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安全施工防护用顶部防落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8075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隧道安全施工防护用顶部防落石装置,包括若干沿隧道施工方向布置的拱形支撑梁,拱形支撑梁通过锚杆固定在隧道顶部,拱形支撑梁两端底部均固定有支撑调节柱,相邻两拱形支撑梁之间设置有落石拦截结构,拱形支撑梁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两对称设置的支撑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隧道内部设置拱形支撑梁,并在相邻拱形支撑梁之间设置连接拱形支撑梁的落石拦截结构,不仅能够实现对隧道顶部掉落的大小碎石进行有效的拦截,而且长冲击能力较强,大石块受到落石拦截结构中支撑杆的拦截不会掉下,且支撑杆将拱形支撑梁连接成一整体结构,从而保证了整个防落石装置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对隧道人施工人员的保护效果。保护效果。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安全施工防护用顶部防落石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隧道安全施工防护用顶部防落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对于山地较多的地域,为了形成便利的交通而修建道路,隧道则是必不可少的交通设施,常见的为交通隧道。隧道位于地下、山体之中,特别是山体中居多,因此,使用过程中山顶会滑落石块或者硬土,会对来往车辆造成不确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顶部缺少相对应的加固,隧道顶部的碎石、泥土等在施工过程中受到震动时会掉落,对施工人员和设备造成损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3]目前,隧道施工防止落石大都是在隧道顶部固定金属网,对掉落的石头进行拦截,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受制于材料和结构的限制,简单的金属网很难对较大的石头进行拦截,单一的金属网对落石的拦截效果变差,且现有的单一金属网,整体布置在部分损坏后需要面更换,增加了使用成本,且针对不同隧道设置的金属网在拆除后不能够循环使用。此外,有的通过在隧道内部架设顶部为金属板的支撑架,为施工人员提供防护,虽然能够有效地放置落石,但是,金属板对隧道的遮挡范围大,不利于施工,同时,不利于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内部情况的观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安装简单的隧道安全施工防护用顶部防落石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隧道安全施工防护用顶部防落石装置,包括若干沿隧道施工方向布置的拱形支撑梁,所述拱形支撑梁通过锚杆固定在隧道顶部,所述拱形支撑梁两端底部均固定有支撑调节柱,相邻两所述拱形支撑梁之间设置有落石拦截结构,所述拱形支撑梁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两对称设置的支撑板。
[0007]所述拱形支撑梁内部且位于拱形支撑梁底部两端之间通过铆钉固定有内支撑架,所述内支撑架顶部抵紧在支撑板上;所述落石拦截结构包括卡接在两拱形支撑梁之间的若干支撑杆,若干所述支撑杆在两拱形支撑梁之间沿拱形支撑梁圆周等距布置;所述支撑杆两端固定有T形卡头,两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落石拦截网。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拱形支撑梁内弧面顶端固定有通过螺栓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的延伸板,所述拱形支撑梁两端面上均开设有与T形卡头配合的T形卡槽,所述拱形支撑梁两端均开设有与锚杆配合的通孔。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调节柱为电动伸缩杆或液压杆或滚珠丝杠结构。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支撑架包括通过锚杆固定在拱形支撑梁内部的承重横板,所述承重横板顶部固定有弧形拱板,所述弧形拱板外弧面与支撑板接触。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重横板顶部位于弧形拱板内部的位置固定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内撑板,所述内撑板顶部与弧形拱板内弧面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拱板内弧面上沿轴向设置有两条与弧形拱板同轴线的加强筋。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落石拦截网包括拦截网本体,所述拦截网本体两端固定有扩张杆,所述扩张杆两端均固定在支撑杆上。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两端均固定有与扩张杆配合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成对设置在支撑杆两端。
[001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0015]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隧道内部设置拱形支撑梁,并在相邻拱形支撑梁之间设置连接拱形支撑梁的落石拦截结构,不仅能够实现对隧道顶部掉落的大小碎石进行有效的拦截,而且长冲击能力较强,大石块受到落石拦截结构中支撑杆的拦截不会掉下,且支撑杆将拱形支撑梁连接成一整体结构,从而保证了整个防落石装置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对隧道人施工人员的保护效果。
[0016]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拱形支撑梁内部设置支撑板、内支撑架,并在拱形支撑梁底部设置支撑调节柱,使得该防落石装置的整体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抗冲击和承重能力强,保证其足够的支撑强度;此外,各个部件通过螺栓固定或卡接安装,使得该装置方便安全和拆卸,能够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隧道安全施工防护用顶部防落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拱形支撑梁、锚杆、支撑调节柱、支撑板、内支撑架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拱形支撑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内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落石拦截结构、落石拦截网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落石拦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落石拦截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1、拱形支撑梁;2、锚杆;3、支撑调节柱;4、落石拦截结构;5、支撑板;6、内支撑架;7、落石拦截网;101、延伸板;102、T形卡槽;103、通孔;401、支撑杆;402、T形卡头;403、固定座;601、承重横板;602、弧形拱板;603、内撑板;701、拦截网本体;702、扩张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8]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9]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0]具体实施例一:
[0031]请参阅图1

9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32]具体地是指一种隧道安全施工防护用顶部防落石装置,包括若干沿隧道施工方向布置的拱形支撑梁1,拱形支撑梁1通过锚杆2固定在隧道顶部,拱形支撑梁1两端底部均固定有支撑调节柱3,支撑调节柱3为电动伸缩杆或液压杆或滚珠丝杠结构,相邻两拱形支撑梁1之间设置有落石拦截结构4,拱形支撑梁1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两对称设置的支撑板5;拱形支撑梁1内部且位于拱形支撑梁1底部两端之间通过铆钉固定有内支撑架6,内支撑架6顶部抵紧在支撑板5上。拱形支撑梁1的跨度和落石拦截结构4的长度能够根据施工隧道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提高该防落石装置的适用性。
[0033]落石拦截结构4包括卡接在两拱形支撑梁1之间的若干支撑杆401,若干支撑杆401在两拱形支撑梁1之间沿拱形支撑梁1圆周等距布置;支撑杆401两端固定有T形卡头402,两支撑杆401之间设置有落石拦截网7。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安全施工防护用顶部防落石装置,包括若干沿隧道施工方向布置的拱形支撑梁(1),所述拱形支撑梁(1)通过锚杆(2)固定在隧道顶部,所述拱形支撑梁(1)两端底部均固定有支撑调节柱(3),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拱形支撑梁(1)之间设置有落石拦截结构(4),所述拱形支撑梁(1)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两对称设置的支撑板(5);所述拱形支撑梁(1)内部且位于拱形支撑梁(1)底部两端之间通过铆钉固定有内支撑架(6),所述内支撑架(6)顶部抵紧在支撑板(5)上;所述落石拦截结构(4)包括卡接在两拱形支撑梁(1)之间的若干支撑杆(401),若干所述支撑杆(401)在两拱形支撑梁(1)之间沿拱形支撑梁(1)圆周等距布置;所述支撑杆(401)两端固定有T形卡头(402),两所述支撑杆(401)之间设置有落石拦截网(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安全施工防护用顶部防落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支撑梁(1)内弧面顶端固定有通过螺栓与支撑板(5)固定连接的延伸板(101),所述拱形支撑梁(1)两端面上均开设有与T形卡头(402)配合的T形卡槽(102),所述拱形支撑梁(1)两端均开设有与锚杆(2)配合的通孔(1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安全施工防护用顶部防落石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林华李松郭恩平陈艳香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