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澎辉专利>正文

陆地机械驱动行走及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8070 阅读:239 留言:2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陆地机械驱动行走及辅助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该辅助装置结构简单、越野机动性好、兼容性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陆地机械驱动行走及辅助装置,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有主轴承,主轴承连接有辅助轮,主轴承上设有主传动齿轮,主传动齿轮的后部设有支架,所述辅助轮由第一辅助轮与第二辅助轮组成,分别安装在支架的两端上,第一辅助轮与第二辅助轮连接主传动齿轮,支架与第一辅助轮、第二辅助轮的上端设有止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支架与辅助轮相结合的驱动行走及辅助装置,利用弧线结构滚动达到小扭矩输出通过障碍减少动能消耗,提高越野性能降低能耗,兼容性高,故障率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陆地机械驱动行走及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越野障 碍防打滑的陆地机械驱动行走及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轮椅等陆地机械代步工具是为了方便人们出行,是日常生活所需 的必需品。但目前的交通代步工具通常不具备越野越障功能,当其行驶在道 路环境很差的路况时剧烈颠簸容易发生爆胎、翻车、轮胎下陷打滑空转、底 盘给顶起等意外,车辆难以操控令乘客感觉不适特别是老幼病残等体质差的 人员,其越野驱动行走及辅助装置几乎是空白领域。此外,像一些科研工具 对越障能力要求很高,比如说登月车、科考用车在月球、南极等恶劣环境(沼泽,沙漠,大温差)下使用,对装备要求更高,通常采用多轮底盘装置,如6 个轮以上的驱动行进底盘装置(或行星轮行进),这样无疑是增加了重量和采 用复杂的电子技术(对太空研究很不利),且能耗比较严重,另外也受环境等 因素影响,对道路条件要求高,尤其是支撑通过性(指在松软土壤、沙地等 地形可靠行驶的性能)和克服几何障碍(如垂直台阶、弹坑、壕沟等地形时 通过轮子滚动行进和越障)的性能都不理想,而且成本高、对电子技术依赖 高,机械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陆地机械驱动行走及辅助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该辅助装置结构简单、越野机动性好、兼容性高,加装时无须对现 有的载体进行改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陆地机械驱动行 走及辅助装置,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应用载体的动力输出轴 或者通过固定支架加装在驱动装置上,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有主轴承, 主轴承连接有辅助轮,主轴承上设有主传动齿轮,主传动齿轮的后部设有支 架,所述辅助轮由第一辅助轮与第二辅助轮组成,分别安装在支架的两端上, 第一辅助轮与第二辅助轮连接主传动齿轮,支架与第一辅助轮、第二辅助轮 的上端设有止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辅助轮上设有第一副传动齿轮,第二辅助轮上设有第二副 传动齿轮,所述第一副传动齿轮通过第一轴承连接在支架的一端上,第二副 传动齿轮通过第二轴承连接在支架的另 一端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副传动齿轮、第二副传动齿轮与主传动齿轮之间通过传动 链条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止动装置包括设在第一辅助轮上端的第一弯杆、设在第二辅助 轮下端的第二弯杆,第一弯杆的前端连接支架的前端,后端连接在靠近主传 动齿轮背面的支架上,第二弯杆的前端连接支架的前端,后端连接在靠近主 传动齿轮背面一侧的支架上,在第一弯杆的外部设有第一倒齿,在第一弯杆 末梢上设有第一U形卡,第二弯杆的外部设有第二倒齿,在第二弯杆末梢上设 有第二U形卡。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弯杆、第二弯杆的后端与支架连接处设有第一活动关节、 第二活动关节。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弯杆的前端与支架通过第一弹簧、第一稳定轴连接,第二 弯杆的前端与支架通过第二弹簧、第二稳定轴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弯杆的内侧与第一辅助轮内侧之间设有第一凸块,第一凸 块的上端设有第三活动关节连接第一弹簧及第一稳定轴的一端,在第一弹簧、 第一稳定轴的另一端设有第四活动关节连接第一弯杆,第二弯杆的内侧与第 二辅助轮内侧之间设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的上端设有第五活动关节连接第 二弹簧及第二稳定轴的一端,在第二弹簧、第二稳定轴的另一端设有第六活 动关节连接第二弯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为三角形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主轴承上设有支架轴承卡片。本专利技术的主传动齿轮、第一副传动齿轮和第二副传动齿轮上分别设有第 一齿槽、第二齿槽、第三齿槽,在第一齿槽的两侧面上设有第一孔,第二齿 槽的两侧面上设有第二孔,第三齿槽的两侧面上设有第三孔。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支架与辅助轮相结合的驱动行走及辅助装 置,通过弧线结构滚动和轮子滚动行进两种方式,减少正常(轮子)行进与 地面的摩擦,利用弧线结构滚动达到小扭矩输出通过障碍减少动能消耗,提 高越野性能降低能耗(使应用载体可以做的走的更远重量更轻),具有拆装方 便并且不需对应用载体(汽车、履带车、轮椅等代步工具)进行改装,兼容 性高,故障率低的特点。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传动齿轮与主轴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1为本专利技术主轴承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之一。图3-2为本专利技术主轴承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之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l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情况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一。图5-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情况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二 。图6-l为本专利技术第三种情况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一。图6-2为本专利技术第三种情况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二。图6-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种情况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三。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l、图2、图3-l 和图3-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陆地机械驱动行走及辅助装置包括传动轴l、主轴承2 和辅助轮IO,所述传动轴l的一端连接应用载体的动力输出轴(或者滚动轴), 另一端连接主轴承2,在主轴承2的两侧设有支架轴承卡片13,在主轴承2上设 有主传动齿轮3,主传动齿轮3上设有第一齿槽31,在第一齿槽31的两侧面上 设有第一孔32,第一孔32以环型阵列的方式设在第一齿槽31的两侧面上,在 主传动齿轮3的后部设有支架5,该支架5的中点位置连接在主轴承2上,在支 架5上设有辅助轮10,辅助轮10由第一辅助轮101与第二辅助轮102组成,分别 安装在支架5的两端上,第一辅助轮101上设有第一副传动齿轮41,第一副传 动齿轮41上设有第二齿槽411,第二齿槽411的两侧面上设有第二孔412,第二 孔412以环型阵列的方式设在第二齿槽411的两侧面上,该第一副传动齿轮41 通过第一轴承21与第一辅助轮101的中心轴连接,第二辅助轮102上设有第二 副传动齿轮42,第二副传动齿轮42上设有第三齿槽421,在第三齿槽421的两侧面上设有第三孔422,第三孔422以环型阵列的方式设在第三齿槽421上,该 第二副传动齿轮42通过第二轴承22与第二辅助轮102的中心轴连接,主传动齿 轮3与第一副传动齿轮41、第二副传动齿轮42之间通过传动链条11连接,传动 链条11设在第一齿槽31、第二齿槽411及第三齿槽421内,在支架5与第一辅助 轮101、第二辅助轮102的上端设有止动装置8,该止动装置8包括设在第一辅 助轮101上端的第一弯杆61、设在第二辅助轮102下端的第二弯杆62,在第一 弯杆61、第二弯杆62的外部上设有第一倒齿611、第二倒齿621,在第一弯杆61 的前端设有第一凸块121,第一凸块121的上端与支架5的前端之间设有第一弹 簧71及第一稳定轴、213,第一稳定轴1213设在第一弹簧71内,在第一弹簧71、 第一稳定轴1213与第一凸块121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三活动关节1212,第一弹簧 71、第一稳定轴1213与支架5连接的一端设有第四活动关节1211,第一弯杆61 的后端通过第一活动关节91连接在靠近主传动齿轮的后端支架5上,在第一弯 杆61前端的第一弯杆末梢141处设有第一U形卡81,第二弯杆62的前端设有第 二凸块122,在第二凸块122的上端与支架5的前端之间设有第二弹簧72及第二 稳定轴1223,第二稳定轴1223设在第二弹簧72内,在第二弹簧72、第二稳定 轴1223与第二凸块122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五活动关节1222,第二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陆地机械驱动行走及辅助装置,包括传动轴(1),所述传动轴(1)的一端连接应用载体的动力输出轴或者通过固定支架加装在驱动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1)的另一端连接有主轴承(2),主轴承(2)连接有辅助轮(10),主轴承(2)上设有主传动齿轮(3),主传动齿轮(3)的后部设有支架(5),所述辅助轮(10)由第一辅助轮(101)与第二辅助轮(102)组成,分别安装在支架(5)的两端上,第一辅助轮(101)与第二辅助轮(102)连接主传动齿轮(3),支架(5)与第一辅助轮(101)、第二辅助轮(102)的上端设有止动装置(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澎辉
申请(专利权)人:李澎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2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1年09月04日 11:36
    我的手机是,我就是发明人李澎辉
    0
  • 来自[未知地区] 2011年09月04日 11:25
    看着自己的发明说不出的自豪,我爱发明只是性趣爱好,希望找到性趣相投的朋友,有想买发明的打!或者0735-5678312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