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雷器测试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6559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避雷器测试工装。该避雷器测试工装包括主体组件和三个分体组件,主体组件包括第一外壳和三个位于第一外壳内腔中的第一导电体,分体组件包括第二外壳和安装在第二外壳内腔中的第二导电体,第二外壳的一端与第一外壳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接线端子;一个第二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接线端子、一个第一导电体导电连接,从而形成三个相互独立的导电通路;测试时,避雷器的外接导电体与第一导电体导电连接,接线端子与外接电源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测试工装具有三个独立的导电通路,可以使三相避雷器的三相线路独立得电,满足各种测试需求。足各种测试需求。足各种测试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雷器测试工装


[0001]本申请涉及电工装备
,尤其涉及一种避雷器测试工装。

技术介绍

[0002]避雷器(外文名:surge arrester,又名:过电压保护器)是一种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高瞬态过电压危害并限制续流时间、续流赋值的电器。
[0003]避雷器在出厂前必须满足规定的电气性能,才能交付给客户使用。因此,在出厂之前均会将避雷器安装在适配的测试工装上,通过测试工装给避雷器施加相应的电压以进行相应的电气性能测试,测试项目包括工频电压试验、局部放电试验和漏电试验。
[0004]现有技术中的避雷器测试工装只有一个通路,对三相避雷器进行测试时,该通路同时为避雷器的三相施加电压,不能实现对避雷器的三相独立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避雷器测试工装,该避雷器测试工装能够实现三相独立测试。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避雷器测试工装,包括主体组件和三个分体组件,主体组件包括第一外壳和三个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三个第一导电体均沿预设方向延伸,所述三个第一导电体间隔分布且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内腔中;所述分体组件包括第二外壳和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体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壳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外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分体组件安装在所述主体组件上,一个所述第二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接线端子、一个所述第一导电体导电连接;所述第二外壳和第二导电体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与所述预设方向垂直,所述三个分体组件环绕所述主体组件呈扇形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所述接线端子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接线端子的电场影响距离;对所述避雷器进行测试时,所述避雷器安装在所述主体组件上,以使所述避雷器的至少一个外接导电体与一个所述第一导电体导电连接,外接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接线端子导电连接,从而通过第二导电体和第一导电体向所述避雷器施加电压。
[0007]可选的,所述避雷器测试工装还包括支架,所述预设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一外壳安装在所述支架的上端,所述三个分体组件分别朝向正上方或斜上方延伸。
[0008]可选的,所述避雷器测试工装还包括绝缘盘和第三导电体,所述绝缘盘上设置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三导电体嵌套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分别密封连接在所述绝缘盘的两侧,所述第三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体导电连接,所述第一外壳的内腔和所述第二外壳的内腔中均填充有绝缘气体。
[0009]可选的,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二筒体和顶盖板,所述顶盖板和所述绝缘盘分别封闭连接在所述第二筒体的两端开口处,所述顶盖板为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板,所述第二筒体具有绝缘性能;所述分体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导电体的两端中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顶盖板的内表面导电连接,两端中的另一端通过所述
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三导电体导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为L形金属导电件且固定连接在所述顶盖板的外表面上,使得所述第三导电体和所述接线端子导电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梅花触头和第一罩壳,所述第一底座为导电金属件且直接固定连接于所述顶盖板,所述第一罩壳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上并与所述第一底座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梅花触头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并导电且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二导电体的两端中的一端具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导电体的顶端穿过第一罩壳伸入所述第一梅花触头的内孔中,所述第一凸缘卡接于所述第一梅花触头的内凹槽中,并与所述第一梅花触头导电接触;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底座、第二梅花触头和第二罩壳,所述第二底座为导电金属件且直接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导电体,所述第二罩壳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座上并与所述第二底座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梅花触头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中,并导电且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导电体的两端中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导电体的底端穿过第二罩壳伸入所述第二梅花触头的内孔中,所述第二凸缘卡接于所述第二梅花触头的内凹槽中,并与所述第二梅花触头导电接触。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罩壳的外侧拐角均为弧形拐角,所述第一罩壳的内表面上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底座的外表面上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罩壳与所述第一底座螺纹连接;和/或,所述第二罩壳的外侧拐角均为弧形拐角,所述第二罩壳的内表面上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底座的外表面上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二罩壳与所述第二底座螺纹连接。
[0012]可选的,所述避雷器测试工装还包括三个第四导电体,所述第一外壳包括前端盖、后端盖和第一筒体,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分别封闭连接在所述第一筒体的两端开口处,所述前端盖具有绝缘区域,且在所述绝缘区域设置有三个第二通孔,所述三个第四导电体分别嵌套在所述三个第二通孔中;所述第二外壳连接在所述第一筒体的侧壁上,所述主体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内腔中的三个中间导电杆,所述三个中间导电杆分别与三个所述第一导电体包括呈L形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体朝向所述前端盖延伸以与所述第四导电体导电连接,所述中间导电杆朝向所述第三导电体延伸并与所述第三导电体导电连接;所述避雷器连接在所述前端盖外侧,所述避雷器的外接导电体与所述第四导电体导电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主体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中间导电杆的上端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三导电体导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体的端部通过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四导电体导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三底座、第三罩壳和第三梅花触头,所述第三底座为导电金属件且直接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导电体,所述第三罩壳连接在所述第三底座上并与所述第三底座之间形成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梅花触头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中,并导电且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底座上,所述中间导电杆的上端具有上凸缘,所述中间导电杆的上端穿过第三罩壳伸入所述第三梅花触头的内孔中,所述上凸缘卡接于所述第三梅花触头的内凹槽中,并与所述第三梅花触头导电接触;所述第一导电体靠近所述第四导电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第四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第四导电体螺纹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三罩壳的外侧拐角均为弧形拐角,所述第三罩壳的内表面上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三底座的外表面上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三罩壳与所述第三底座螺纹连接;
和/或,所述主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外罩壳,所述第一外罩壳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电体外,所述第一外罩壳具有内螺纹,所述连接凸起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外罩壳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凸起外;第一外罩壳的外侧拐角均为弧形拐角。避免尖锐拐角所带来的电场集中问题,达到均匀分散电场的作用。
[0015]可选的,所述避雷器测试工装还包括连接筒、过渡导电体和第四连接件,所述连接筒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内法兰和外法兰,所述第一筒体的前端形成有前法兰,所述内法兰和所述前法兰分别适配连接在所述前端盖的两侧,所述外法兰能够与所述避雷器适配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第四底座、第四罩壳和第四梅花触头,所述第四底座为导电金属件且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雷器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组件,包括第一外壳(21)和三个第一导电体(11),所述第一外壳(21)和所述三个第一导电体(11)均沿预设方向延伸,所述三个第一导电体(11)间隔分布且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21)的内腔中;三个分体组件,所述分体组件包括第二外壳(22)和第二导电体(12),所述第二导电体(12)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壳(22)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外壳(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壳(21)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接线端子(23);所述分体组件安装在所述主体组件上,一个所述第二导电体(12)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接线端子(23)、一个所述第一导电体(11)导电连接;所述第二外壳(22)和第二导电体(12)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与所述预设方向垂直,所述三个分体组件环绕所述主体组件呈扇形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所述接线端子(23)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接线端子(23)的电场影响距离;对所述避雷器进行测试时,所述避雷器安装在所述主体组件上,使所述避雷器的至少一个外接导电体(102)与所述第一导电体(11)导电连接,外接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接线端子(23)导电连接,从而通过第二导电体(12)和第一导电体(11)向所述避雷器施加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测试工装还包括支架(24),所述预设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一外壳(21)安装在所述支架(24)的上端,所述三个分体组件分别朝向正上方或斜上方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测试工装还包括绝缘盘(25)和第三导电体(13),所述绝缘盘(25)上设置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三导电体(13)嵌套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一外壳(21)和所述第二外壳(22)分别密封连接在所述绝缘盘(25)的两侧,所述第三导电体(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体(11)、所述第二导电体(12)导电连接,所述第一外壳(21)的内腔和所述第二外壳(22)的内腔中均填充有绝缘气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雷器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22)包括第二筒体(221)和顶盖板(222),所述顶盖板(222)和所述绝缘盘(25)分别封闭连接在所述第二筒体(221)的两端开口处,所述顶盖板(222)为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板,所述第二筒体(221)具有绝缘性能;所述分体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40),所述第二导电体(12)的两端中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30)与所述顶盖板(222)的内表面导电连接,两端中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40)与所述第三导电体(13)导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23)为L形金属导电件且固定连接在所述顶盖板(222)的外表面上,使得所述第三导电体(13)和所述接线端子(23)导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雷器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0)包括第一底座(31)、第一梅花触头(32)和第一罩壳(33),所述第一底座(31)为导电金属件且直接固定连接于所述顶盖板(222),所述第一罩壳(33)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31)上并与所述第一底座(31)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梅花触头(32)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并导电且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31)上,所述第二导电体(12)的两端中的一端具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导电体(12)穿过第一罩壳(33)伸入所述第一梅花
触头(32)的内孔中,所述第一凸缘卡接于所述第一梅花触头(32)的内凹槽中,并与所述第一梅花触头(32)导电接触;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40)包括第二底座、第二梅花触头和第二罩壳,所述第二底座为导电金属件且直接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导电体(13),所述第二罩壳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座上并与所述第二底座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梅花触头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中,并导电且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导电体(12)的两端中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导电体(12)穿过第二罩壳伸入所述第二梅花触头的内孔中,所述第二凸缘卡接于所述第二梅花触头的内凹槽中,并与所述第二梅花触头导电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避雷器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壳(33)的外侧拐角均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飞沈旭王宇鹏张洁红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能源避雷器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