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均专利>正文

一种升降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15936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架,由若干套筒由外向内依次套接而成,最外层套筒安装在下底座上,最内层套筒安装在上底座上,其特征在于,套筒截面为多边形,在相邻的两个套筒之间设有滑动支架,滑动支架的截面形状与套筒的截面形状相同并且套在内侧的套筒上,在滑动支架的每个侧面上均安有滚动件,滚动件与两侧套筒的侧壁相接触,在最内层的套筒内设有至少一个气弹簧,气弹簧的缸体与下底座相连,气弹簧的活塞杆与上底座相连,气弹簧的控制开关设在上底座上。该装置在升降过程中套筒之间摩擦力小,而且不会在横向上发生摆动,稳定性好,升降架内的气弹簧使用寿命长,锁合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升降架。
技术介绍
在家具、医疗和教学等场合,常常要用到具有升降功能的桌子。现在常见的升降方式是在桌板下方设置升降架,通过升降架将桌板升起或者降下。升降架一般由套筒组成,升降套筒由外向内依次设置,里面设置气弹簧等动力源,套筒通过间隙配合进行升降。但是这种升降架套筒之间摩擦阻力大,容易产生晃动,并且气弹簧内部的内管与外管之间相对固定,浮动活塞上升下降时同时与外管内壁和内管外壁相摩擦,而现有工艺中外管内壁容易做出较高光洁度,但是内管外壁的光洁度较难达到要求,浮动活塞与内管外壁的摩擦中容易破损,导致缩短气弹簧的使用寿命,进而影响升降架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架,该装置在升降过程中套筒之间摩擦力小,而且不会在横向上发生摆动,稳定性好,升降架内的气弹簧使用寿命长,锁合性能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升降架,由若干套筒由外向内依次套接而成,所述最外层套筒安装在下底座上,最内层套筒安装在上底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截面为多边形,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套筒之间设有滑动支架,所述滑动支架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套筒的截面形状相同并且套在内侧的套筒上,在所述滑动支架的每个侧面上均安有滚动件,所述滚动件与两侧套筒的侧壁相接触,在最内层的所述套筒内设有至少一个气弹簧,气弹簧的缸体与所述下底座相连,气弹簧的活塞杆与所述上底座相连,气弹簧的控制开关设在所述上底座上。优选的,所述套筒的截面为正五边形或正六边形。优选的,所述滑动支架的侧面上留有滚动件安装槽,所述滚动件安装在滚动件安装槽上。优选的,所述滚动件为滚柱。优选的,最内层的所述套筒内设有两个气弹簧,其中第一气弹簧的缸体与下底座相连,第二气弹簧的活塞杆与上底座相连,第一气弹簧的活塞杆与第二气弹簧的缸体经连接装置连接固定,第一气弹簧和第二气弹簧的控制阀门设在所述上底座上。优选的,所述气弹簧包括外管,在外管内设有内浮动管,所述内浮动管外壁与浮动活塞固定相连,在所述内浮动管内设有阀门座,阀门座内设有阀芯,阀门座与所述活塞杆固定相连,在所述活塞杆内设有顶杆,所述顶杆能够将所述阀芯顶开以使内浮动管与所述浮动活塞上方的外管腔体相联通,所述顶杆的端部设有所述控制开关。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的内外套筒之间设置滑动支架,并且在滑动支架上设置滚柱等滚动件,在套筒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时,滚柱在套筒之间滚动,这样可以减小摩擦,增强内外套筒在横向上的稳定性,减少摆动。本装置所用的气弹簧,其中的内浮动管与浮动活塞相固定,并随浮动活塞一起上升或下降,这样仅有浮动活塞与外管内壁之间的摩擦,而外管内壁容易做出较高光洁度,因此二者之间的摩擦运动产生的磨损小,使用寿命长,从而总体延长气弹簧的使用寿命,气弹簧通过顶杆控制阀芯的结构可以随时使气弹簧进行锁合,从而将上升的桌面稳固锁定在任意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U形连杆设置及传动结构示意图(只画出一个气弹簧);图3为滑动支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气弹簧结构示意图;图5为气弹簧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升降架由若干套筒1由外向内依次套接而成,套筒数目可以是2个、3个、4个等。最外侧套筒1下方安有下底座2,最内层套筒上方安有上底座3,套筒1的截面为多边形,优选正多边形,如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在相邻两个套筒之间安有滑动支架4,滑动支架4的截面形状与套筒1的截面形状相同并套在内侧套筒上。滑动支架4的每个侧面上都设有滚动件安装槽41,里面安有滚动件,如滚柱等,滚动件与外侧套筒1的内壁接触,也与内侧套筒1的外壁接触,相邻两个套筒运动时,滚动件在两个套筒侧壁间滚动,减小摩擦,并且增加两个套筒之间横向的稳定性,能够有效防止横向摆动。在最内层的套筒1内,设有气弹簧5和气弹簧6,其中气弹簧5的缸体与下底座2相连固定,活塞与连接筒7相固定,连接筒8与连接筒7平行焊接,气弹簧6的缸体固定在连接筒8上,活塞杆61与上底座3相连。这样,两只气弹簧可以延长上升高度,根据本升降架实际的套筒数目,可以仅用一个气弹簧,也可以用三个或更多气弹簧。以下以气弹簧5为例来说明气弹簧的结构和动作原理:气弹簧5包括外管51,在外管内设有内浮动管52,内浮动管的外壁与浮动活塞53通过焊接或铆接固定相连,内浮动管52内设有阀门座54,阀门座54内设有阀芯55,阀门座54与活塞杆56固定连接,活塞杆56与外管之间设有导向套70,导向套70与外管之间密封,并通过隔油护套58、密封套59密封。活塞杆56、阀门座54相对于内浮动管52上下运动,并且会带动内浮动管52、浮动活塞53一起相对于外管51上下运动。在内浮动管52外及浮动活塞53下方的外管腔体510内装有压缩气体,常选氮气,内浮动管52内的内腔520以及浮动活塞53上方的外管腔体511内装有液压油,内腔520的与浮动活塞53上方的外管腔体511通过阀门座54并随着阀芯55的打开相连通。在活塞杆56内设有顶杆57,顶杆57顶部位与扳扣9相连。扳扣9挤压顶杆57,顶杆57挤压阀芯55,阀芯向下运动,从而将内浮动管52与上部外管腔体511连通,此时,如果外力挤压活塞杆,活塞杆56和阀门座54向下运动,将内浮动管52的液压油挤压至上部内管并挤出至外管腔体511,同时挤出的液压油挤压浮动活塞53,使浮动活塞53和内浮动管52向下运动。或者,打开阀芯55后,如果活塞杆56端部没有足够压力,则进行与上述过程相反的过程,下部外管的气体膨胀,推动内浮动管上升,液压油进入内浮动管,并推动活塞杆56上升,从而完成活塞杆的推顶过程。如果松开控制开关,液压油推顶阀芯关闭,此时内浮动管和活塞杆即被锁定,不再进行上下移动。扳扣9扳动时对顶杆进行挤压,松开后停止挤压并复位。在内浮动管52与外管51之间还设有支撑滑块72,支撑滑块随内浮动管52一起上下运动,对内浮动管起到支撑作用,增强滑动的稳定性。针对设置两只气弹簧的情况,位于上方的气弹簧6的活塞杆61内的顶杆611可以直接与控制开关10接触,位于下方的气弹簧5的活塞杆上方设置扳扣9,扳扣9一端与U型连杆63相连,U形连杆63经转接件62与控制开关10相连,搬起控制开关10后,同时也挤压转接件62,转接件62将下压运动变成对U形连杆的上拉运动,进而带动扳扣9挤压下部气弹簧活塞杆,并打开其内部的阀芯。本专利技术中的气弹簧,不仅能够锁定在任意位置,而且由于浮动活塞与内浮动管相互固定,只与外管内壁有摩擦,而外管内壁的现有制作工艺容易将内壁做得非常光洁,摩擦阻力小,可以有效延长使用寿命。本实施例只是对本专利技术构思和实现的一个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专利技术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架,由若干套筒由外向内依次套接而成,最外层套筒安装在下底座上,最内层套筒安装在上底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截面为多边形,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套筒之间设有滑动支架,所述滑动支架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套筒的截面形状相同并且套在内侧的套筒上,在所述滑动支架的每个侧面上均安有滚动件,所述滚动件与两侧套筒的侧壁相接触,在最内层的所述套筒内设有至少一个气弹簧,气弹簧的缸体与所述下底座相连,气弹簧的活塞杆与所述上底座相连,气弹簧的控制开关设在所述上底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架,由若干套筒由外向内依次套接而成,最外层套筒安装在下底座上,最内层套筒安装在上底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截面为多边形,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套筒之间设有滑动支架,所述滑动支架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套筒的截面形状相同并且套在内侧的套筒上,在所述滑动支架的每个侧面上均安有滚动件,所述滚动件与两侧套筒的侧壁相接触,在最内层的所述套筒内设有至少一个气弹簧,气弹簧的缸体与所述下底座相连,气弹簧的活塞杆与所述上底座相连,气弹簧的控制开关设在所述上底座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截面为正五边形或正六边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架的侧面上留有滚动件安装槽,所述滚动件安装在滚动件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均
申请(专利权)人:杨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