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9731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壳体和多个出风柱。壳体开设有出风口。多个出风柱轴向并排地设置于出风口处,每个出风柱具有多个出风部,每个出风部用于引导气流方向或对气流进行处理。并且每个出风柱配置成可独立受控地绕平行于其轴向的轴线转动,以调节其各个出风部与出风口的相对位置,以便改变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模式。本发明专利技术丰富了出风模式,提升了产品的区分度和用户的使用体验。品的区分度和用户的使用体验。品的区分度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一般而言,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通常设置有导风板、摆叶、导风格栅等等出风结构,主要作用是引导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0003]现有空调室内机大量采用上述出风结构,在使用体验和产品外形上趋于一致,难以提升产品档次。
[0004]因此,如何在出风结构方面实现创新成为空调行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新型出风结构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以丰富出风模式,提升产品的区分度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空调具有间歇性送风模式,提高用户风感体验。
[0007]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0008]壳体,其开设有出风口;和
[0009]多个出风柱,轴向并排地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每个所述出风柱具有多个出风部,每个所述出风部用于引导气流方向或对气流进行处理;并且
[0010]每个所述出风柱配置成可独立受控地绕平行于其轴向的轴线转动,以调节其各个所述出风部与所述出风口的相对位置,以便改变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模式。
[0011]可选地,每个所述出风柱的所述多个出风部包括至少一个净化片和至少一个导风板,每个所述净化片配置成对穿透其的气流进行净化,所述导风板用于引导气流方向。
[0012]可选地,每个所述出风柱的所述净化片的数量为多个且沿该出风柱的周向间隔排布;且
[0013]每个所述出风柱的所述导风板设置于该出风柱的外周轮廓内侧。
[0014]可选地,每个所述出风柱的所述净化片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导风板位于两个所述净化片之间。
[0015]可选地,每个所述出风柱还包括柱状框架,用于安装所述多个出风部,所述柱状框架包括:
[0016]两个盘体,分别构成所述出风柱的轴向两端部;
[0017]多个连接条,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盘体之间,且沿所述出风柱的周向间隔排列;和
[0018]芯轴,连接在所述两个盘体的中心之间,所述芯轴的两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
[0019]可选地,每个所述出风柱中,每个所述净化片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条之间,所述导风板的宽度方向的一边连接于所述芯轴,另一端连接于一个所述连接条。
[0020]可选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多个驱动机构,每个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一个所述
出风柱间歇式转动。
[0021]可选地,每个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由所述电机驱动而定轴转动,且具有与转动轴具有间隔的推动部;
[0022]每个所述出风柱的第一端面设置有沿其周向排布的多个导槽,每个所述导槽沿所述第一端面的径向延伸,且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端面中心的第一端和靠近第一端面周缘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具有开口;且
[0023]每个所述驱动机构配置成:在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转动件转动时,使所述推动部从一个所述导槽的所述开口进入该导槽,沿该导槽朝所述第二端移动以推动所述出风柱转动,至所述转动轴和所述推动部的连线平行于该导槽长度方向时,使所述推动部变向而朝所述第一端移动以推动所述出风柱继续转动,至所述推动部经所述开口脱离该导槽后,所述出风柱停止转动,在所述转动件继续转动以使所述推动部进入下一导槽时再推动所述出风柱继续转动。
[0024]可选地,所述转动件包括:
[0025]连杆部;
[0026]所述转动轴和所述推动部,分别从所述连杆部的两端朝相反方向延伸出;以及
[0027]配重部,连接于所述连杆部的设置有所述转动轴的一端。
[0028]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为壁挂式;
[0029]所述出风口为长度方向平行于水平横向的长条状;且
[0030]每个所述出风柱的轴向平行于水平横向。
[0031]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多个能转动的出风柱。每个出风柱包括多个出风部,这使得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模式更加丰富多样。当一个出风柱转动时,将改变其各个出风部与出风口的相对位置,使部分出风部面向出风口以作用于气流,使其他出风部不再正对出风口。如此,可通过转动出风柱来改变出风模式,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并且,由于出风口处设置有多个出风柱,可使每个出风柱的出风部的种类、数量、大小、排布方式或者相位等参数设计为不同,以便使出风口的不同区域同时以不同模式进行送风,实现分区多模式送风效果。相比于传统的导风板、摆叶等导风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出风结构结构新颖巧妙,产品区分度更高,而且颠覆了空调室内机的外观,使得产品的档次更高,用户体验更好。
[0032]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中,驱动机构能驱动出风柱间歇式转动,提高用户风感体验。当驱动机构的电机持续转动时,出风柱间歇转动,也即转一下停一下。在停止不转的时间段,出风柱维持在当前出风模式,从而有足够时间充分发挥当前出风模式的作用,避免出风柱持续不断转动,使出风模式切换过急而使部分出风模式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和优势。
[0033]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34]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35]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前视图;
[0037]图3是图2所述空调室内机的N

N剖视放大图;
[0038]图4是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在出风柱顺时针转动90
°
后的示意图;
[0039]图5是图4所示空调室内机在出风柱顺时针转动90
°
后的示意图;
[0040]图6是图5所示空调室内机在出风柱顺时针转动90
°
后的示意图;
[0041]图7是图1中的两个出风柱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8是图7中一个出风柱的解示意图;
[0043]图9是图8的A处放大图;
[0044]图10是出风柱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0045]图11是图10所示出风柱在推动部即将进入导槽时的示意图;
[0046]图12是图11所示出风柱在推动部进入导槽且转动轴和推动部连线平行于导槽长度方向时的示意图;
[0047]图13是图12所示出风柱在推动部反向移动至导槽第一端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下面参照图1至图13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其中,“前”、“后”、“上”、“下”、“顶”、“底”、“内”、“外”、“横向”等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开设有出风口;和多个出风柱,轴向并排地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每个所述出风柱具有多个出风部,每个所述出风部用于引导气流方向或对气流进行处理;并且每个所述出风柱配置成可独立受控地绕平行于其轴向的轴线转动,以调节其各个所述出风部与所述出风口的相对位置,以便改变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风柱的所述多个出风部包括至少一个净化片和至少一个导风板,每个所述净化片配置成对穿透其的气流进行净化,所述导风板用于引导气流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风柱的所述净化片的数量为多个且沿该出风柱的周向间隔排布;且每个所述出风柱的所述导风板设置于该出风柱的外周轮廓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风柱的所述净化片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导风板位于两个所述净化片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风柱还包括柱状框架,用于安装所述多个出风部,所述柱状框架包括:两个盘体,分别构成所述出风柱的轴向两端部;多个连接条,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盘体之间,且沿所述出风柱的周向间隔排列;和芯轴,连接在所述两个盘体的中心之间,所述芯轴的两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风柱中,每个所述净化片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条之间,所述导风板的宽度方向的一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振豪荆涛蔡泽瑶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