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缺陷硬质合金的激光增材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995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16
一种低缺陷硬质合金的激光增材制造方法,属于硬质合金增材制造技术领域。首先对W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缺陷硬质合金的激光增材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硬质合金增材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激光3D打印一步制备无显微裂纹、少孔隙的硬质合金工件的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WC

Co为主要成分的硬质合金是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工具材料,被誉为“工业的牙齿”。传统的制造硬质合金零部件的工艺路线主要包括“粉末冶金成形”和“减材制造”两道工序,即首先将掺入了有机粘结剂的WC、Co等原料粉末压制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坯体,然后在高温下烧结成形,最后再进行磨削加工,使其形状、尺寸及表面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现有方法在制备形状规则的硬质合金零件上具有技术成熟、易规模化生产的优势,但是模压成形难以获得外形复杂或具有镂空结构的坯体,且烧结后的硬质合金硬度极高,进一步的减材加工非常困难,这极大制约了硬质合金材料在需求高硬度、高强韧性的异形构件中的应用。
[0003]近些年发展起来的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形状结构复杂的硬质合金零部件的快速近净成形。选区激光熔化技术是打印异形硬质合金零件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高能激光束根据轮廓数据逐层选择性地熔化金属或金属

陶瓷粉末,通过逐层铺粉、逐层熔化凝固堆积的方式制造三维实体零件。然而,通过选区激光熔化打印硬质合金时,由于陶瓷相WC和金属相Co在熔点、热膨胀系数上存在显著差异,打印件中极易产生微裂纹、孔洞等组织缺陷,难以获得高的力学性能。尽管通过后续热处理可去除这些缺陷,改善合金的性能,但处理工序的增加削弱了3D打印工艺的优势,如何一步打印得到组织致密、综合性能良好的硬质合金工件是本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从3D打印粉末结构设计及打印工艺上创新,提出了一种基于选区激光熔化工艺打印制备几乎无缺陷的硬质合金块材的方法,即调控Co在打印粉末中的聚集状态,降低冷却时金属

陶瓷相间的应力梯度,提升熔融Co的流动性以充分填充粉末颗粒间的孔洞,从而打印获得低缺陷的硬质合金零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和原理是:首先对WC

Co复合粉末进行团聚造粒,然后与团聚造粒后的Co粉进行机械混合,采用选区激光熔化设备对上述混合粉末进行逐层打印成形,利用混合粉末中含有聚集态的Co熔化后填充粉末颗粒间的孔洞,降低凝固时金属陶瓷相间的应力梯度,从而打印得到低缺陷、且综合力学性能良好的异形硬质合金工件。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低缺陷硬质合金的激光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1)以三氧化钨、四氧化三钴、炭黑和聚乙二醇为原料,按最终反应合成的WC

Co复合粉末中Co含量3%

10%、总碳含量5.5%

5.9%进行配料,以无水乙醇为介质,原料经充
分湿磨、干燥后冷压成直径在20

40mm、高度在10

30mm的圆柱坯体,然后置于真空炉内于1000

1100℃进行化学反应,将反应得到的圆柱块体在搅拌研磨机中以无水乙醇为介质球磨10

15小时,干燥后即得到平均粒径在0.1

0.5μm的WC

Co复合粉末;
[0008](2)利用高速离心雾化干燥工艺对上述WC

Co复合粉以及粒径小于1.0微米的纯Co粉分别进行团聚造粒,过筛后获得粒径在5

38μm的球形WC

Co复合粉末和球形Co粉;
[0009](3)将球形WC

Co复合粉末与球形Co粉按比例进行充分的机械搅拌直至混合均匀,其中Co元素在混合粉末中的总质量占比为10%

15%(包括WC

Co复合粉末中的Co与球形Co粉的Co);
[0010](4)以上述混合后的粉末为原料,采用选区激光熔化工艺进行逐层铺粉打印,激光束斑尺寸为100μm,激光功率为200

260W,激光扫描速率为550

700mm/s,铺粉厚度为30μm,根据上述工艺即打印得到低缺陷密度的硬质合金零件。
[0011]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技术特色和优势主要有:(1)本专利技术基于选区激光熔化工艺直接加热粉末,可实现硬质合金零件的一次性高精度成形,并能得到无裂纹和几乎无孔洞的组织结构;(2)以处于聚集态的Co部分替代WC

Co复合粉中均匀分布的Co,在合适的打印工艺参数下,聚集态Co的熔化能有效填充粉末颗粒间的孔洞,降低凝固时金属陶瓷相间的应力梯度,从而制备得到低缺陷、且综合力学性能良好的异形硬质合金零件;(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3D打印粉末结构设计和激光打印工艺的组合方案解决了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在打印时难以去除孔洞和裂纹等组织缺陷的技术难题,方法可操作性强、易于实现规模化。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球形WC

Co粉末和球形Co粉的扫描电镜形貌;其中,(a)为实施例1制备的球形WC

Co粉末的扫描电镜形貌,(b)为施例1制备的球形Co粉的扫描电镜形貌;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打印制备的硬质合金工件的扫描电镜显微组织;其中,(a)为实施例1打印制备的硬质合金工件的扫描电镜显微组织,(b)为实施例2打印制备的硬质合金工件的扫描电镜显微组织,(c)实施例3打印制备的硬质合金工件的扫描电镜显微组织;
[0014]表1为本专利技术打印制备的硬质合金工件的致密性和显微硬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6]实施例1
[0017]以三氧化钨、四氧化三钴、炭黑和聚乙二醇为原料,按最终反应合成的WC

Co复合粉末中Co含量为10%、总碳含量为5.5%进行配料,以无水乙醇为介质,原料经充分湿磨、干燥后冷压成直径在40mm、高度在10mm的圆柱坯体,然后置于真空炉内于1100℃进行化学反应,将反应得到的圆柱块体球磨15小时,以无水乙醇为介质,干燥后即得到平均粒径在0.1

0.5μm的WC

Co复合粉末;利用高速离心雾化干燥工艺对上述WC

Co复合粉以及粒径小于1.0微米的纯Co粉分别进行团聚造粒,过筛后获得粒径在5

38μm的球形WC

Co复合粉末和球形Co粉;将球形WC

Co复合粉末与球形Co粉按比例进行充分的机械搅拌直至混合均匀,其中Co元素在混合粉末中的总质量占比为15%;以上述混合后的粉末为原料,采用选区激光熔化工艺进行逐层打印,激光束斑尺寸为100μm,激光功率为260W,激光扫描速率为700mm/s,根
据上述工艺即打印得到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缺陷硬质合金的激光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以三氧化钨、四氧化三钴、炭黑和聚乙二醇为原料,按最终反应合成的WC

Co复合粉末中Co含量3%

10%、总碳含量5.5%

5.9%进行配料,以无水乙醇为介质,原料经充分湿磨、干燥后冷压成圆柱坯体,然后置于真空炉内于1000

1100℃进行化学反应,将反应得到的圆柱块体在搅拌研磨机中以无水乙醇为介质球磨10

15小时,干燥后即得到平均粒径在0.1

0.5μm的WC

Co复合粉末;(2)利用高速离心雾化干燥工艺对上述WC

Co复合粉以及粒径小于1.0微米的纯Co粉分别进行团聚造粒,过筛后获得粒径在5

38μm的球形W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滨宋晓艳邢明赵治刘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