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关节镜下治疗踝部骨折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7042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用于关节镜下治疗踝部骨折的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机构、第二机构、若干个克氏针和牵引针,所述第一机构包括导向板、导向管,在导向板内设置有导向调节槽,在导向调节槽下方设置有第一导向孔,导向管套置在导向调节槽内,在导向管内设置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机构包括两组复位辅助机构,每一组所述复位辅助机构均包括牵开器、牵开套件、复位拉管和复位套件。利用该辅助机构内的第一机构实现踝关节的间隙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从而便于关节镜的进入,实现骨折的后踝及后踝的复位情况均可在关节镜下顺利显露,同时,在第二机构的辅助作用下可实现复位后的骨折块的精准固定。定。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关节镜下治疗踝部骨折的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关节镜下治疗踝部骨折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踝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手术复位要求解剖复位;但由于踝关节的特殊解剖结构,无论是切开复位还是闭合复位,术中单纯应用C臂检查,无法保证关节面的解剖复位,特别是后踝及下胫腓联合的复位固定,影响手术效果,增加患者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0003]应用关节镜辅助复位,可以准确确认关节软骨骨折情况及判断关节面复位情况,明确踝关节韧带损伤情况,并能发现清除关节内残存的骨和关节软骨碎片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在现有的踝关节骨折复位手术操作过程中,因踝关节间隙小,关节镜下仍难以显露后踝及完成后踝的复位固定,使得关节镜在踝关节临床手术中难以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关节镜下治疗踝部骨折的辅助装置,利用该辅助机构内的第一机构实现踝关节的间隙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从而便于关节镜的进入,实现骨折的后踝及后踝的复位情况均可在关节镜下顺利显露,同时,在第二机构的辅助作用下可实现复位后的骨折块的精准固定。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关节镜下治疗踝部骨折的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机构、第二机构、若干个克氏针和牵引针,所述第一机构包括导向板、导向管,在所述导向板的内部设置一贯穿所述导向板前后两侧的导向调节槽,在所述导向调节槽的下方设置一贯穿所述导向板前后两侧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用于一克氏针的贯穿套置,所述导向管套置在所述导向调节槽内,且所述导向管在所述导向调节槽内能够进行移位调节,在所述导向管内设置一贯穿其前后两侧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孔用于一克氏针的贯穿,在所述导向板的前侧壁下部设置有两个垂直贯穿所述第一导向孔的第一螺纹孔,在所述第一螺纹孔内套置一第一顶压螺栓,在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上方设置有若干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垂直贯穿所述导向调节槽,在前后分布的两个第二螺纹孔内均套置一第二顶压螺栓;
[0006]所述第二机构包括两组复位辅助机构,每一组所述复位辅助机构均包括牵开器、牵开套件、复位拉管和复位套件,所述牵开套件包括第一套接管和第一卡套管,所述第一卡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接管的上部铰接连接,所述第一套接管能够与牵开器上的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相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部靠下位置设置一贯穿孔,所述复位拉管能够套置在所述贯穿孔内,在所述复位拉管的一端上设置有限位板和旋转操作板,所述复位套件包括第一复位卡套管和第一复位套接杆,所述第一复位卡套管和第一复位套接杆呈T形状连接,在所述复位拉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在所述第一复位套接杆上设置有与复
位拉管相配合的外螺纹;两组复位辅助机构内的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一卡套管用于同一牵引针的贯穿套置,两组复位辅助机构内的两个相对的第一复位卡套管用于同一牵引针的贯穿套置。
[0007]优选地,所述导向调节槽呈前小后大状,所述导向管呈前小后大状,所述导向管的最前端的左右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导向调节槽的最前端的左右宽度。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接管采用螺纹连接方式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的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贯穿孔为一沿着第二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分布的长圆孔,且贯穿孔的贯穿方向沿着牵开器的长度方向分布。
[0010]优选地,所述牵开器包括丝杆和套管,所述丝杆的一端套置在套管内,在所述套管的外端设置一第二支撑杆,在所述丝杆的外端设置一第一支撑杆,丝杆的转动可带动第一支撑杆相对于套管进行相对移动,且第一支撑杆相对于丝杆自由转动。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加工制造便利;第一套接管采用螺纹连接方式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实现连接,通过转动第一套接管实现第一卡套管的高度调整及固定,使得第一卡套管可套置在不同位置上的牵引针上;牵开器操作简单,可保证两个牵引针的稳定、微量的移动;通过旋转复位拉管,可保证复位套件对其上牵引针的牵引效果,实现牵引针的稳定、微量的移动;牵引针在牵开器的牵开作用下,可顺利实现踝关节间隙的适当扩大,从而利于关节镜在踝关节间隙中的使用;利用导向板及导向管的导向作用,可实现复位后的骨折块的精准固定,从而可提高骨折块的复位固定质量。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中的第一机构和第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导向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导向板的俯视图;
[0016]图4为导向板、导向管和克氏针的结构分布主视图;
[0017]图5为两组复位辅助机构与若干克氏针的组合示意图;
[0018]图6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19]图7为图1中B处放大图;
[0020]图中:1导向板、11导向调节槽、12第一导向孔、13第一螺纹孔、14第二螺纹孔、15第一顶压螺栓、16第二顶压螺栓、2导向管、3牵开器、31丝杆、311第一支撑杆、32套管、321第二支撑杆、322贯穿孔、4牵开套件、41第一套接管、42第一卡套管、5复位拉管、51限位板、52旋转操作板、6复位套件、61第一复位套接杆、62第一复位卡套管、101第一克氏针、102第二克氏针、103第一牵引针、104第二牵引针、105第三牵引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

7,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关节镜下治疗踝部骨折的辅助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机构、第二机构、若干个克氏针和牵引针,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包括两个克氏针,具体为第一克氏针101和第二克氏针102,包括三个牵引针,具体为第一牵引针103、第二牵引针104和第三牵引针105,其中克氏针用于辅助实现复位后的骨折块在打螺钉过程中的限位固定,牵引针对应的组织的牵引,以便实现关节缝隙的扩大及骨折块的复位牵拉,所述第一机构包括导向板1、导向管2,导向板1整体上呈一方形块,在所述导向板1的内部设置一贯穿所述导向板1前后两侧的导向调节槽11,在所述导向调节槽11的下方设置一贯穿所述导向板1前后两侧的第一导向孔12,所述第一导向孔12用于一克氏针的贯穿套置,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克氏针102贯穿在第一导向孔12内,所述导向管2套置在所述导向调节槽11内,且所述导向管2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关节镜下治疗踝部骨折的辅助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机构、第二机构、若干个克氏针和牵引针,所述第一机构包括导向板、导向管,在所述导向板的内部设置一贯穿所述导向板前后两侧的导向调节槽,在所述导向调节槽的下方设置一贯穿所述导向板前后两侧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用于一克氏针的贯穿套置,所述导向管套置在所述导向调节槽内,且所述导向管在所述导向调节槽内能够进行移位调节,在所述导向管内设置一贯穿其前后两侧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孔用于一克氏针的贯穿,在所述导向板的前侧壁下部设置有两个垂直贯穿所述第一导向孔的第一螺纹孔,在所述第一螺纹孔内套置一第一顶压螺栓,在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上方设置有若干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垂直贯穿所述导向调节槽,在前后分布的两个第二螺纹孔内均套置一第二顶压螺栓;所述第二机构包括两组复位辅助机构,每一组所述复位辅助机构均包括牵开器、牵开套件、复位拉管和复位套件,所述牵开套件包括第一套接管和第一卡套管,所述第一卡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接管的上部铰接连接,所述第一套接管能够与牵开器上的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相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部靠下位置设置一贯穿孔,所述复位拉管能够套置在所述贯穿孔内,在所述复位拉管的一端上设置有限位板和旋转操作板,所述复位套件包括第一复位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加利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市中心医院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