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L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8254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灯具,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微镜的车辆用灯具。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包括:可变光束形成部,照射光而形成可变光束图案,其中,所述可变光束形成部包括:第一光学部,照射光;光束图案形成部,反射所述第一光学部的光而形成所述可变光束图案;以及第二光学部,使从所述光束图案形成部射出的光透射,其中,所述光束图案形成部包括:反射部,包括多个微镜;以及壳体,收容所述反射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反射防止部,防止被所述反射部反射的光的再反射。射部反射的光的再反射。射部反射的光的再反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灯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灯具,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微镜的车辆用灯具。

技术介绍

[0002]通常,车辆配备具有如下功能的车辆用灯具:照明功能,用于在夜间行驶时容易确认位于车辆周围的对象物;以及信号功能,用于向周围车辆的驾驶者或行人告知车辆的行驶状态。
[0003]例如,在车辆中可以配备有利用诸如前照灯、刹车灯及转向信号灯之类的灯具而以直接发光的方式进行操作的车辆用灯具,前照灯通过向前方照射光来确保驾驶者的视野,刹车灯在踩制动器时点亮,转向信号灯在右转或左转时使用。此外,在车辆的前方及后方可以配备有以反射光的方式起到功能的发射器等,以便从外部可以容易地识别自身车辆。
[0004]其中,前照灯具有在车辆在夜间行驶或在周围亮度较低的隧道等行驶的情况下向与车辆的行驶方向相同的方向照射光的必要功能,从而在夜间确保驾驶者的视野。
[0005]另外,由于在夜间驾驶车辆的驾驶者会注视前方,因此难以向驾驶者提供特定信息。
[0006]因此,需要一种为在夜间注视前方的驾驶者提供信息的专利技术。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

1360433号(2014.02.11)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微镜的车辆用灯具。
[001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非局限于以上提及的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下文中的记载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技术问题。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包括:可变光束形成部,照射光而形成可变光束图案,其中,所述可变光束形成部包括:第一光学部,照射光;光束图案形成部,反射所述第一光学部的光而形成所述可变光束图案;以及第二光学部,使从所述光束图案形成部射出的光透射,其中,所述光束图案形成部包括:反射部,包括多个微镜;以及壳体,收容所述反射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反射防止部,防止被所述反射部反射的光的再反射。
[0013]所述反射防止部吸收或扩散入射的光。
[0014]所述壳体包括:辅助壳体,支撑所述第二光学部,并防止被所述反射部反射的光中的未入射到所述第二光学部的光向外部射出。
[0015]所述反射防止部包括:第一光扩散部,形成在所述辅助壳体的内侧底面而使入射的光扩散。
[0016]所述第一光扩散部包括半球形状的凸面及凹面。
[0017]所述壳体包括:光透射板,借由所述辅助壳体而被密封,并布置在所述反射部与所述第二光学部之间,其中,所述光透射板包括:光透射孔,使被所述反射部反射的光透射,其中,所述反射防止部包括:第二光扩散部,形成在与所述第二光学部对向的所述光透射板的表面而使入射的光扩散。
[0018]所述第二光扩散部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具有较长的半圆柱形状的凸面及凹面。
[0019]在所述光透射板的表面中的所述光透射孔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去除所述第二光扩散部的形成。
[0020]所述辅助壳体包括:光透射孔,设置有所述第二光学部,并使向入射至述第二光学部的光透射,其中,所述反射防止部包括:第三光扩散部,形成在相邻于所述光透射孔的所述辅助壳体的内侧表面而使入射的光扩散。
[0021]所述第三光扩散部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具有较长的半圆柱形状的凸面及凹面。
[0022]其它实施例的具体事项包含在详细的说明及附图中。
[0023]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由于利用微镜来提供信息,因此具有能够实现更安全的行驶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示出配备有车辆用灯具的车辆的图。
[0025]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的框图。
[0026]图3是示出借由近光束形成部而形成的近光束图案的图。
[0027]图4是示出包括平行的明暗截止线的近光束图案的图。
[0028]图5是示出借由远光束形成部而形成的远光束图案的图。
[0029]图6是示出不包括阴影带的远光束图案的图。
[0030]图7是示出借由可变光束形成部而形成的可变光束图案的图。
[0031]图8是示出可变光束图案与近光束图案和远光束图案重叠的情形的图。
[0032]图9是可变光束形成部的立体图。
[0033]图10是可变光束形成部的分解立体图。
[0034]图11是光束图案形成部的分解立体图。
[0035]图12是反射部的平面图。
[0036]图13是用于说明反射部的操作原理的图。
[0037]图14是用于说明反射部的反射区域的图。
[0038]图15是用于说明借由可变光束形成部来照射光的情形的图。
[0039]图16是第一壳体的剖视图。
[0040]图17是示出辅助壳体的内侧底面的图。
[0041]图18是第一光扩散部的放大图。
[0042]图19是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0043]图20是第二光扩散部的放大图。
[0044]图21是示出辅助壳体的内部的图。
[0045]图22是示出第一光学部结合于光束图案形成部的情形的图。
[0046]图23是示出在辅助壳体上结合第二光学部的情形的图。
[0047]图24是用于说明第二光学部相对于辅助壳体的布置关系的图。
[0048]图25是示出粘合剂涂覆在辅助壳体的情形的图。
[0049]图26是示出利用粘合剂将第二光学部结合到辅助壳体的情形的图。
[0050]图27是第二光学部的后侧立体图。
[0051]图28是用于说明借由第二密封部而密封反射部的情形的图。
[0052]图29是用于说明第二密封部和第一壳体的布置关系的图。
[0053]图30是示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结合的情形的图。
[0054]附图标记说明:
[0055]1:车辆
ꢀꢀꢀꢀꢀꢀꢀꢀꢀꢀꢀꢀꢀꢀꢀꢀꢀꢀꢀꢀꢀꢀ
10:车辆用灯具
[0056]11:近光束形成部
ꢀꢀꢀꢀꢀꢀꢀꢀꢀꢀꢀꢀꢀꢀ
12:远光束形成部
[0057]13:可变光束形成部
ꢀꢀꢀꢀꢀꢀꢀꢀꢀꢀꢀꢀ
100:第一光学部
[0058]130:光源部
ꢀꢀꢀꢀꢀꢀꢀꢀꢀꢀꢀꢀꢀꢀꢀꢀꢀꢀꢀ
181:第一光学组
[0059]182:第二光学组
ꢀꢀꢀꢀꢀꢀꢀꢀꢀꢀꢀꢀꢀꢀꢀ
200:第二光学部
[0060]300:光束图案形成部
ꢀꢀꢀꢀꢀꢀꢀꢀꢀꢀꢀ
310:第一壳体
[0061]311:第一光透射孔
ꢀꢀꢀꢀꢀꢀꢀꢀꢀꢀꢀꢀꢀ
312:第二光透射孔
[0062]313:第三光透射孔
ꢀꢀꢀꢀꢀꢀꢀꢀꢀꢀꢀꢀꢀ
320:第二壳体
[0063]330:反射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灯具,包括:可变光束形成部,照射光而形成可变光束图案,其中,所述可变光束形成部包括:第一光学部,照射光;光束图案形成部,反射所述第一光学部的光而形成所述可变光束图案;以及第二光学部,使从所述光束图案形成部射出的光透射,其中,所述光束图案形成部包括:反射部,包括多个微镜;以及壳体,收容所述反射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反射防止部,防止被所述反射部反射的光的再反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所述反射防止部吸收或扩散入射的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辅助壳体,支撑所述第二光学部,并防止被所述反射部反射的光中的未入射到所述第二光学部的光向外部射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所述反射防止部包括:第一光扩散部,形成在所述辅助壳体的内侧底面而使入射的光扩散。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所述第一光扩散部包括半球形状的凸面及凹面。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东振徐载坤申眞燮白昌祐
申请(专利权)人:SL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