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肺炎的保湿透气型中药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848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贴膏剂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肺炎的保湿透气型中药贴膏剂,所述中药贴膏剂包括膏体层;所述膏体层的原料包括重量比为35~40:100的中药药物和保湿透气性基质;按重量份计,所述中药药物包括肉桂10~15份、丁香10~15份、制川乌15~17份、制草乌15~17份、乳香10~12份、没药10~12份、当归25~30份、红花28~32份、赤芍28~32份、川芎25~30份、透骨草25~30份;所述保湿透气性基质为经蚕丝纤维交联改性的聚乙烯醇基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药物组方、调制后的穴位敷贴,使药物有效成分经皮肤吸收,能为患儿解除临床症状,积极改善肺通气功能,促进病情转归,效果显著。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小儿肺炎的保湿透气型中药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贴膏剂的
,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肺炎的保湿透气型中药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肺炎是儿科主要常见病,多发病,卫生部将其列为全国重点预防的儿科四病之一。小儿形体未充,脏腑娇嫩,卫气不固,外感风邪,易致肺炎喘嗽。但是,不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易出现阳气虚脱重症。目前小儿肺炎的治疗主要采取护理加强休息、饮食调护和采用抗生素对症处理,其目的主要保持呼吸道畅通,改善症状体征,缩短肺炎患儿的住院时间,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0003]中医将小儿肺炎纳入肺炎喘嗽、风温肺热范畴,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鼻煽、发热、咳嗽、气促、痰壅,属于一类小儿多发病。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重要阶段,机体大部分脏器还没有完善发育,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排泄以及代谢耐受度较低,并且小儿大多不愿意服药,特别是婴幼儿内治给药尤为困难。中医内病外治各种儿科疾病,作用迅速,能在无损伤的治疗中取得疗效,易为小儿所接受。其中,中药外用法为中药穴位敷贴,通过在对应穴位贴敷中药,能够经皮肤渗透并吸收,促进患儿肺部微循环得到改善,促进临床症状缓解,加快炎症吸收。有研究发现,应用中药穴位敷贴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机体总T淋巴细胞、辅助T淋巴细胞水平,同时有助于提升CD4/CD8比值,有效改善患儿病情,其优点是药物作用人体的剂量较小、方便简单、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易被小儿及家长所接受,适于临床广泛推广应用。但是,大部分中药贴膏剂的透气性和保湿性较差,与皮肤粘附长时间后,不易撕除,且撕除后的皮肤表面易出现痛感或其他的皮肤病,对于皮肤稚嫩的小儿患者,其使用舒适性更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肺炎的保湿透气型中药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药物组方、调制后的穴位敷贴,使药物有效成分经皮肤吸收,不仅能反复揭帖、粘性温和,而且不易过敏、保湿透气性更好,舒适性更佳。
[0005]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肺炎的保湿透气型中药贴膏剂,所述中药贴膏剂包括膏体层;所述膏体层的原料包括重量比为35~40:100的中药药物和保湿透气性基质;按重量份计,所述中药药物包括肉桂10~15份、丁香10~15份、制川乌15~17份、制草乌15~17份、乳香10~12份、没药10~12份、当归25~30份、红花28~32份、赤芍28~32份、川芎25~30份、透骨草25~30份;所述保湿透气性基质为经蚕丝纤维交联改性的聚乙烯醇基质。
[0006]本专利技术中的中药药物配伍具有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会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效果。利用各组分产生的综合作用,其治疗实施以人体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药物组方、调制后的穴位敷贴,使药物有效成分经皮肤吸收,以经络循环为通道,积极发挥药效,
实现治疗目的,相较药物口服治疗,患者适用范围广泛,且避免了药物首过效应,治疗依从性好,在幼儿患者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且具备较高治疗安全性,促进功能恢复而达到治愈效果。
[0007]对小儿肺炎实施中药穴位敷贴辅助治疗有助于加快症状改善,促进肺部阴影吸收,还能够提升患儿睡眠质量。中药贴膏剂中的中药成分由患儿皮肤进行渗透,进入到患儿病理组织与器官内,最终进人到患儿血液循环,实现局部与全身的治疗效果,能为患儿解除临床症状,积极改善肺通气功能,促进病情转归,效果显著。而保湿透气性基质具有载药量大、质地柔软的特性,其中的蚕丝纤维与皮肤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赋予皮肤良好的润湿性和透气性,使得该中药贴膏剂不仅能反复揭帖、粘性温和,而且不易过敏,舒适性更佳。
[0008]作为优选,所述保湿透气性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聚乙烯醇、α

亚麻酸和过氧化二异丙苯加入乙醇水溶液中,加热至回流反应,再加入橄榄苦苷和冰醋酸,继续回流反应,所述聚乙烯醇、α

亚麻酸和橄榄苦苷的质量比为5:3~6:10~15;再加入交联剂和交联调节剂后搅拌混合,得到溶液Ⅰ;步骤二、将壳聚糖在蚁酸水溶液中超声波降解,经过碱液中和后,得到壳聚糖水溶液;在壳聚糖水溶液中加入剪碎后的蚕丝纤维和冰醋酸,加热至50~55℃搅拌反应2~3h,得到溶液Ⅱ;步骤三、将溶液Ⅰ和溶液Ⅱ混合后反应,之后减压蒸馏,得到保湿透气型基质。
[0009]蚕丝纤维具备透气、透湿性,还能够促进皮肤细胞活力,促进中药药物的透皮吸收。聚乙烯醇作为主要基质的成膜性和稳定性较好,并且能够保证具备较好的水润性,且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性,因而,将蚕丝纤维和聚乙烯醇相结合制得的贴膏基质能够满足反复揭帖、粘性温和、透气性好、不易过敏的需求。具体地,本专利技术通过壳聚糖改性后的蚕丝纤维以提升蚕丝纤维在基质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再通过α

亚麻酸和橄榄苦苷的交联接枝反应,将蚕丝纤维和聚乙烯醇分子链之间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不仅能够提升结构稳定性,而且能够提升载药量。并且橄榄苦苷还具有抗菌效果,α

亚麻酸能够抑制过敏反应和抗炎作用、改善过敏性皮炎,提升中药贴膏剂的附加值。
[0010]另外,交联剂和交联调节剂的添加能够促进形成交联网络结构,使得载药量更大,载药稳定性更高,并且有助于药物缓释。但是,该过程需要避免交联作用过大,避免基质中包容的中药药物形成汇聚效应而长出浸膏斑点,影响释药效果,本专利技术不仅将壳聚糖经过超声波降解,以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的均一低分子量壳聚糖,而且通过控制原料的添加量一级反应参数,从而控制交联过程,最终得到整体效果更好的中药贴膏剂。
[0011]作为优选,步骤一,所述交联剂为氢氧化铝、甘羟铝、三氧化二铝、三氯化铝、硫酸铝的一种或几种;交联调节剂为EDTA、乳酸或柠檬酸;所述橄榄苦苷、交联剂和交联调节剂的质量比为1:0.2~0.5:0.05~0.15。
[0012]作为优选,步骤二,所述壳聚糖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18%;所述蚁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6~0.7%;所述超声波降解为:采用频率为40~45kHz、声强为50~60W/cm2的超声波,同时升温至50~65℃,在该条件下降解50~55min;所述蚕丝纤维和壳聚糖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1g:50mL。
[0013]壳聚糖经超声波降解后的分子量更低,能够在蚕丝纤维上得到分散性更好的改性效果,并且也不会导致后续形成的交联度过大。
[0014]作为优选,步骤三,所述溶液Ⅰ和溶液Ⅱ的质量比为1.2~1.3:1;所述混合后反应为在40~50℃搅拌反应45~60min。
[0015]作为优选,所述膏体层的原料还包括占保湿透气型基质重量5~8%的促透剂;所述促透剂为氮酮、油酸、月桂醇、水杨酸甲酯、薄荷脑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0016]作为优选,所述膏体层的原料还包括占保湿透气型基质重量15~20%的润滑剂;所述润滑剂为丙二醇或甘油。
[0017]作为优选,所述膏体层的原料还包括占保湿透气型基质重量2~4%的防腐剂;所述防腐剂为苯甲酸、尼泊金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小儿肺炎的保湿透气型中药贴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贴膏剂包括膏体层;所述膏体层的原料包括重量比为35~40:100的中药药物和保湿透气性基质;按重量份计,所述中药药物包括肉桂10~15份、丁香10~15份、制川乌15~17份、制草乌15~17份、乳香10~12份、没药10~12份、当归25~30份、红花28~32份、赤芍28~32份、川芎25~30份、透骨草25~30份;所述保湿透气性基质为经蚕丝纤维交联改性的聚乙烯醇基质。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小儿肺炎的保湿透气型中药贴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透气性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聚乙烯醇、α

亚麻酸和过氧化二异丙苯加入乙醇水溶液中,加热至回流反应,再加入橄榄苦苷和冰醋酸,继续回流反应,所述聚乙烯醇、α

亚麻酸和橄榄苦苷的质量比为5:3~6:10~15;再加入交联剂和交联调节剂后搅拌混合,得到溶液Ⅰ;步骤二、将壳聚糖在蚁酸水溶液中超声波降解,经过碱液中和后,得到壳聚糖水溶液;在壳聚糖水溶液中加入剪碎后的蚕丝纤维和冰醋酸,加热至50~55℃搅拌反应2~3h,得到溶液Ⅱ;步骤三、将溶液Ⅰ和溶液Ⅱ混合后反应,之后减压蒸馏,得到保湿透气型基质。3.如权利要求2所述治疗小儿肺炎的保湿透气型中药贴膏剂,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交联剂为氢氧化铝、甘羟铝、三氧化二铝、三氯化铝、硫酸铝的一种或几种;交联调节剂为EDTA、乳酸或柠檬酸;所述橄榄苦苷、交联剂和交联调节剂的质量比为1:0.2~0.5:0.05~0.15。4.如权利要求2所述治疗小儿肺炎的保湿透气型中药贴膏剂,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壳聚糖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18%;所述蚁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6~0.7%;所述超声波降解为:采用频率为40~45kHz、声强为5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洋俞帮和郝德顺徐明蒋志刚李清玲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仁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