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二氧化碳无糖驯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7517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二氧化碳无糖驯化方法,将40~50天满瓶苗剪去沾有含糖培养基的根部接种入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中,培养盒中通入二氧化碳,先封闭培养5天,第6天开始半开盖培养,第8天或第9天或第10天开始全开盖培养,培养至第14~16天,剪去多余须根,即可移栽至温室小拱棚中。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中含有黄金蛭石和珍珠岩以及培养液,培养液中含有硝酸钙1.15g/L,磷酸二氢钾0.2g/L,硼酸2.86mg/L,铁盐40mg/L,亚硒酸盐20mg/L,其余为双蒸水。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二氧化碳为碳源,培养基质及培养液中不含有机质,脱毒组培苗没有细菌及霉菌污染的风险,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缩短了甘薯脱毒组培苗的无糖培养时间,提高了供苗效率和活苗率。活苗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二氧化碳无糖驯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
,具体是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二氧化碳无糖驯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甘薯具有抗旱性强、耐瘠薄、适应性广等特点,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几乎所有省市均有甘薯种植。甘薯种植过程中,病毒病害会对甘薯产量及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且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化学防治药剂,而种植脱毒的健康种苗是防治病毒病害、提高甘薯产量最有效的方法。
[0003]甘薯脱毒组培苗在组培瓶内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的碳源主要来自培养基中的糖,此时对光照要求不高,脱毒组培苗自身的光合能力较差,属于异养生活。传统的甘薯脱毒组培苗往往采用小拱棚直接入土的移栽方法,这使得移栽后的组培苗立马面临从异养转为自养生活的状况,因此移栽后一些生长质量较差的组培苗会无法适应而死苗,活苗率仅有60~70%,这严重影响着后续的供苗数,制约着甘薯产业的发展。
[0004]植物无糖培养技术又称作自养微繁殖技术,通常用二氧化碳来代替培养基中的糖作为碳源。目前关于甘薯脱毒组培苗的二氧化碳无糖驯化方法较少,现有涉及甘薯脱毒组培苗无糖培养的技术对组培苗的培养时间较长,通常在25天以上,有的在30天以上。现有方法中对甘薯脱毒组培苗的培养时间较长,效率较低,对供苗数和甘薯产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二氧化碳无糖驯化方法,能够缩短甘薯脱毒组培苗的无糖培养时间,提高供苗效率和活苗率。
[0006]本专利技术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二氧化碳无糖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在培养瓶中进行甘薯脱毒组培苗培养;
[0008](2)选择40~50天满瓶苗,苗高5~7cm,剪去沾有含糖培养基的根部,按每盒26~30棵苗的量将去根后的甘薯脱毒组培苗接入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中,盖上培养盒盖,连接二氧化碳供给管向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内供给二氧化碳;
[0009]其中,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中每盒装有黄金蛭石和珍珠岩,并加入一定量的培养液混匀;所述的培养液中含有硝酸钙1.15g/L,磷酸二氢钾0.2g/L,硼酸2.86mg/L,铁盐40mg/L,亚硒酸盐20mg/L,其余为双蒸水;
[0010](3)将甘薯脱毒组培苗在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中封闭培养5天,培养期间光源选用两根18W的红蓝白光源,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距光源25cm,光照强度80μmol
·
m
‑2·
s
‑1,每天光照13小时,二氧化碳供给量为900~1100ppM,二氧化碳供给时间与光照时间同步,培养温度为26~28℃,培养盒内湿度80~85%;
[0011](4)培养第6天开始,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半开盖,培养期间选用四根18W的红蓝白光源,培养盒距光源25cm,光照强度160μmol
·
m
‑2·
s
‑1,每天光照13小时,二氧化碳供给量为1000~1200ppM,二氧化碳供给时间与光照时间同步,培养温度为26~28℃,培养盒内湿度60~70%;期间每2天补充100mL培养液;
[0012](5)培养第8天或第9天或第10天开始,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全开盖;培养条件如步骤(4),即:培养期间选用四根18W的红蓝白光源,培养盒距光源25cm,光照强度160μmol
·
m
‑2·
s
‑1,每天光照13小时,二氧化碳供给量为1000~1200ppM,二氧化碳供给时间与光照时间同步,培养温度为26~28℃,培养盒内湿度60~70%;期间每2天补充100mL培养液;
[0013](6)全开盖培养至第14~16天,甘薯苗长至12~15cm,剪去多余须根,即可移栽至温室小拱棚中。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的尺寸为22cm
×
26cm
×
16cm。
[0015]较佳地,所述的黄金蛭石的粒径为2~3mm,珍珠岩的粒径为1~3mm。
[0016]较佳地,所述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中黄金蛭石占用的体积与珍珠岩占用的体积比为5.4:1。
[0017]较佳地,所述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中黄金蛭石与珍珠岩占用的总体积与培养液的加入体积比为16:9。
[0018]较佳地,所述铁盐选用硫酸亚铁,所述亚硒酸盐选用亚硒酸钠。
[0019]较佳地,所述光源中红光灯珠数、蓝光灯珠数、白光灯珠数的比为3︰2︰1。
[0020]进一步地,步骤(6)甘薯苗移栽至温室小拱棚中之后,缓水浇透土壤,保证小拱棚中空气湿度为75~85%,温度为25~30℃,前两天用遮光网全天覆盖,第3~5天的10︰00~16︰00覆盖遮光网,5天后撤去遮光网,7~10天后撤去小拱棚,甘薯苗正常生长。
[0021]前述的甘薯脱毒组培苗二氧化碳无糖驯化方法,还可以用以下步骤(7)代替所述的步骤(6):
[0022](7)、全开盖培养至第14~16天,待甘薯苗长至12~15cm,剪苗,底部留3~5cm作为母株在原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中继续培养;
[0023]剪下来的脱毒苗移栽入新的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中培养,并重复前述的步骤(3)至步骤(6);
[0024]留在原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中继续培养的母株按照前述步骤(5)的条件培养至甘薯苗长到12~15cm,剪苗,仍然在底部留3~5cm作为母株在原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中继续培养;剪下来的脱毒苗移栽入新的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中培养,并重复前述的步骤(3)至步骤(6);
[0025]按照以上方法重复循环进行。
[0026]更进一步地,也可以将留在原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中继续培养的母株按照前述步骤(5)的条件培养至甘薯苗长到12~15cm后,剪去多余须根,移栽至温室小拱棚中,之后,缓水浇透土壤,保证小拱棚中空气湿度为75~85%,温度为25~30℃,前两天用遮光网全天覆盖,第3~5天的10︰00~16︰00覆盖遮光网,5天后撤去遮光网,7~10天后撤去小拱棚,甘薯苗正常生长。
[002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28](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选用了2~3mm黄金蛭石与1~3mm珍珠岩的混合物作为基质,在保持了基质透气性的同时能够有效保水,移栽的组培苗3天即可生根,成活率达99%以上。采用二氧化碳为碳源,基质及培养液中不含有机质,因此也没有细菌及霉菌污染的风险。
[0029](2)本专利技术在筛选培养液时充分考虑了甘薯生长时的高钾需求,更有利于甘薯脱毒苗的驯化培养。同时本专利技术在培养液中添加亚硒酸盐,能够促进甘薯脱毒苗的生长,且增强非生物胁迫抗性,改善光合作用,可以更好地帮助甘薯脱毒苗在驯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改变。
[0030](3)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甘薯脱毒组培苗二氧化碳无糖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培养瓶中进行甘薯脱毒组培苗培养;(2)选择40~50天满瓶苗,苗高5~7cm,剪去沾有含糖培养基的根部,按每盒26~30棵苗的量将去根后的甘薯脱毒组培苗接入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中,盖上培养盒盖,连接二氧化碳供给管向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内供给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中每盒装有黄金蛭石和珍珠岩,并加入一定量的培养液混匀;所述的培养液中含有硝酸钙1.15g/L,磷酸二氢钾0.2g/L,硼酸2.86mg/L,铁盐40mg/L,亚硒酸盐20mg/L,其余为双蒸水;(3)将甘薯脱毒组培苗在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中封闭培养5天,培养期间光源选用两根18W的红蓝白光源,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距光源25cm,光照强度80μmol
·
m
‑2·
s
‑1,每天光照13小时,二氧化碳供给量为900~1100ppM,二氧化碳供给时间与光照时间同步,培养温度为26~28℃,培养盒内湿度80~85%;(4)培养第6天开始,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半开盖,培养期间选用四根18W的红蓝白光源,培养盒距光源25cm,光照强度160μmol
·
m
‑2·
s
‑1,每天光照13小时,二氧化碳供给量为1000~1200ppM,二氧化碳供给时间与光照时间同步,培养温度为26~28℃,培养盒内湿度60~70%;每2天补充100mL培养液;(5)培养第8天或第9天或第10天开始,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全开盖;培养条件如步骤(4),即:培养期间选用四根18W的红蓝白光源,培养盒距光源25cm,光照强度160μmol
·
m
‑2·
s
‑1,每天光照13小时,二氧化碳供给量为1000~1200ppM,二氧化碳供给时间与光照时间同步,培养温度为26~28℃,培养盒内湿度60~70%;每2天补充100mL培养液;(6)全开盖培养至第14~16天,甘薯苗长至12~15cm,剪去多余须根,即可移栽至温室小拱棚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脱毒组培苗二氧化碳无糖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碳无糖培养盒的尺寸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梅侯文邦杜帆帆赵哲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