制备植物保湿剂,所用的甘油葡糖苷甜菜碱超分子NADES溶剂生物相容性好、无毒无害、成本低廉、原子利用率100%、底物普适性强,可作为刺山柑果活性成分的提取剂,且在提取过程中不会破坏刺山柑果活性成分的活性;通过耦合超声辅助的方式进行提取,可以提高刺山柑果提取物中水苏碱的产率;同时甘油葡糖苷甜菜碱超分子NADES溶剂无需分离,可作为功效成分存在于化妆品配方体系中,协同水苏碱等刺山柑果提取物成分,共同发挥高效保湿、长效修复等护肤功效。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植物保湿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该方法所得的植物保湿剂可通过上调多种皮肤保湿和屏障相关基因的表达,达到长效保湿,修复肌肤屏障的效果。修复肌肤屏障的效果。修复肌肤屏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从刺山柑果中制备植物保湿剂的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妆品领域,涉及一种从刺山柑果中制备植物保湿剂的方法及应用,基于超分子作用力提取刺山柑果制备该植物保湿剂。

技术介绍

[0002]90%的皮肤屏障功能依靠角质层的“砖

灰”结构形成,“砖”结构指角质层细胞及CE(Cornified envelope,胞内蛋白膜套),“灰”结构指脂质胞封,CE与胞外脂质胞封通过酯化反应进一步的交联,共同形成皮肤物理屏障,抵御外环境,维持内环境稳态。超200个基因与皮肤物理屏障的形成高度相关。其中,与CE形成相关的基因有谷氨酰胺转胺酶1(TGM1)、丝聚合蛋白(FLG)、兜甲蛋白(LOR)、内披蛋白(IVL)等;与脂质合成与转运相关的基因有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2(ABCA12)、乙酰辅酶A羧化酶A(ACACA)、HMG

CoA还原酶(HMGCR)等;与胞间连接相关的基因有水闸蛋白1(CLDN1)、闭锁小带蛋白1(ZO

1)等。
[0003]丝聚合蛋白(FLG)及其代谢物是维持皮肤屏障功能正常的关键成分。FLG除了能与角蛋白丝结合形成最外层角质形成细胞的扁平支架结构外,还可被Caspase

14水解形成天然保湿因子PCA(吡咯烷酮羧酸)和UCA(尿刊酸),发挥保湿功效。PCA是天然保湿因子的主要成分,在角质层中发挥锁水作用。UCA是角质层中重要的紫外线吸收发色团,还可维持皮肤表面pH值。
[0004]谷氨酰胺转胺酶1(TGM1)可促进形成皮肤屏障,防止皮肤水分流失。TGM1基因是表皮表达的3种TGM基因的主要亚型,可编码与膜相连的钙依赖性硫醇酶TGM1,能将氨基酸转移到蛋白质中的谷氨酸残基上形成异肽键,催化角质包膜形成过程中ε



谷氨酰)赖氨酸交联的形成。这种交联是皮肤中CE形成的关键步骤,是构建皮肤物理屏障的基础。
[0005]兜甲蛋白(LOR)表达在角质形成细胞的终末分化阶段,是角质层加固的主要蛋白。LOR能够把角蛋白纤维丝固定在细胞周边角质包膜上,并加强蛋白交联,以加固角质层,最终约80%的角质层蛋白由兜甲蛋白组成。LOR含量的降低是皮肤屏障功能减弱的主要因素。
[0006]内披蛋白(IVL)基因结构与兜甲蛋白基因结构相似,是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标志性蛋白。IVL位于CE的外层,在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过程中出现较早,是后续其他蛋白之间交联的支架。IVL还是角质层细胞外神经酰胺脂质共价连接形成CE外表面的基质。IVL含量的降低是皮肤屏障功能弱化的另一个关键指标。
[0007]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2(ABCA12),是ABC家族脂质转运体,位于板层小体界膜,参与板层小体的形成,并通过协助跨膜转运参与神经酰胺的合成,为细胞间脂质的形成做贡献。ABCA12含量的降低将影响脂质体的转运,阻碍神经酰胺的合成,无法维持皮肤正常的屏障功能。
[0008]乙酰辅酶A羧化酶A(ACACA)可在在生物体内催化乙酰辅酶A羧化生成丙二酰辅酶A,以参与和调节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是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限速酶。脂肪酸是皮肤细胞间脂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的变化将影响皮肤屏障功能。因此,ACACA含量的变化可作为皮肤屏障功能变化的参考指标。
[0009]HMG

CoA还原酶(HMGCR)可催化合成甲基二羟戊酸,再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胆固醇,胆固醇是皮肤细胞间脂质的构成成分,约占胞间脂质的25%,胞间脂质是构建皮肤屏障的重要成分。HMGCR的活性和含量变化将影响胆固醇的合成,从而影响皮肤屏障功能。
[0010]CLDN1(Claudin

1,水闸蛋白1),是组成表皮紧密连接(TJ)的一种跨膜蛋白。紧密连接由相邻细胞膜共同构成,在渗透屏障和细胞极性维持上起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皮肤屏障的主要控制因子。因此,CLDN1与调节皮肤屏障结构的渗透性有关,有助于维持正常皮肤屏障功能。
[0011]皮肤屏障受损,导致肌肤水分流失加快,当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低于10%时,皮肤将出现粗糙、发痒、脱屑和干裂等问题。涂抹添加有保湿剂的保湿化妆品可以补充皮肤角质层的水分,修复皮肤屏障功能。
[0012]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Linn.)是刺山柑科山柑属藤本植物,又名老鼠瓜、野西瓜、槌果藤。刺山柑根长,可达5m,粗壮发达,呈辐射状;叶肥厚,叶片气孔整天开放,利于散热。刺山柑生命力顽强,极耐干旱、耐风沙、耐高温、耐贫瘠,多生长在岩石峭壁及荒漠戈壁上,在我国大多分布在新疆、西藏、甘肃等地。刺山柑可食,已被FDA列入允许添加至食品的原料名单中。刺山柑亦可入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刺山柑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菌、抗癌、保肝、改善记忆、降血糖、降血脂等多种药理功能。2014年6月30日,CFDA发布的第11号公告中,将刺山柑果提取物列入化妆品原料目录。
[0013]刺山柑果富含酚酸类、黄酮类和生物碱类成分,主要有芦丁、β

胡萝卜苷、3

O

β

D

芸香糖苷、槲皮素、山奈酚、原儿茶酸、阿魏酸、水苏碱等。其中,水苏碱是刺山柑果中含量最高的生物碱,也是刺山柑中抗炎镇痛活性的重要成分。水苏碱还可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
[0014]目前市售的保湿化妆品大多仅有短效保湿作用,理想的保湿剂应当兼具深层长效保湿及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发现,基于超分子作用力提取的刺山柑果提取物是一种理想的植物保湿剂,不仅具有良好的短效保湿作用,而且长期使用后可增加皮肤保湿屏障相关基因TGM1、FLG、LOR、IVL、ABCA12、HMGCR、ACACA、CLDN1的表达,从而发挥长效保湿、修护肌肤屏障的作用。
[0015]理想的植物提取技术要能保证活性成分的高提取率,又能防止活性成分失活,同时还要有合理的生产成本,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实现工业大规模生产。因此,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提取工艺及提取溶剂尤为重要。
[0016]目前针对刺山柑果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根据提取时所使用的溶剂不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水提法、有机溶剂提取法、离子液体提取法。水提法广泛适用于提取易溶或能溶于水的活性成分。该法工艺简单、无毒无害且成本较低,但提取时间过长,所得目标活性成分含量不高,且所得提取液的活性成分复杂,分离纯化难度大。有机溶剂提取法相较于水提法,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针对性,对于木质素、生物碱等活性成分的提取有较好的效果。但是有机溶剂需通过溶解植物细胞膜中的脂质来增大细胞膜的穿透性,未能完全破坏植物组织,故提取能力有限,且潜在的毒性和后续的不易分离限制其进一步的大规模应用。离子液体具有不挥发、不易燃、高稳定性和可设计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催化反应、能源储存及转化和分离萃取等领域。离子液体的可设计性和调控性使其可以成功提取前两种方法难以提取的生物活性成分。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刺山柑果中制备植物保湿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超分子作用力提取刺山柑果制备植物保湿剂,包括以下步骤:S1,刺山柑果采用清水洗净,

80℃下冷冻干燥4~12h,粉碎后经80目过筛得到刺山柑果粉末;S2,制备甘油葡糖苷甜菜碱超分子NADES溶剂;S3,将刺山柑果粉末加入到甘油葡糖苷甜菜碱超分子NADES溶剂中,进行超声强化处理,得到提取液;S4,将提取液静置24h后进行离心筛选,得上层清液;S5,对上层清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得出水苏碱的提取产率;S6,对上层清液进行过滤、浓缩,即得植物保湿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刺山柑果中制备植物保湿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将甜菜碱和甘油葡糖苷以摩尔比1:3或1:4投入反应器,在40~100℃下搅拌加热3~12h,得粘稠液体;向粘稠液体中加入超纯水配制得到含水量30%的甘油葡糖苷甜菜碱超分子NADES溶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刺山柑果中制备植物保湿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甘油葡糖苷甜菜碱超分子NADES溶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温柔张瑞琪王飞飞周康夫张嘉恒王振元王好张玉萍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云科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有限公司美达丝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