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7154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0
提供一种改善了耐裂纹性能的轮胎。一种轮胎,其为具备胎面以及内衬层的轮胎,所述内衬层由含有聚合物成分的橡胶组合物构成,从胎面的胎冠部到轮胎内腔面为止的距离G为9.0mm以下,在温度80℃、拉伸速度3.3mm/秒的条件下所测定的所述橡胶组合物的断裂伸长率(80℃EB)、在温度70℃、频率10Hz、初始应变10%、动态应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轮胎。

技术介绍

[0002]轮胎的低燃耗化中要求内衬层的低生热化。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保持耐透气性以及耐久性的同时,操作稳定性、低燃耗性以及物性的平衡优异的内衬层用橡胶组合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2181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0004]但是,由于存在从提高轮胎的再循环性的观点出发,进行更换使用后的轮胎的胎面部再度使用的翻新轮胎(retread)的操作,因此对于轮胎的内衬层等部件,进一步要求更长的寿命。另一方面,若使内衬层低生热化,施加于轮胎的冲击变得难以由内衬层内部来缓和,长时间行驶时,轮胎内部会发生裂纹等,保气性可能会降低。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一共一种改善了耐裂纹性能的轮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06]经过深刻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构成内衬层的橡胶组合物的断裂伸长率以及损耗角正切与从胎面的胎冠部至轮胎内腔面为止的距离为特定关系,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0007]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是具备胎面以及内衬层的轮胎,所述内衬层由含有聚合物成分的橡胶组合物构成,从胎面的胎冠部至轮胎内腔面为止的距离G为9.0mm以下,在温度80℃、拉伸速度3.3mm/秒的条件下所测定的所述橡胶组合物的断裂伸长率(80℃EB),在温度70℃、频率10Hz、初始应变10%、动态应变
±
2.5%的条件下所测定的所述橡胶组合物的损耗角正切tanδ(70℃tanδ)以及G(mm)满足下述式(1)以及(2)。80℃EB/70℃tanδ≥2600

(1)80℃EB/G≥40

(2)[专利技术效果][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善了耐裂纹性能的轮胎。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一部分的截面图。[符号说明]1 胎面部2 行驶面橡胶层
4 基部橡胶层7 内衬层8 带束层9 胎体11 束带CL 轮胎赤道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轮胎是具备胎面以及内衬层的轮胎,所述内衬层由含有聚合物成分的橡胶组合物构成,从胎面的胎冠部至轮胎内腔面为止的距离G为9.0mm以下,在温度80℃、拉伸速度3.3mm/秒的条件下所测定的所述橡胶组合物的断裂伸长率(80℃EB)、在温度70℃、频率10Hz、初始应变10%、动态应变
±
2.5%的条件下所测定的所述橡胶组合物的损耗角正切tanδ(70℃tanδ)以及G(mm)满足下述式(1)以及(2)。80℃EB/70℃tanδ≥2600

(1)80℃EB/G≥40

(2)
[0011]通过使构成内衬层的橡胶组合物的80℃EB以及70℃tanδ和从胎面的胎冠部至轮胎内腔面为止的距离满足上述要求,所得轮胎的低燃耗性能以及耐裂纹性能的综合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就其原因,虽然不意味着受理论的约束,但考虑如下。
[0012]轮胎在转动时,轮胎的温度变得比常温更高。本专利技术的轮胎,通过满足所述式(1),高温时的断裂伸长率相对于内衬层的生热性(70℃tanδ)提升到一定以上。可认为由此,通过内衬层转动时的自身生热,温度升高,抑制了破坏强度的降低的同时,能够充分地确保高温时的断裂伸长率,能够抑制裂纹的产生。
[0013]另外,通过满足所述式(2),高温时的断裂伸长率相对于从胎面部的胎冠部的最表面至轮胎内腔面为止的距离G提升到一定以上。由此,跟随胎面部的变形,内衬层变形时,G变得越大,施加于内衬层表面的应变就变得越大,相反G变得越小,施加于内衬层的应变就能变小。为此,在使从胎面表面到内衬层表面为止的距离减小到9.0mm以下的同时,且通过使高温时的断裂伸长率相对于该距离足够高,能够在抑制施加于内衬层应变的同时,能够保持充分的伸长率,能够更有效的抑制裂纹的产生。
[0014]由上所述,内衬层的温度升高,抑制了断裂伸长率的降低的同时,由于能够充分地保证相对于施加于内衬层的应变的断裂伸长率,能够显著提升耐裂纹性能。
[0015]本专利技术的橡胶组合物,从耐裂纹性能以及低燃耗性能的平衡的的观点出发,相对于所述聚合物成分100质量份,优选含有填料10~45质量份。
[0016]本专利技术的聚合物成分,从耐透气性以及耐热性的的观点出发,优选含有75质量%以上的丁基系橡胶。
[0017]本专利技术的橡胶组合物,耐裂纹性能以及耐透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含有芳香族系石油树脂。
[0018]本专利技术的聚合物成分,从耐透气性的的观点出发,优选聚合物成分中的异戊二烯系橡胶以及丁二烯橡胶的总含量为10质量%以下。
[0019]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将轮胎赤道面上的内衬层的厚度作为L(mm)时,优选L/G小于0.10。
[0020]通过使L/G为所述范围,通过减小内衬层部的厚度,跟随胎面发生变形时,易于防止内衬层内的应变集中。
[0021]<定义>
[0022]“正规轮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基于规格的规格体系中,该规格对每个轮胎规定的轮辋,例如,JATMA时为“标准轮辋”,TRA时为“设计轮辋(Design Rim)”,ETRTO时为“测量轮辋(Measuring Rim)”。
[0023]“胎面的胎冠部”是指,当轮胎赤道面上不具有周向沟时,与轮胎赤道面相交的胎面最外端,当轮胎赤道面上具有周向沟时,是指所述周向沟的两端的接地部中的胎面最外端的连线与轮胎赤道面相交的部分。
[0024]“从胎面的胎冠部至轮胎内腔面为止的距离G”是指,在沿包含轮胎旋转轴的面切断轮胎的截面中,轮胎赤道面上从胎冠部至轮胎内腔面为止的直线距离。
[0025]“轮胎赤道面上的内衬层的厚度L”是指,在沿包含轮胎旋转轴的面切断轮胎的截面中,轮胎赤道面上从轮胎内腔面至胎体的轮胎半径方向最内部为止的直线距离。
[0026]“油的含量”也包含充油橡胶中所含油的量。
[0027]<测定方法>“从胎面的胎冠部至轮胎内腔面为止的距离G”以及“轮胎赤道面上的内衬层的厚度L”是沿包含轮胎旋转轴的面切断轮胎,在胎圈部的宽度与正规轮辋的宽度吻合的状态下所测定的值。
[0028]“80℃EB”是基于JIS K 6251:2017的标准,在80℃的气氛下、拉伸速度3.3mm/秒的条件下所测定的断裂时伸长率(切断时的伸长率)。EB测定用样品为哑铃状7号形的硫化橡胶试验片。
[0029]“70℃tanδ”是在温度70℃、频率10Hz、初始应变10%、动态应变
±
2.5%、拉伸模式的条件下所测定的损耗角正切。损耗角正切测定用样品为长20mm
×
宽4mm
×
厚1mm的硫化橡胶组合物。
[0030]SB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是根据JIS K 7121,使用TA Instruments株式会社制的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其为具备胎面以及内衬层的轮胎,所述内衬层由含有聚合物成分的橡胶组合物构成,从胎面的胎冠部至轮胎内腔面为止的距离G为9.0mm以下,在温度80℃、拉伸速度3.3mm/秒的条件下所测定的所述橡胶组合物的断裂伸长率EB,在温度70℃、频率10Hz、初始应变10%、动态应变
±
2.5%的条件下所测定的所述橡胶组合物的损耗角正切tanδ,以及G,满足下述式(1)以及(2),80℃EB/70℃tanδ≥2600

(1)80℃EB/G≥40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80℃EB/70℃tanδ≥35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80℃EB/G为40以上、120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中,80℃EB/70℃tanδ为3500以上、5000以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木大地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