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部件以及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9867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部件以及冷却装置。在至少任一个第一散热片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设置有第一顶板部。在至少任一个第二散热片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设有第二顶板部。所述至少任一个第二散热片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向第三方向一侧开口,且配置在比所述第二顶板部更靠第一方向另一侧的位置。液冷套具有能够在第三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顶板部和所述第二顶板部对置的顶面。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顶板部之间的第一间隙以及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二顶板部之间的第二间隙越朝向第一方向一侧越窄。间隙越朝向第一方向一侧越窄。间隙越朝向第一方向一侧越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部件以及冷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部件以及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发热体的冷却中使用散热部件。散热部件具有基部和多个散热片。多个散热片从基部突出。通过水等制冷剂在多个散热片中的相邻的散热片彼此之间流动,发热体的热量向制冷剂移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57467号
[0005]在以往的散热部件中,在提高冷却性能的同时抑制压力损失成为课题。当压力损失变大时,根据使制冷剂循环的泵的性能,有时不能确保所希望的流量。或者,为了确保所希望的流量,需要采用大型、高价的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冷却性能的提高和压力损失的抑制的散热部件。
[0007]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散热部件是能够设置在液冷套中的散热部件,具有:板状的基部,其在沿着制冷剂流动的方向的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扩展,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具有厚度;第一散热片组,其通过在第二方向上排列多个从所述基部向第三方向一侧突出的第一散热片而构成;以及第二散热片组,其通过在第二方向上排列多个从所述基部向第三方向一侧突出的第二散热片而构成,并且在比所述第一散热片组靠下游侧即第一方向一侧配置有至少一个。在至少任一个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设有第一顶板部。在至少任一个所述第二散热片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设有第二顶板部。至少任一个所述第二散热片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向第三方向一侧开口,且配置在比所述第二顶板部更靠第一方向另一侧的位置。所述液冷套具有能够在第三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顶板部及所述第二顶板部对置的顶面。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顶板部之间的第一间隙以及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二顶板部之间的第二间隙越朝向第一方向一侧越窄。
[0008]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散热部件,能够兼顾冷却性能的提高和压力损失的抑制。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装置的截面立体图。
[001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部件的立体图。
[001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部件在向第二方向一侧观察时的侧视图。
[0013]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部件在从第三方向一侧观察时的俯
视图。
[0014]图5是第一散热片板的立体图。
[0015]图6是第二散热片板的立体图。
[0016]图7是示出第一阻流件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0017]图8是示出第一阻流件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0018]图9是示出第二阻流件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0019]图10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热部件在向第二方向一侧观察时的侧视图中,示出制冷剂的流动的一部分的图。
[0020]图11是示出上游侧散热片组和中央散热片组之间附近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12是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散热部件在向第二方向一侧观察时的侧视图。
[0022]图13是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散热部件在向第二方向一侧观察时的侧视图。
[0023]图14是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散热部件在向第二方向一侧观察时的侧视图。
[0024]图15是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散热部件在向第二方向一侧观察时的侧视图。
[0025]图16是第五变形例所涉及的散热部件在向第二方向一侧观察时的侧视图。
[0026]图中:1—散热部件,2—基部,3—上游侧散热片组,4—中央散热片组,5—下游侧散热片组,8—阻流件,8A、8B—阻流件,8A1、8B1—对置面,10—散热片部,30、40、50—散热片,30A、40A、40B、50A、50B—开口部,61A、61B、62A、62B、63A、63B—发热体,71、72—连结散热片,80—贯通孔,82—第二阻流件,100—液冷套,100A—入口流路,100B—出口流路,100C—顶面,100C1、100C2、100C3—对置面,110—冷却装置,301—第一散热片部,301A—底板部,301B—壁部,301C—顶板部,302—第二散热片部,302A—底板部,302B—壁部,303—第三散热片,303—第三散热片部,303A—底板部,303B—壁部,401—第一散热片部,401C—顶板部,402—第二散热片部,402B—壁部,403—第三散热片部,403B—壁部,501—第一散热片部,501B—壁部,501C—顶板部,502—第二散热片部,502B—壁部,503—第三散热片部,503B—壁部,701、702—凹部,811、812—第一阻流件,1001—散热流路,3011、4011、5011—切口部,BT—底板部,DS1、DS2—台阶,FP1、FP2、FP3—散热片板,S—开放槽,S1A、S1B—间隙,S2A、S2B—间隙,S3A、S3B—间隙,W—制冷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8]另外,在附图中,将第一方向设为X方向,将X1示出为第一方向一侧,将X2示出为第一方向另一侧。第一方向沿着制冷剂W流动的方向F,将下游侧示出为F1,将上游侧示出为F2。将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设为Y方向,将Y1示出为第二方向一侧,将Y2示出为第二方向另一侧。将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设为Z方向,将Z1示出为第三方向一侧,将Z2示出为第三方向另一侧。另外,上述正交也包含从90度稍微偏离的角度下的交叉。上述各方向不限定将冷却装置110及散热部件1组装于各种设备时的方向。
[0029]<1.冷却装置的结构>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装置110的截面立体图。冷却装置110具有散热部件1和收纳散热部件1的液冷套100。另外,在图1中,示出制冷剂W的流动。第一方向一侧是制冷剂W流动的方向的下游侧,第一方向另一侧是制冷剂W流动的方向的上游
侧。制冷剂W是水等液体。
[0031]散热部件1具有散热片部10和基部2。散热片部10相对于基部2固定在第三方向一侧。液冷套100具有配置在第一方向另一侧的入口流路100A和配置在第一方向一侧的出口流路100B。液冷套100具有在第一方向上配置在入口流路100A与出口流路100B之间的顶面100C。
[0032]在未将散热部件1安装于液冷套100的状态下,顶面100C在第三方向另一侧露出。通过将散热部件1中的基部2的第三方向一侧面21固定于液冷套100的第三方向另一侧面100D,从而散热部件1被安装于液冷套100。在安装了散热部件1的状态下,顶面100C的第三方向另一侧被基部2覆盖,在基部2与顶面100C之间形成有散热流路1001。散热片部10配置在散热流路1001内部。入口流路100A、散热流路1001和出口流路100B在第一方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部件,其能够设置在液冷套中,该散热部件的特征在于,具有:板状的基部,其在沿着制冷剂流动的方向的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扩展,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具有厚度;第一散热片组,其通过在第二方向上排列多个从所述基部向第三方向一侧突出的第一散热片而构成;以及第二散热片组,其通过在第二方向上排列多个从所述基部向第三方向一侧突出的第二散热片而构成,并且在比所述第一散热片组靠下游侧即第一方向一侧配置有至少一个,在至少任一个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设有第一顶板部,在至少任一个所述第二散热片的第三方向一侧端部设有第二顶板部,至少任一个所述第二散热片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向第三方向一侧开口,且配置在比所述第二顶板部更靠第一方向另一侧的位置,所述液冷套具有能够在第三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顶板部及所述第二顶板部对置的顶面,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顶板部之间的第一间隙以及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二顶板部之间的第二间隙越朝向第一方向一侧越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片具有与所述第二顶板部的第一方向另一侧邻接的第一方向另一侧端部,所述开口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另一侧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部件,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任一个所述第一方向另一侧端部与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第一方向一侧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裕多西川和宏村上浩二井上健吾柳田裕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