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镜负载用活检钳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219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管镜负载用活检钳头,主要涉及气管镜附件领域。包括中空的钳座,所述钳座靠近病灶的前端伸缩配合有内管座,所述钳座的前端开口处铰接有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镜负载用活检钳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管镜附件领域,具体是一种气管镜负载用活检钳头。

技术介绍

[0002]气管镜是进行检查时会用到的医疗器械。对于需要取样的患者,还需要配合活检钳等附件,对于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则还需要配合球囊、支架等附件。
[0003]气管镜活检钳作为常见的活检器械,可以通过钳取、穿刺、切取等方法,对病灶进行取样,方便对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用以判断病灶的情况,诊断疾病的性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手段。
[0004]作为配合气管镜的附件,活检钳的结构主要包括用于操作的后端操作部,用于取样的钳体,以及用于连接操作部和钳体的导管。现阶段大部分的钳头是基于线传动,其开合控制的技术较为成熟。由于钳头很小,取样量也很少,一般建议取3

4次,或者6

7次,如果有需要,在安全的前提下,10次以上的活检也是必要的。对于双肺弥漫性病变怀疑间质性肺炎等的诊断,局限于取样量的局限,导致其价值贡献较少。同时,由于许多病灶组织的表面充满了黏液,有的存在出血情况,或者堆积了坏死的组织,同时,由于活检钳取样很浅表,对于表面覆盖有无效组织,或者病变未累及表面的病灶,传统活检的取样就很难给出有效的阳性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管镜负载用活检钳头,它能够对更深部的组织进行更多的采样操作,有效减少无效样本的钳取。
[0006]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气管镜负载用活检钳头,包括中空的钳座,所述钳座靠近病灶的前端伸缩配合有内管座,所述钳座的前端开口处铰接有2

6片钳瓣,所述钳瓣能够围拢闭合,所述内管座的前端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末端与钳瓣铰接,所述内管座的前端设有与其伸缩配合的取样头,所述取样头为锥形的螺旋体,所述螺旋体上沿其延伸方向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槽口朝后端设置。
[0008]所述钳座的前端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相对钳座环形分布,所述安装槽的两侧设有与钳座内壁固定的轴座套,所述钳瓣的底部设有凸片,所述凸片的里侧固定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的两端分别与轴座套转动配合。
[0009]所述钳瓣设置为4片,所述连杆的数量对应为4根。
[0010]所述取样头包括居中设置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固定有相对其缠绕延伸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为前端尖后端大的圆锥体结构,所述螺旋叶片的外侧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螺旋挡片,所述螺旋挡片、螺旋叶片和固定柱共同构成螺旋槽。
[0011]所述螺旋挡片与螺旋叶片的夹角为钝角。
[0012]所述内管座的内部上固定有与其同轴套接的内螺套,所述内螺套内螺纹配合有螺
纹座,所述螺纹座的前端设有延长部,所述取样头的后端固定在延长部上,所述延长部的前端设有前弹簧座,所述内螺套的后端设有后弹簧座,所述前弹簧座和后弹簧座之间设置压缩弹簧,压缩弹簧蕴含有使延长部远离内螺套的弹性势能,所述前弹簧座上居中的固定有张紧拉线,所述张紧拉线在待机情况下为向后拉拽至螺纹座位于内螺套的后端,从而使得延长部收入内螺套内。
[0013]所述内管座的内壁上对应外固定件位置固定有内固定件,所述内固定件上固定有内拉线,
[0014]所述内管座外壁的后端对称的固定有外固定件,所述外固定件上固定有外拉线,所述钳座的内壁的前端对称的固定有导向环,所述外拉线贯穿导向环后向后端延伸。
[0015]对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使用本活检钳头,能够有效的对病灶区域表面的组织进行进一步拨离,有利于暴露深部的组织,取样头的深入程度进一步增加,能够刺入更加深部的组织内部,结合旋转钻入获得与组织的紧密结合,并通过螺旋槽保留和带出更多的组织样本,满足更多疾病病理检查的要求。有效减少无效样本的钳取。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闭合状态外形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闭合状态内部结构剖视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闭合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打开状态外形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打开状态侧视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打开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专利技术打开状态组件拆分示意图。
[0024]附图中所示标号:
[0025]1、钳座;2、安装槽;3、轴座套;4、钳瓣;5、铰接轴;6、连杆;7、内管座;8、内螺套;9、螺纹座;10、延长部;11、前弹簧座;12、后弹簧座;13、取样头;14、螺旋槽;15、螺旋叶片;16、固定柱;17、螺旋挡片;18、导向环;19、外固定件;20、内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0027]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料等,可通过正规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
[0028]实施例:一种气管镜负载用活检钳头
[0029]作为在前端进行具体开合取样的钳头组件,本活检钳头包括圆管形的钳座1,所述钳座1的一端用于与导管密封连接,基于其原理操作的病灶部分而定义为后端,所述钳座1的前端(靠近病灶的一端)设有4个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相对钳座1环形分布,所述钳座1的
内壁上设有轴座套3,所述轴座套3固定在安装槽2的两侧,所述安装槽2内铰接有钳瓣4,所述钳瓣4基于安装槽2的分布也设置为4个,向外翻转后呈花瓣状四散打开,能够具有向四周拨开无效组织的效果。
[0030]所述钳瓣4的底部设有凸片,所述凸片的里侧固定有铰接轴5,所述铰接轴5的两端分别与轴座套3转动配合,实现钳瓣4的铰接,4个所述钳瓣4为竖直状态的时候,能够围拢闭合为顶部为球面的圆柱体,对内部组件进行围合。
[0031]所述钳瓣4的内壁上固定有横轴,所述横轴位于钳瓣4的中部或中上部。
[0032]所述钳座1的内部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内管座7,所述内管座7相对钳座1的轴向直线滑动配合,具体的结构可以通过键槽等常见滑动结构进行约束,所述内管座7相对钳座1周向限位,基于以上配合关系实现内管座7相对钳座1前端开口的伸缩效果。
[0033]所述内管座7的顶端周向铰接有4个连杆6,所述连杆6远离内管座7的一端与横轴铰接,实现通过内管座7的伸缩滑动行程对钳瓣4开合的驱动。当内管座7缩入钳座1时,钳瓣4为闭合,当内管座7伸出钳座1时,钳瓣4为打开。
[0034]所述内管座7的内部上固定有与其同轴套接的内螺套8,所述内螺套8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所述内螺套8内螺纹配合有螺纹座9,所述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镜负载用活检钳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钳座,所述钳座靠近病灶的前端伸缩配合有内管座,所述钳座的前端开口处铰接有2

6片钳瓣,所述钳瓣能够围拢闭合,所述内管座的前端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末端与钳瓣铰接,所述内管座的前端设有与其伸缩配合的取样头,所述取样头为锥形的螺旋体,所述螺旋体上沿其延伸方向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槽口朝后端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气管镜负载用活检钳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座的前端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相对钳座环形分布,所述安装槽的两侧设有与钳座内壁固定的轴座套,所述钳瓣的底部设有凸片,所述凸片的里侧固定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的两端分别与轴座套转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气管镜负载用活检钳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钳瓣设置为4片,所述连杆的数量对应为4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气管镜负载用活检钳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头包括居中设置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固定有相对其缠绕延伸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为前端尖后端大的圆锥体结构,所述螺旋叶片的外侧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明学张燕李丽娜樊茹贾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