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8273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9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门锁,涉及锁具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用户需要手动打开锁具上的防护盖以解锁,用户使用不方便的问题。该智能门锁包括:盖板、锁体、固定件、活动件、动力件、传动件、位置传感器和控制器。锁体靠近盖板的壁面上设置有解锁区域;活动件沿第一方向滑动时,带动盖板沿第一方向滑动,以使盖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位置为盖板在锁体上的投影与解锁区域错开,第二位置为盖板盖合解锁区域;动力件通过传动件与活动件传动连接;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是否到达目标区域;控制器用于在获取到用户到达目标区域时,控制动力件启动,使活动件在传动件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滑动,以使盖板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以使盖板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以使盖板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门锁


[0001]本申请涉及锁具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门锁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智能门锁的锁体上通常设置有解锁区域,该解锁区域内可以设置摄像头、显示区、按键区和指纹采集区等用于解锁的装置,以方便用户解锁。
[0003]现有的一些门锁还具备防护盖,该防护盖可以遮盖锁体的解锁区域,避免解锁区域积累灰尘或受风吹、日晒、雨淋等,以减缓锁体的老化速度。
[0004]但是防护盖通常需要用户手动打开和关闭,如此,用户在解锁时需要首先将防护盖打开,开锁较为繁琐,用户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门锁,用于解决用户需要手动打开锁具上的防护盖以解锁,用户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门锁,该智能门锁包括:盖板、锁体、固定件、活动件、动力件、传动件、位置传感器和控制器。锁体的第一壁面上设置有解锁区域,第一壁面为锁体靠近盖板的壁面;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固定在锁体的相对两侧,且均与第一壁面相交;活动件包括: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第一活动板位于第一固定板远离锁体的一侧,且与第一固定板贴合;第二活动板位于第二固定板远离锁体的一侧,且与第二固定板贴合;活动件能够沿第一方向滑动,第一方向为第一固定板的延伸方向。
[0008]另外,活动件与盖板连接,在活动件沿第一方向滑动时,带动盖板沿第一方向滑动,以使盖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位置为盖板在第一壁面上的投影与解锁区域错开,第二位置为解锁区域位于盖板在第一壁面的投影内;动力件通过传动件与活动件传动连接;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是否到达目标区域;控制器,用于在获取到用户到达目标区域时,控制动力件启动,以使活动件在传动件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滑动,以使盖板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
[0009]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门锁,该智能门锁包括:盖板和锁体。锁体的第一壁面上设置有解锁区域,当盖板位于第二位置时,盖板可以遮盖解锁区域,避免解锁区域长期暴露在外面,积累灰尘,导致锁体解锁异常;盖板还可以使解锁区域免受风吹、日晒和雨淋,以减缓智能门锁的老化速度。
[0010]此外,该智能门锁还包括:固定件、活动件、动力件与传动件。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该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固定在锁体的相对两侧,且均与第一壁面相交;活动件包括: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该第一活动板位于第一固定板远离锁体
的一侧,且与第一固定板贴合;第二活动板位于第二固定板远离锁体的一侧,且与第二固定板贴合;该活动件能够沿第一方向滑动;该活动件与盖板连接,在活动件沿第一方向滑动时,带动盖板沿第一方向滑动,以使盖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动力件通过传动件与活动件传动连接。另外,该智能门锁还包括:位置传感器和控制器,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是否到达目标区域;控制器,用于在获取到用户到达目标区域时,控制动力件启动,以使活动件在传动件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滑动,以使盖板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
[0011]当用户靠近锁体时,位置传感器检测到用户进入目标区域,控制器控制动力件启动,从而使盖板自动移开,以使解锁区域显现出来,如此一来,可以方便用户解锁。从而,提高了门锁的智能化,方便用户使用,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传动件包括:齿轮和齿条,该齿轮包括:第一齿轮,该第一齿轮与动力件传动连接;该齿条包括:第一齿条,第一活动板上设置有该第一齿条,该第一齿条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
[0013]本申请通过与动力件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和设置在第一活动板上的第一齿条啮合实现传动,由于齿轮和齿条啮合的传动方式具有可靠性高、寿命长等优点,从而可以提高智能门锁的使用寿命。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动力件为双头正反转电机,该双头正反转电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第一齿轮同轴设置在该第一输出轴上;该齿轮还包括:第二齿轮,该第二齿轮同轴设置在第二输出轴上;该齿条还包括:第二齿条,第二活动板上设置有该第二齿条,该第二齿条也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
[0015]由于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同轴设置,并分别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与第一活动板上的第一齿条和第二活动板上的第二齿条啮合,从而,当双头正反转电机启动时,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同时转动,且同时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移动,使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同时沿第一方向移动,这样一来,可以使活动件向第一方向移动更加平稳。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靠近固定板的壁面上均开设有凹槽,齿轮和齿条均设置在凹槽内;第一输出轴的端部贯穿第一固定板,且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二输出轴的端部贯穿第二固定板,且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
[0017]本申请通过在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靠近固定板的壁面上均开设凹槽,从而,可以将传动件安置在固定件和活动件之间。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远离锁体一侧的壁面上均设置有凸起,该凸起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靠近锁体一侧的壁面上均设置有与凸起配合的滑槽,该滑槽也沿第一方向延伸,凸起能够在滑槽内沿第一方向滑动。
[0019]本申请通过在固定件上设置凸起,并在活动件上设置与凸起配合的滑槽,从而,可以避免活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发生偏离。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件还包括:第一顶板和分隔板,该第一顶板和该分隔板间隔设置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分隔板设置在第一顶板和锁体之间,第一顶板和分隔板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动力件固定在第一顶板和分隔板之间。
[0021]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间隔设置第一顶板和分隔板,从而,
可以将动力件设置在第一顶板和分隔板之间。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解锁区域设置有解锁摄像头,盖板上开设有通孔,在盖板位于第二位置时,解锁摄像头在盖板上的投影位于通孔内;智能门锁还包括:透明板,该透明板设置在通孔处,以封堵通孔。
[0023]如此一来,当传动件或动力件出现故障,导致盖板无法沿第一方向滑动时,该盖板不需打开,解锁摄像头即可通过透明板识别用户的人脸信息,以实现智能门锁的解锁。
[00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智能门锁还包括:合页,该合页包括:通过铰接轴铰接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与活动件连接,该第二端与盖板连接,盖板能够沿铰接轴旋转,以使盖板位于第三位置,第三位置为盖板在第一壁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解锁区域错开。
[0025]从而,当突然断电或动力件、位置传感器、控制器任一个或几个装置出现故障时,用户可以手动旋转盖板,使锁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锁包括:盖板;锁体,所述锁体的第一壁面上设置有解锁区域,所述第一壁面为所述锁体靠近所述盖板的壁面;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固定在所述锁体的相对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一壁面相交;活动件,包括: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锁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贴合;所述第二活动板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远离所述锁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贴合;所述活动件能够沿第一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延伸方向;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盖板连接,在所述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时,带动所述盖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以使所述盖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一壁面上的投影与所述解锁区域错开,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解锁区域位于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一壁面的投影内;动力件和传动件,所述动力件通过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活动件传动连接;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是否到达目标区域;控制器,用于在获取到用户到达目标区域时,控制所述动力件启动,以使所述活动件在所述传动件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以使所述盖板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动力件传动连接;所述齿条包括:第一齿条,所述第一活动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为双头正反转电机,所述双头正反转电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齿轮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轴上;所述齿轮还包括: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所述齿条还包括:第二齿条,所述第二活动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也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辉燕何启贤曾德鹏韩剑付小凡钟欢兴陈瑜覃钧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