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均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核医学科辐射防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9046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核医学科辐射防护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和监管操作端,且中央处理器与监管操作端通过无线通讯器信号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还分别与辐射防护模块、核医学模块和预警模块信号连接。该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物联网监管,将整个单位涉及到放射的就诊人员、医护人员、放射类医疗设备、放射类工作场所以及放射性废物,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并通过机器人模块和智能手环模块等设备,杜绝病人与病人之间、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无必要接触,从根本上消除科室内部的二次伤害;通过设备管理模块中表面污染监测仪、空气气溶胶放射性监测仪等现有设备进行统一远程操控,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消除放射性污染,保护医护人员、病人的健康与安全。健康与安全。健康与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核医学科辐射防护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辐射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核医学科辐射防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核医学科,利用核科学技术和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现代医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核医学科是医院主要医技科室之一,主要开展核医学检查项目,是辅助临床科室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的有效手段之一。
[0003]但是射线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容易在无形中对人造成伤害,放射源穿透力强,需要370mm厚的实心砖墙才能完全屏蔽住。每个病人都是移动的放射源,具有伤害性、不易管控,同时科室病人与病人之间、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经常会产生二次甚至多次放射性伤害,而且科室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也会无形中对医护人员、病人造成伤害。现实中并没有很好去实时监测辐射,大大的提高了辐射对医护人员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核医学科辐射防护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现实中并没有很好去实时监测辐射,大大的提高了辐射对医护人员的影响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核医学科辐射防护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和监管操作端,且中央处理器与监管操作端通过无线通讯器信号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还分别与辐射防护模块、核医学模块和预警模块信号连接;
[0007]辐射防护模块包括个人辐射监测模块、表面沾污监测模块、环境辐射监测模块、核素治疗监测模块和手足沾污监测模块;
[0008]核医学模块包括人员信息管理模块、药品管理模块、废物管理模块和设备管理模块;
[0009]预警模块包括射线泄漏报警模块、剂量超标报警模块、通风系统报警模块和烟雾报警模块。
[0010]优选的,所述无线通讯器为5G网路通讯器,且中央处理器和监管操作端均连接有防火墙。
[0011]优选的,所述辐射防护模块的内部还设有终端机,且终端机通过网线与中央处理器信号连接,所述人辐射监测模块、表面沾污监测模块、环境辐射监测模块、核素治疗监测模块和手足沾污监测模块均通过WiFi通讯器与终端机信号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核医学模块还包括智能手环模块和机器人模块,且机器人模块包括无接触送餐机器人和辐射污染清理机器人,所述无接触送餐机器人和辐射污染清理机器人上均安装辐射监测模块。
[0013]优选的,所述预警模块还包括单向门禁管理报警模块,且设备管理模块内设有单向门禁管理单元,所述单向门禁管理单元内配置指纹解锁单元、人脸识别单元、手机解锁单元和手环解锁单元。
[001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核医学科辐射防护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5]1、通过物联网监管,将整个单位涉及到放射的就诊人员、医护人员、放射类医疗设备、放射类工作场所以及放射性废物,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并通过机器人模块和智能手环模块等设备,杜绝病人与病人之间、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无必要接触,从根本上消除科室内部的二次伤害;
[0016]2、通过设备管理模块中表面污染监测仪、空气气溶胶放射性监测仪、去污机器人等现有设备进行统一远程操控,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消除放射性污染,让科室内部的辐射水平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内,保护医护人员、病人的健康与安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模块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辐射防护模块的结构模块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预警模块的结构模块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核医学模块的结构模块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央处理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核医学科辐射防护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和监管操作端,且中央处理器与监管操作端通过无线通讯器信号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还分别与辐射防护模块、核医学模块和预警模块信号连接;辐射防护模块包括个人辐射监测模块、表面沾污监测模块、环境辐射监测模块、核素治疗监测模块和手足沾污监测模块;核医学模块包括人员信息管理模块、药品管理模块、废物管理模块和设备管理模块;预警模块包括射线泄漏报警模块、剂量超标报警模块、通风系统报警模块和烟雾报警模块。
[0024]较佳地,所述无线通讯器为5G网路通讯器,且中央处理器和监管操作端均连接有防火墙。
[0025]较佳地,所述辐射防护模块的内部还设有终端机,且终端机通过网线与中央处理器信号连接,所述人辐射监测模块、表面沾污监测模块、环境辐射监测模块、核素治疗监测模块和手足沾污监测模块均通过WiFi通讯器与终端机信号连接。
[0026]较佳地,所述核医学模块还包括智能手环模块和机器人模块,且机器人模块包括
无接触送餐机器人和辐射污染清理机器人,所述无接触送餐机器人和辐射污染清理机器人上均安装辐射监测模块。
[0027]较佳地,所述预警模块还包括单向门禁管理报警模块,且设备管理模块内设有单向门禁管理单元,所述单向门禁管理单元内配置指纹解锁单元、人脸识别单元、手机解锁单元和手环解锁单元。
[0028]结构原理:通过物联网监管,将整个单位涉及到放射的就诊人员、医护人员、放射类医疗设备、放射类工作场所以及放射性废物,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并通过机器人模块和智能手环模块等设备,杜绝病人与病人之间、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无必要接触,从根本上消除科室内部的二次伤害;通过设备管理模块中表面污染监测仪、空气气溶胶放射性监测仪、去污机器人等现有设备进行统一远程操控,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消除放射性污染,让科室内部的辐射水平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内,保护医护人员、病人的健康与安全。
[00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核医学科辐射防护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和监管操作端,且中央处理器与监管操作端通过无线通讯器信号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还分别与辐射防护模块、核医学模块和预警模块信号连接;辐射防护模块包括个人辐射监测模块、表面沾污监测模块、环境辐射监测模块、核素治疗监测模块和手足沾污监测模块;核医学模块包括人员信息管理模块、药品管理模块、废物管理模块和设备管理模块;预警模块包括射线泄漏报警模块、剂量超标报警模块、通风系统报警模块和烟雾报警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核医学科辐射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器为5G网路通讯器,且中央处理器和监管操作端均连接有防火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核医学科辐射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均
申请(专利权)人:杨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