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7491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净化系统,包括养殖单元及与养殖单元连接的净化单元;还包括回水单元,所述回水单元通过第一分路与养殖单元连接;所述回水单元通过第三分路与增氧单元连接,所述增氧单元与第一分路并联;所述回水单元通过第二分路和第四分路与净化单元连接,形成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回水单元设置的第一分路、第二分路、第三分路,兼顾了回水水量和回水的含氧量,能够根据养殖物的数量的多少进行流量调整,合理分配资源。具有节约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系统适用性、规模化生产推广性的技术优势。模化生产推广性的技术优势。模化生产推广性的技术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净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循环水养殖技术是普遍应用的水产养殖技术,通常通过回水池进行循环水回流。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自维护回流式冷水性鲑鳟鱼类育苗系统(CN104756916A)”。但是,回水池的水经过净化处理含氧量降低,全部直接通向养殖池,会导致养殖动物生长所需的氧含量不足,不利于养殖物的生长。同时,因为养殖物的数量随季节、繁殖期和市场需求的不同波动较大,单一回水量的回水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养殖物数量波动的影响。并且,回水量仅为影响养殖物生长的一个因素,单位回水量中所含氧量,同样对养殖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根据实际养殖量,合理调整回水量及回水含氧量的养殖净化系统。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净化系统,包括养殖单元、及与养殖单元连接的净化单元;还包括回水单元,所述回水单元通过第一分路与养殖单元连接;所述回水单元通过第三分路与增氧单元连接,所述增氧单元与第一分路并联;所述回水单元通过第二分路和第四分路与净化单元连接,形成循环回路。
[0006]优选地,所述回水单元包括回水池、热泵、臭氧溶解泵、及臭氧溶解器,所述回水池与热泵通过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回水池、臭氧溶剂泵、臭氧溶解器串联地与净化单元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分路、第二分路、第三分路的流量比例为:8:1:3。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分路、第二分路、第三分路的流量分别为:112

208m3/h、14

26m3/h、42

78m3/h。
[0009]优选地,所述养殖单元包括养殖池、转鼓微滤机及径向分离器;所述养殖池通过转鼓微滤机与净化单元连接,所述径向分离器与养殖池并联,通过旁路与转鼓微滤机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增氧单元包括氧锥泵及氧锥,所述氧锥泵与氧锥串联于第三分路上。
[0011]优选地,所述净化单元包括主净化单元,所述主净化单元包括集水池、调节池,所述集水池通过第一渠道紫外线装置与调节池连接,所述调节池通过串联的脱气床水泵、脱气床及第二渠道紫外线装置与回水池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脱气床还连接有第一风机。
[0013]优选地,所述净化单元还包括旁路净化单元,所述旁路净化单元包括生物池水泵及生物滤池,所述生物池水泵与生物滤池串联,所述生物池水泵与调节池连接,所述生物滤池分别与脱气床及集水池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生物滤池还连接有第二风机。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通过回水单元设置的第一分路、第二分路、第三分路,兼顾了回水水量和回水的含氧量,能够根据养殖物的数量的多少进行流量调整,合理分配资源。具有节约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系统适用性、规模化生产推广性的技术优势。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净化系统构造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0第一分路、20第二分路、30第三分路、40第四分路、51养殖池、52转鼓微滤机、53径向分离器、61氧锥泵、62氧锥、71回水池、72热泵、73臭氧溶解泵、74臭氧溶解器、81集水池、82调节池、83第一渠道紫外线装置、84脱气床水泵、85脱气床、86第二渠道紫外线装置、87第一风机、91生物池水泵、92生物滤池、93第二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及说明,应当理解下面的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易于理解,并不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2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净化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养殖单元及与养殖单元连接的净化单元;还包括回水单元,所述回水单元通过第一分路10与养殖单元连接;所述回水单元通过第三分路30与增氧单元连接,所述增氧单元与第一分路10并联;所述回水单元通过第二分路20和第四分路40与净化单元连接,形成循环回路。
[0023]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水单元包括回水池71、热泵72、臭氧溶解泵73及臭氧溶解器74,所述回水池71与热泵72通过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回水池71、臭氧溶剂泵、臭氧溶解器74串联地与净化单元连接。
[0024]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路10、第二分路20、第三分路30的流量比例为:8:1:3。
[0025]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路10、第二分路20、第三分路30的流量分别为:112

208m3/h、14

26m3/h、42

78m3/h。
[0026]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养殖单元包括养殖池51、转鼓微滤机52及径向分离器53;所述养殖池51通过转鼓微滤机52与净化单元连接,所述径向分离器53与养殖池51并联,通过旁路与转鼓微滤机52连接。
[0027]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增氧单元包括氧锥泵61及氧锥62,所述氧锥泵61与氧锥62串联于第三分路30上。
[0028]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净化单元包括主净化单元,所述主净化单元包括集水池81、调节池82,所述集水池81通过第一渠道紫外线装置83与调节池82连接,所述调节池82通过串联的脱气床水泵84、脱气床85及第二渠道紫外线装置86与回水池71连接。
[0029]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脱气床85还连接有第一风机87。
[0030]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净化单元还包括旁路净化单元,所述旁路净化单元包括生物池水泵91及生物滤池92,所述生物池水泵91与生物滤池92串联,所述生物池水泵91与调节池82连接,所述生物滤池92分别与脱气床85及集水池81连接。
[0031]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滤池92还连接有第二风机93。
[003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3]实施例
[003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净化系统,包括养殖单元、及净化单元,所述养殖单元与净化单元连接。养殖单元排出的污水,通过净化单元进行净化处理。
[0035]适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净化系统还包括回水单元,所述回水单元通过第一分路10与养殖单元连接。
[0036]所述回水单元通过第二分路20和第四分路40与净化单元连接,形成循环回路。
[0037]所述回水单元通过第三分路30与增氧单元连接。
[0038]所述第三分路30为第一分路10的旁路。
[0039]净化单元处理后的水,经过第四分路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单元及与养殖单元连接的净化单元;还包括回水单元,所述回水单元通过第一分路(10)与养殖单元连接;所述回水单元通过第三分路(30)与增氧单元连接,所述增氧单元与第一分路(10)并联;所述回水单元通过第二分路(20)和第四分路(40)与净化单元连接,形成循环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单元包括回水池(71)、热泵(72)、臭氧溶解泵(73)及臭氧溶解器(74),所述回水池(71)与热泵(72)通过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回水池(71)、臭氧溶解泵(73)、臭氧溶解器(74)串联地与净化单元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路(10)、第二分路(20)、第三分路(30)的流量比例为:8: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路(10)、第二分路(20)、第三分路(30)的流量分别为:112

208m3/h、14

26m3/h、42

78m3/h。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单元包括养殖池(51)、转鼓微滤机(52)及径向分离器(5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榕刘亚斗张锴诚魏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南沙明珠晨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