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表面处理辅助工装及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0625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表面处理辅助工装,包括篮体、集渣装置和多个收集单元,集渣装置设于篮体中,多个收集单元阵列式分布于篮体的外壁上,收集单元包括收集箱和导流组件,收集箱的侧部设有处于相对位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篮体对接,导流组件包括支撑框、活动搭板和导流叶轮,支撑框的一侧边沿与第二开口的上边沿转动连接,支撑框上设有第三开口,活动搭板的一侧边沿与第三开口的靠近第二开口上边沿的一侧边沿转动连接,导流叶轮包括支架、中心轴和多个叶轮片,支架固定于支撑框上,中心轴设于支架上,多个叶轮片圆周均匀设于中心轴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便捷捞渣。捞渣。捞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表面处理辅助工装及金属表面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金属表面处理辅助工装及金属表面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QPQ(Quench

Polish

Quench,淬火

抛光

淬火)技术的实质是低温盐浴渗氮+盐浴氧化或低温盐浴氮碳共渗+盐浴氧化,它是一种金属零件表面改性技术,具有高抗蚀、高耐磨、微变形的优点。经QPQ技术处理的工件表面为Fe3O4氧化膜,其抗蚀性远高于镀铬、镀镍等表面防护技术的水平,中碳钢经QPQ处理后在很多领域可以代替不锈钢。同时,QPQ工艺可以代替发黑、磷化和镀镍等传统防腐蚀工艺。QPQ工艺中使用的氮化炉和氧化炉中会产生废渣需要清理,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方式效率较低,也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经过深入研究,得到一种金属表面处理辅助工装及金属表面处理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表面处理辅助工装及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其能够实现便捷捞渣。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金属表面处理辅助工装,包括篮体、集渣装置和多个收集单元,所述集渣装置设于所述篮体中,所述多个收集单元阵列式分布于所述篮体的外壁上,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收集箱和导流组件,所述收集箱的侧部设有处于相对位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篮体对接,所述导流组件包括支撑框、活动搭板和导流叶轮,所述支撑框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二开口的上边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框上设有第三开口,所述活动搭板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三开口的靠近所述第二开口上边沿的一侧边沿转动连接,所述导流叶轮设于所述支撑框的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所述导流叶轮包括支架、中心轴和多个叶轮片,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撑框上,所述中心轴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多个叶轮片圆周均匀设于所述中心轴上,所述叶轮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且所述叶轮片的一侧侧面上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凹槽。
[0006]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搭板和所述支撑框的内部中空设置。
[0007]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口设置有多个,所述活动搭板和所述导流叶轮的数量对应所述第三开口的数量设置。
[0008]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设有第一铰链,所述活动搭板与所述第三开口之间设有第二铰链。
[0009]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相对设置。
[0010]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收集箱的底部倾斜设置。
[0011]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收集箱的底部设有电磁铁。
[0012]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收集箱的侧壁中设有加热器。
[0013]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集渣装置包括板体和提手,所述提手设于所述板体上,所述板体的内部设有收集腔,所述收集腔顶部设有上大下小的收集孔,侧部设有启闭门。
[0014]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包括步骤:
[0015]S1、工件整理及清洗:(1)确认工件图号与数量;(2)将工件放置到水盆中;(3)用抹布沾上清洗液擦拭工件表面;(4)用清水清洗工件表面;(5)用气枪将工件水渍吹干;(6)将工件放置到工装篮中。在此步骤中需要注意:(1)检查工件表面是否有锈迹.如果有锈迹存在必须将其打磨干净;(2)检查洗剂中是否残留过多的污垢,2天必须更换一次洗剂;(3)检查工件表面是否清洗干净,是否有污渍残余,水洗过后用手触摸是否有油滑的现象;(4)工件装夹是否有过紧现象,是否被四周的边框所夹住,最终造成所夹部分无法氮化。
[0016]S2、工件预热:开启预热炉电源,打开炉门先将工件放置到预热炉中;(2)关上炉门,点触预热炉控制面板上的温度设定键,将预热温度设定为380℃;(3)顺时针旋转升温旋钮,预热炉开始升温;(4)工件保温30分钟:当炉堂温度升到380℃时开始计算保温时间;(5)出炉:用航车将工件从预热炉中吊出。在此步骤中需要注意:(1)打开电源开关时,检查电流表制针是否有转动到指定的位置;(2)查看炉体是否有产生电火花现象;(3)检查炉堂内温控计是否有被损坏,炉堂底板是否与发热丝接触到;(4)随时检查控制面板温度显示是否正常,是否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5)工件出炉后空冷时间不宜太长,2

5分钟为宜。
[0017]S3、氮化:(1)开启氮化炉电源,点触氮化炉控制面板上的温度设定键,将氮化温度设定为560℃;(2)当氮化炉盐业温度升到560℃时将工件吊入氮化炉;(3)工件保温120分钟:当炉堂温度升到560℃时开始计算保温时间;(4)出炉:用航车将工件从氮化炉中吊出。在此步骤中需注意:(1)打开电源开关时,检查电流表制针是否有转动到指定的位置;(2)检查工件入氮化炉之前是否有残留水分,如有水分必须将其烘烤干净,以免入炉时造成盐液飞溅伤及到操作者的身体;(3)检查沉至炉底的空气管是否正常排气;(4)工件入炉前操作者必须佩戴好手套,面罩以免被飞溅的盐液灼伤;(5)每隔15分钟要将工件在氮化炉中上下提动2

3次.以确保工件表面氮化均匀;(6)每日必须进行一次盐液浓度化验作业,CNO
ˉ
含量应在34%

37%之间为宜;(7)检查工件是否有完全浸泡在盐浴中;(8)工件出炉后空冷时间不宜太长,2

3分钟为宜。
[0018]S4、氧化:(1)开启氧化炉电源,点触氧化炉控制面板上的温度设定键,将氧化温度设定为380℃;(2)当氮化炉盐业温度升到380℃时将工件吊入氮化炉;(3)工件保温30分钟:当炉堂温度升到380℃时开始计算保温时间;(4)出炉:用航车将工件从氮化炉中吊出。在此步骤中需要注意:(1)打开电源开关时,检查电流表制针是否有转动到指定的位置;(2)工件入炉前操作者必须佩戴好手套,面罩以免被飞溅的盐液灼伤;(3)工件入炉时不可吊入太快,以免盐液漫出;(4)每隔10分钟要将工件在氧化炉中上下提动2

3次.以确保工件表面氧化均匀;(5)检查工件是否有完全浸泡在盐浴中;(6)工件出炉时应尽量将附着在工件上的盐液滴干,但停留时间也不宜过长,2

3分钟为宜。
[0019]S5、第一次清洗:(1)将水槽加水至合适的高度;(2)打开空气阀,让水充分流动;(3)将工件吊入水槽中;(4)将工件在水中浸泡10

15分钟;(5)将工件吊出水槽。在此步骤中应当注意:(1)工件入水槽时不可吊入太快,以免水花溅出槽外;(2)工件吊出水槽时检查工
件表面是否有残留盐液。
[0020]S6、第二次清洗:(1)将水槽加水至合适的高度;(2)将工件吊入水槽中;(3)将工件在水中浸泡5

10分钟;(4)将工件吊出水槽。在此步骤中应当注意检查工件是否清洗干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表面处理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篮体、集渣装置和多个收集单元,所述集渣装置设于所述篮体中,所述多个收集单元阵列式分布于所述篮体的外壁上,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收集箱和导流组件,所述收集箱的侧部设有处于相对位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篮体对接,所述导流组件包括支撑框、活动搭板和导流叶轮,所述支撑框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二开口的上边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框上设有第三开口,所述活动搭板的一侧边沿与所述第三开口的靠近所述第二开口上边沿的一侧边沿转动连接,所述导流叶轮设于所述支撑框的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所述导流叶轮包括支架、中心轴和多个叶轮片,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撑框上,所述中心轴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多个叶轮片圆周均匀设于所述中心轴上,所述叶轮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且所述叶轮片的一侧侧面上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表面处理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搭板和所述支撑框的内部中空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表面处理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口设置有多个,所述活动搭板和所述导流叶轮的数量对应所述第三开口的数量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表面处理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运财姚舟洋何祖高
申请(专利权)人:常德市广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