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打滑的PE复合膜制备工艺和复合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9898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打滑的PE复合膜制备工艺和复合膜,该PE复合膜包括五层,该复合膜的制备工艺使得该复合膜在不降低剥离强度的情况下,能避免打滑,解决了复合面摩擦系数低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打滑的PE复合膜制备工艺和复合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膜
,具体涉及一种抗打滑的PE复合膜制备工艺和复合膜。

技术介绍

[0002]PET作为面层复合PE时,由于PET自身的树酯极性高,无须电晕处理表面张力都能达到42达因,因此非常容易吸附PE配方中的爽滑剂。为了保证开口性,PE配方中的爽滑剂是必不可少的,当PET/PE复合膜中PE面的爽滑剂被吸附到PET层,将导致PET表面打滑,这一直以来都是行业类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抗打滑的PE复合膜制备工艺和复合膜,能够防止打滑,有效解决PET/PE的PET表面摩擦系数低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抗打滑的PE复合膜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分别配置五层PE膜所需的原料;所述五层PE膜分别为电晕层、第一芯层、第二芯层、第三芯层和热封层;每层所述PE膜均含有爽滑剂;所述第三芯层和热封层的爽滑剂含量高于第二芯层的爽滑剂含量;所述热封层和所述第三芯层均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制成;
[0007]S2、使用共挤吹膜机加工五层PE膜;
[0008]S3、共挤出的熔体通过吹胀牵引、风环冷却变成膜泡;
[0009]S4、对膜泡进行电晕处理,获得薄膜;
[0010]S5、将薄膜切割成需要的规格,收卷。
[0011]可选或优选地,所述电晕层的原料包括75%

9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7042N和10%

25%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2426H;所述第一芯层的原料包括75%

9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7042N和10%

25%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2426H;所述第二芯层的原料包括75%

9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7042N和10%

25%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2426H;所述第三芯层的原料包括25%

45%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7042N、30%

50%的赛科0220KJ的和10%

25%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2426H;所述热封层的原料包括50%

6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科0220KJ、15%

25%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2426H、10%

25%的三井SP1520。
[0012]可选或优选地,所述电晕层的爽滑剂含量为50

125PPM;所述第一芯层的爽滑剂含量为50

125PPM;所述第二芯层的爽滑剂含量为50

125PPM;所述第三芯层的爽滑剂含量为485

725PPM;所述热封层的爽滑剂含量为725

845PPM。
[0013]可选或优选地,在步骤S2中使用共挤吹膜机加工五层PE膜时,加工电晕层的螺杆温度为160

165℃;加工第一芯层的螺杆温度为170

175℃;加工第二芯层的螺杆温度为170

175℃;加工第三芯层的螺杆温度为165

170℃;加工热封层的螺杆温度为170

175℃。
[0014]可选或优选地,在步骤S3中,熔体的吹胀比为2.5

3.0;牵引比为4.0

6.0;在步骤S4中,电晕处理值为42

44达因。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复合膜,包括电晕层、第一芯层、第二芯层、第三芯层和热封层;所述电晕层的厚度占比为15

20%;所述第一芯层的厚度占比为15

20%;所述第二芯层的厚度占比为25

30%;所述第三芯层的厚度占比为15

20%;所述热封层的厚度占比为20

25;
[0016]所述热封层和第三芯层均采用了赛科0220KJ;
[0017]所述第三芯层和热封层的爽滑剂含量高于第二芯层的爽滑剂含量;
[0018]该PE复合膜采用如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而成。
[001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抗打滑的PE复合膜及制备工艺,能保证复合膜的开口性,并将接触面的摩擦系数控制在0.25以上,使复合膜具有抗打滑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打滑的PE复合膜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4]S1、分别配置五层PE膜所需的原料;所述五层PE膜分别为电晕层、第一芯层、第二芯层、第三芯层和热封层;每层所述PE膜均含有爽滑剂;所述热封层和第三芯层都采用了0220KJ。
[0025]进一步地,
[0026]所述电晕层的原料包括90份的7042N和10份的2426H;
[0027]所述第一芯层的原料包括80份的7042N和20份的2426H;
[0028]所述第二芯层的原料包括75份的7042N和25份的2426H;
[0029]所述第三芯层的原料包括45份的7042N、30份的022和15份的三井SF1520。
[0030]进一步地,所述电晕层、第一芯层、第二芯层、第三芯层和热封层的厚度比为17:16:28:17:22。
[0031]进一步地,所述电晕层、第一芯层、第二芯层、第三芯层和热封层分别含有的爽滑剂含量为:50PPM、100PPM、125PPM、485PPM和845PPM。当该复合膜与其它薄膜复合时,如复合为PET/PE、BOPA/PE复合膜,由于采用了0220KJ,爽滑剂不易迁移,吸附在PET面层材料的也少,而第三芯层含的爽滑剂较高,慢慢迁移到热封层,这样PE膜就具有良好的爽滑性。
[0032]S2、使用共挤吹膜机加工五层PE膜;
[0033]进一步地,
[0034]加工电晕层的螺杆温度为160℃;加工第一芯层的螺杆温度为170℃;加工第二芯层的螺杆温度为170℃;加工第三芯层的螺杆温度为165℃;加工热封层的螺杆温度为170℃。
[0035]S3、共挤出的熔体通过吹胀牵引、风环冷却变成膜泡;
[0036]进一步地,吹胀比为2.5

3.0;牵引比为4.0

6.0。
[0037]S4、对膜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打滑的PE复合膜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配置五层PE膜所需的原料;所述五层PE膜分别为电晕层、第一芯层、第二芯层、第三芯层和热封层;每层所述PE膜均含有爽滑剂;所述第三芯层和热封层的爽滑剂含量高于第二芯层的爽滑剂含量;所述热封层和所述第三芯层均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制成;S2、使用共挤吹膜机加工五层PE膜;S3、共挤出的熔体通过吹胀牵引、风环冷却变成膜泡;S4、对膜泡进行电晕处理,获得薄膜;S5、将薄膜切割成需要的规格,收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打滑的PE复合膜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层的原料包括75%

9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7042N和10%

25%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2426H;所述第一芯层的原料包括75%

9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7042N和10%

25%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2426H;所述第二芯层的原料包括75%

9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7042N和10%

25%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2426H;所述第三芯层的原料包括25%

45%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7042N、30%

50%的赛科0220KJ的和10%

25%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2426H;所述热封层的原料包括50%

6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科0220KJ、15%

25%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2426H、10%

25%的三井SP15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打滑的PE复合膜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层的爽滑剂含量为50

125PPM;所述第一芯层的爽滑剂含量为5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家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金星包装印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