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气缸张开式尾翼的助张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826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气缸张开式尾翼的助张孔结构,其结构包括尾翼座、翼片、活塞、进气孔、气腔与助张孔,将进气孔设置于在活塞上,并与设置在尾翼座上的气腔连接相通,使膛内高压火药气体进入气腔,进行蓄压,并在气腔底部设置贯穿的助张孔,且助张孔均匀布设于翼片卡槽内部,在当外部气压下降后,在气压差作用下气缸活塞向外滑动解除自锁保险,部分气流在压强作用下通过助张孔向外吹动翼片张开,有效保证保证了稳定装置的作用率,提高了弹丸飞行的稳定性和产品可靠性。飞行的稳定性和产品可靠性。飞行的稳定性和产品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气缸张开式尾翼的助张孔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尾翼辅助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气缸张开式尾翼的助张孔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高初速弹药中,也有采用火药气体直接作用的张开式尾翼结构。其在尾翼装置的上部设有挡板,挡板上开设直槽,将尾翼插入其内。弹药发射时,挡板与弹底之间形成一个高压气室,高压火药气体贮存在其内。弹丸出炮口后,气体因外部压力骤减而从气室冲出,作用在翼片斜面上使其张开,后效气体作用于挡板而反射的气流使翼片加速张开,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完全张开。此结构简单,作用可靠,但装置较为笨重,所占全弹质量比重大,对弹药的飞行稳定性是不利的,影响其在某些结构弹型上的应用。
[0003]以此提出一种作用可靠,装置结构紧凑,质量占比小的张开式尾翼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适用于气缸张开式尾翼的助张孔结构,通过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作用可靠,装置结构紧凑,质量占比小,大大增加了助张装置的应用范围,以解决现有张开式尾翼结构装置较为笨重,所占全弹质量比重大,对弹药的飞行稳定性是不利的,影响其在某些结构弹型上的应用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气缸张开式尾翼的助张孔结构,包括
[0008]设置在弹丸稳定装置上的助张孔结构;
[0009]其助张孔结构由设于尾翼座上的进气孔和助张孔及其两者之间用于蓄压的气腔组成
[0010]进一步的,所述尾翼座一侧通过旋转接台均匀连接有若干个翼片,所述尾翼座位于旋转接台的一侧设有容纳腔,且容纳腔内部设有活塞。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助张孔直径尺寸大于进气孔的直径尺寸,并均匀与尾翼座外侧的翼片卡槽内,且数量与翼片数量一致。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孔设于活塞上,并与其外部空间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气腔设于尾翼座上,其内腔尺寸与尾翼座结构尺寸相配合。
[0014]进一步的,所述助张孔由未张开的翼片覆盖,位于翼片质心之后。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尾翼座内部气腔贮存高压气体,在弹丸出炮口后,外部气压骤减使得气体通过助张孔向外流出,作用于翼片上使得翼片快速、可靠地张开。此结构紧凑,体
积和重量占比小,有利于弹药尺寸和重量配置,有足够空间实现其他功能。此外,该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装配。
附图说明
[00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闭合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展开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闭合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展开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尾翼座

1、旋转接台

2、翼片

3、容纳腔

4、活塞

5、进气孔

6、气腔

7、助张孔

8、翼片卡槽

9。
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7]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气缸张开式尾翼的助张孔结构,包括设置在弹丸稳定装置上的助张孔结构;
[0028]其助张孔结构由设于尾翼座1上的进气孔6和助张孔8及其两者之间用于蓄压的气腔7组成,并在尾翼座1一侧通过旋转接台2均匀连接有若干个翼片3,在火炮发射过程中,膛内高压气体会通过进气孔6进入气腔7,并在弹丸出炮口后,因气腔7内火药气体的气压高于外部空气气压,火药气体会通过助张孔8迅速向外流动,从而吹动翼片3张开,同时在膛内时,气腔7内外部气压一致,可以避免气压差作用吹动翼片3提早张开,提高了安全性,尾翼座1位于旋转接台2的一侧设有容纳腔4,且容纳腔4内部设有活塞5,且进气孔6设于活塞5上,并与其外部空间连通,并且进气孔6一般设置数量为1~3个,尺寸不宜过大,气腔7设于尾翼座1上,其内腔尺寸与尾翼座1结构尺寸相配合,助张孔8由未张开的翼片3覆盖,位于翼片3质心之后,在弹丸出炮口后,气腔7内火药气体的气压高于外部空气气压,火药气体会通过助张孔8迅速向外流动,气体作用于翼片3质心后,有利于翼片3快速可靠张开,提高产品飞行的稳定性。
[0029]其中,助张孔8直径尺寸大于进气孔6的直径尺寸,并且直径在2.5mm

5.5mm,整体呈圆孔,以此使得气体在喷出时,喷出所产生的动力较强,可更迅速的将翼片3推出张开,并均匀与尾翼座1外侧的翼片卡槽9内,且数量与翼片3数量一致,通过翼片卡槽9放置翼片3并对其进行限位,使得在未使用时可防止其左右晃动,并方便将气体进行集中喷出。
[0030]工作原理:在进行使用时,先将尾翼座1连接在弹丸稳定装置上,然后在火炮发射过程中,膛内高压气体会通过进气孔6进入气腔7当中进行蓄压,随后在弹丸出炮口后,因气腔7内火药气体的气压高于外部空气气压,气腔7内部的火药气体会通过助张孔8迅速向外
流动,以此将翼片卡槽9内部的翼片3推动在旋转接台2的作用下张开,以此完成工作。
[00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气缸张开式尾翼的助张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弹丸稳定装置上的助张孔结构;其助张孔结构由设于尾翼座(1)上的进气孔(6)和助张孔(8)及其两者之间用于蓄压的气腔(7)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气缸张开式尾翼的助张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座(1)一侧通过旋转接台(2)均匀连接有若干个翼片(3),所述尾翼座(1)位于旋转接台(2)的一侧设有容纳腔(4),且容纳腔(4)内部设有活塞(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气缸张开式尾翼的助张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张孔(8)直径尺寸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灿灿罗浩恺董志朋殷德帅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国科远大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