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可控震源的提高地震数据静校正成像精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788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可控震源的提高地震数据静校正成像精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对可控震源数据进行最小相位化处理工作;2、人工精细拾取单炮数据第一个初至起跳点,获得近地表地质信息;3、对数据进行初至波折射静校正计算;4、原始单跑数据应用步骤3基准面静校正;5、对步骤2拾取的数据初至道头修改,保证和步骤4数据一致;6、对数据进行初至波剩余静校正计算,联合初至波折射静校正共同提高成像质量的聚焦性;7、对基准面静校正高低频分离,静校正低频分量保证地下构造形态的真实性;基准面静校正高频分量联合初至波剩余静校正作为静校正高频分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消除低降速带厚度、速度变化造成的同相轴成像抖动问题。速度变化造成的同相轴成像抖动问题。速度变化造成的同相轴成像抖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可控震源的提高地震数据静校正成像精度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地质地震勘探成像
,具体是指一种基于可控震源的提高地震数据静校正成像精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地质地震勘探工作区常常被第四系覆盖,地层松散,且在第四系地层内部,沉积有不同颗粒的砂层、粘土层及亚粘土层等不同岩性的地层,会产生若干波阻抗界面。同时由于近地表沉积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低降速带厚度几米到上百米不等,表层速度横向、纵向变化剧烈,由低降速带引起的静校正问题影响到地震数据的成像质量,甚至会产生假构造,严重干扰了地下地层展布、断裂特征及特殊地质岩性体的落实。同时城市地质地震勘探缺少微测井、小折射数据,应用微测井、小折射生成野外静校正成本高,仅仅应用高程静校正又难以解决城市地质地震勘探成像的精度。
[0003]以某区地震为例进行技术创新工作,本项目采用了2m道距、6米炮距、600m排列长度观测系统进行1ms数据采集,空间面元采样密度高,时间面元采样密度间隔小,能够获取第四系不同颗粒的砂层、粘土层、亚粘土层及砾石等速度丰富信息,具有计算初至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可控震源的提高地震数据静校正成像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法步骤,(1)首先对可控震源数据进行最小相位化处理工作;(2)人工精细拾取单炮数据第一个初至起跳点,获得近地表地质信息;(3)对数据进行初至波折射静校正计算,提高基准面静校正精度;(4)原始单跑数据应用步骤(3)基准面静校正,提高初至波平滑度;(5)对步骤(2)拾取的数据初至道头修改,保证和步骤(4)数据一致;(6)对数据进行初至波剩余静校正计算,联合初至波折射静校正共同提高成像质量的聚焦性;(7)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国秦元萍张悦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