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内窥镜活体取样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7621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旋转内窥镜活体取样钳,包括取样钳外壳,所述取样钳外壳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内壳,所述转动内壳内腔设置有取样机构,所述取样钳外壳外表面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取样机构包括固定杆、左转动杆、右转动杆、钳头、左连接条、右连接条、固定板、螺杆、移动盘、移动套与拉杆,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蜗轮、下连接座、蜗杆与转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取样钳设备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内窥镜活体取样钳多数为固定式结构,不便在使用过程中旋转取样钳的方向的问题。向的问题。向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旋转内窥镜活体取样钳


[0001]本技术涉及取样钳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旋转内窥镜活体取样钳。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通常搭配活体取样钳进行工作,在内窥镜监视下,取样钳通过内窥镜钳道进入人体,从而能够进行取样。
[0003]现有的内窥镜活体取样钳多数为固定式结构,不便在使用过程中旋转取样钳的方向,更加灵活的进行取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旋转内窥镜活体取样钳,解决了现有的内窥镜活体取样钳多数为固定式结构,不便在使用过程中旋转取样钳的方向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可旋转内窥镜活体取样钳,包括取样钳外壳,所述取样钳外壳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内壳,所述转动内壳内腔设置有取样机构,所述取样钳外壳外表面设置有转动机构。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取样机构包括固定杆、左转动杆、右转动杆、钳头、左连接条、右连接条、固定板、螺杆、移动盘、移动套与拉杆,所述转动内壳内腔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表面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左转动杆和右转动杆。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转动杆和右转动杆一侧均固定连接右钳头,所述左转动杆和右转动杆另一端分别通过轴转动连接有左连接条和右连接条。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内壳内腔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转动连接有移动盘,所述移动盘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套。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套内腔通过轴分别与左连接条和右连接条另一端内腔转动连接,所述螺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杆。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蜗轮、下连接座、蜗杆与转柄,所述转动内壳一侧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一侧与取样钳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取样钳外壳外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下连接座,所述下连接座内腔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所述蜗杆一端通过轴贯穿下连接座固定连接有转柄,所述转柄一侧与下连接座转动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将取样钳外壳放入患者身体内,然后将两个钳头对准需要取样的地方,这时转动拉杆带动螺杆转动,当螺杆转动时带动移动盘向后移动,当移动盘向后移动时通过移动套配合带动左连接条和右连接条向后移动,并带动左转动杆和右转动杆一端同时向内转动,这时左转动杆和右转动杆另一端同时向内移动并通过钳头夹取部分患者身上的活体,当需要转动钳头的方向时,这时转动转柄带动蜗杆转动,当蜗杆时带动蜗
轮转动,当蜗轮转动时带动转动内壳转动,这时钳头进行转动,相较于传统固定式更加灵活,使得装置实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1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侧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半剖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侧剖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取样钳外壳;2、转动内壳;3、取样机构;31、固定杆;32、左转动杆;33、右转动杆;34、钳头;35、左连接条;36、右连接条;37、固定板;38、螺杆;39、移动盘;310、移动套;311、拉杆;4、转动机构;41、蜗轮;42、下连接座;43、蜗杆;44、转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

4所示,一种可旋转内窥镜活体取样钳,包括取样钳外壳1,取样钳外壳1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内壳2,转动内壳2内腔设置有取样机构3,取样钳外壳1外表面设置有转动机构4,取样机构3包括固定杆31、左转动杆32、右转动杆33、钳头34、左连接条35、右连接条36、固定板37、螺杆38、移动盘39、移动套310与拉杆311,转动内壳2内腔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1,固定杆31外表面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左转动杆32和右转动杆33,左转动杆32和右转动杆33一侧均固定连接右钳头34,左转动杆32和右转动杆33另一端分别通过轴转动连接有左连接条35和右连接条36,转动内壳2内腔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7,固定板37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杆38,螺杆38一端转动连接有移动盘39,移动盘39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套310,移动套310内腔通过轴分别与左连接条35和右连接条36另一端内腔转动连接,螺杆3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杆311,将取样钳外壳1放入患者身体内,然后将两个钳头34对准需要取样的地方,这时转动拉杆311带动螺杆38转动,当螺杆38转动时带动移动盘39向后移动,当移动盘39向后移动时通过移动套310配合带动左连接条35和右连接条36向后移动,并带动左转动杆32和右转动杆33一端同时向内转动,这时左转动杆32和右转动杆33另一端同时向内移动并通过钳头34夹取部分患者身上的活体,转动机构4包括蜗轮41、下连接座42、蜗杆43与转柄44,转动内壳2一侧固定连接有蜗轮41,蜗轮41一侧与取样钳外壳1转动连接,取样钳外壳1外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下连接座42,下连接座42内腔转动连接有蜗杆43,蜗轮41与蜗杆43啮合连接,蜗杆43一端通过轴贯穿下连接座42固定连接有转柄44,转柄44一侧与下连接座42转动连接,当需要转动钳头34的方向时,这时转动转柄44带动蜗杆43转动,当蜗杆43时带动蜗轮41转动,当蜗轮41转动时带动转动内壳2转动,这时钳头34进行转动,相较于传统固定式更加灵活,使得装置实用性更高。
[00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取样钳外壳1放入患者身体内,然后将两个钳头34对准
需要取样的地方,这时转动拉杆311带动螺杆38转动,当螺杆38转动时带动移动盘39向后移动,当移动盘39向后移动时通过移动套310配合带动左连接条35和右连接条36向后移动,并带动左转动杆32和右转动杆33一端同时向内转动,这时左转动杆32和右转动杆33另一端同时向内移动并通过钳头34夹取部分患者身上的活体,当需要转动钳头34的方向时,这时转动转柄44带动蜗杆43转动,当蜗杆43时带动蜗轮41转动,当蜗轮41转动时带动转动内壳2转动,这时钳头34进行转动,相较于传统固定式更加灵活,使得装置实用性更高。
[0022]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内窥镜活体取样钳,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样钳外壳,所述取样钳外壳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内壳,所述转动内壳内腔设置有取样机构,所述取样钳外壳外表面设置有转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内窥镜活体取样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机构包括固定杆、左转动杆、右转动杆、钳头、左连接条、右连接条、固定板、螺杆、移动盘、移动套与拉杆,所述转动内壳内腔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表面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左转动杆和右转动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旋转内窥镜活体取样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转动杆和右转动杆一侧均固定连接右钳头,所述左转动杆和右转动杆另一端分别通过轴转动连接有左连接条和右连接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旋转内窥镜活体取样钳,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沛王涛郁芬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智力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