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811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依次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所述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设置有防排水结构,所述防排水结构依次包括过滤层、排水层、缓冲层和防水层,所述过滤层位于朝向初期支护一侧,所述防水层位于朝向二次衬砌一侧;该隧道防排水结构能通过设置排水层极大的增加了隧道的排水性能,避免了初期支护渗水积攒,降低了隧道因渗漏水而造成危害。危害。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隧道防排水是指为了保证隧道建筑不致因渗漏水造成病害,危及行车安全,腐蚀洞内设备,降低结构使用寿命而采取的防水及排水措施。是一项涉及地形、气候、工程地层和水文地质、结构方案、施工方法和材料性质等因素的综合性工作。
[0003]目前,国内隧道的结构都是初期支护、土工布、防水板、二次衬砌这样的结构,隧道初期支护裂隙渗水的排出主要依靠土工布的渗水进行,排水能力极其有限,水会积攒在一起难以排出,因此,需设计研发一种排水性能较强的隧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该隧道防排水结构能通过设置排水层极大的增加了隧道的排水性能,避免了初期支护的渗水积攒,降低了隧道因渗漏水而造成危害。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依次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所述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设置有防排水结构,所述防排水结构依次包括过滤层、排水层、缓冲层和防水层,所述过滤层位于朝向初期支护一侧,所述防水层位于朝向二次衬砌一侧。
[0007]进一步所述防排水结构位于隧道拱脚区域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U形容纳部,所述U形容纳部处设置有纵向布置的排水盲管,所述排水盲管的外周开设有若干开孔。
[0008]进一步所述排水层为立体网状体结构。
[0009]进一步所述排水层为喷丝垫网、三维立体网或交叉弹性网。
[0010]进一步所述防水层为防水板,所述防水板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0011]进一步所述过滤层采用的材料为无纺布。
[0012]进一步所述缓冲层采用的材料为无纺布或自粘布。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通过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设置有防排水结构,通过设置排水层,从而能够大大的增加初期支护的渗水流入到防排水结构内后的排水能力,使初期支护的渗水快速流入到隧道的排水系统中(排水盲管)被排出,通过设置过滤层,使得初期支护的渗水在流入到防排水结构内时,能够过滤掉初期支护的渗水中的泥沙、石子等杂质,只让水进入到排水层中,防止杂质进入引起排水层的堵塞,通过设置缓冲层,以防止初期支护的凹凸处对排水层及防水层进行磨损,进行缓冲保护。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6]图1为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为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3为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0019]图中标记为:1、初期支护;2、二次衬砌;3、防排水结构;301、过滤层;302、排水层;303、缓冲层;304、防水层;4、排水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0021]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2]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如图1所示,依次包括初期支护1和二次衬砌2,所述初期支护1和二次衬砌2之间设置有防排水结构3,所述防排水结构3依次包括过滤层301、排水层302、缓冲层303和防水层304,所述过滤层301位于朝向初期支护1一侧,所述防水层304位于朝向二次衬砌2一侧。
[0023]本技术通过在初期支护1和二次衬砌2之间设置有防排水结构3,通过设置排水层302,从而能够大大的增架初期支护的渗水流入到防排水结构3内后的排水能力,使初期支护的渗水快速流入到隧道的排水系统中(排水盲管4)被排出,通过设置过滤层301,使得初期支护的渗水在流入到防排水结构3内时,能够过滤掉初期支护的渗水中的泥沙、石子等杂质,只让水进入到排水层302中,防止杂质进入引起排水层302的堵塞,通过设置缓冲层303,以防止初期支护1的凹凸处对排水层302及防水层304进行磨损,进行缓冲保护。
[002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防排水结构3位于隧道拱脚区域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U形容纳部,所述U形容纳部处设置有纵向布置的排水盲管4,所述排水盲管4的外周开设有若干开孔;
[0025]通过设置U形容纳部和在U形容纳部设置排水盲管4,使得沿隧道内壁布置的防排水结构3中流入的初期支护的渗水最终会流入到两侧隧道拱脚处的U形容纳部中,并最终流入到排水盲管4中被排出。
[002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排水层302为立体网状体结构,其立体网状结构为若干丝状材料左右交叉,上下交叉、中间空心最终交织形成,其可采用金属材料或高分子材料来制成,使得排水层302具有较大的水流流动空间(空洞),进而使得初期支护的渗水在流入到排
水层302内后能够快速向下流动,并最终流入至排水盲管4中排出。
[002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排水层302为喷丝垫网、三维立体网或交叉弹性网。
[002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防水层304为防水板,所述防水板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具体的,所述防水板为EVA防水板,可有效进行防水。
[002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过滤层301采用的材料为无纺布,保证其过滤性能,从而能够过滤初期支护的渗水中的泥沙和石子。
[003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缓冲层303采用的材料为无纺布或自粘布,使缓冲层303具有柔性和形变能力,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对排水层302和防水层304起到缓冲保护,并且还能够方便与防水层304和排水层302的接触连接(如通过自粘胶粘连或通过热熔垫片焊接)。
[003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所述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设置有防排水结构,所述防排水结构依次包括过滤层、排水层、缓冲层和防水层,所述过滤层位于朝向初期支护一侧,所述防水层位于朝向二次衬砌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排水结构位于隧道拱脚区域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U形容纳部,所述U形容纳部处设置有纵向布置的排水盲管,所述排水盲管的外周开设有若干开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小雄马伟斌罗驰常凯安哲立马荣田郑泽福徐湉源彭旸王子洪赵鹏王志伟马召辉柴金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