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生活热水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6179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生活热水收集装置,污水收集井,所述污水收集井安装在用能建筑的废热水排出口位置,所述污水收集井上设置有污水收集管,所述污水收集管延伸至所述污水收集井内,所述污水收集井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污水收集管延伸至所述过滤装置内;所述污水收集井内设置有污水提升泵,所述污水提升泵坐落于污水提升泵底座上,所述污水提升泵与污水提升泵底座采用10#槽钢及50x50角钢进行固定,所述过滤装置呈中空的矩形状,且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四壁及底面均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过滤装置通过螺装或是焊接方式固定与所述污水收集井内,所述污水提升泵上连接有自耦装置,所述自耦装置延伸至污水收集井的井口位置。位置。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回收生活热水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生活热水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建筑节能的不断重视,关于“节能减排”被不断提及。越来越多的家庭、学校宿舍和酒店等配置非公共独立卫生间的,可单独提供卫生生活热水供给。卫生间洗浴后的废热水带有污染轻、水质稳定、余热量大等特性,拥有很高利用价值。但目前该生活热水的剩余热量都伴随着废热水的排放而浪费。尤其是学校宿舍,洗浴热水是建筑主要的用水和用能部分,且使用和排放时间较为集中,其热量的回收利用价值较大。同时现状废热水存在一定污染,初步过滤需结合卫生间室内地漏的过滤网进行实现,将毛发、纤维等污染物进行分离。过滤处理后经排水管输送至污水收集池内。由于该过滤系统较为简单,不能完全分离废热水内含的毛发、纤维等杂质,导致热回收效果差,管道传输阻力较大,且极易堵塞管道,实际使用效果较差。
[0003]鉴于上述因素特别设计一种余热回收生活热水收集装置,余热回收生活热水收集装置安装在用能建筑的废热水排出口,对建筑整体的废热水进行二次过滤、收集,之后输送至污水收集池中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生活热水收集装置,针对废热水中的毛发、纤维、污垢等杂质进行二次处理过滤,在降低堵塞风险、提高使用感受并降低维护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换热效果。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余热回收生活热水收集装置,污水收集井,所述污水收集井安装在用能建筑的废热水排出口位置,所述污水收集井上设置有污水收集管,所述污水收集管延伸至所述污水收集井内,所述污水收集井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污水收集管延伸至所述过滤装置内;
[0006]所述污水收集井内设置有污水提升泵,所述污水提升泵坐落于污水提升泵底座上,所述污水提升泵与污水提升泵底座采用10#槽钢及50x50角钢进行固定。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呈中空的矩形状,且位于所述过滤装置的四壁及底面均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过滤装置通过螺装或是焊接方式固定与所述污水收集井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污水提升泵上连接有自耦装置,所述自耦装置延伸至污水收集井的井口位置;
[0009]所述污水收集井上设置有污水收集井井盖,所述污水收集井井盖采用重型铸铁井盖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污水收集井上位于所述污水收集管的下方并列设置有溢水管;
[0011]所述污水收集管与所述溢水管均采用饮水用硬聚氯乙烯PVC

U管。
[0012]进一步地,所述污水提升泵上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所述排水管延伸至所述污水收集井外。
[0013]进一步地,所述污水收集井外固定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聚氨酯保温层;
[0014]所述污水收集井采用成品的污水井,所述污水收集井材质为高分子改性高抗冲无规共聚聚丙烯材料。
[0015]进一步地,所述污水收集井、污水收集管、排水管均采用50mm厚聚氨酯发泡保温,外包高密度聚乙烯保护壳。
[0016]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污水提升泵底座表面涂刷两层环氧煤沥青。
[0017]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内固定设有内衬80目不锈钢滤网。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技术余热回收生活热水收集装置安装在用能建筑的废热水排出口,对建筑整体的废热水进行二次过滤、收集之后输送至污水收集池中进行处理。本技术方案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及推广应用空间。
[0020]本技术在污水收集井内增加毛发过滤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缺陷,针对废热水中的毛发、纤维、污垢等杂质进行二次处理过滤,在降低堵塞风险、提高使用感受并降低维护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换热效果。之后在污水收集井内设置污水提升泵,增加污水输送动力、流速、以及扬程,进一步降低管道结垢堵塞等问题
[0021]本技术通过对生活热水余热回收系统利用可再生能源,具有低碳环保、节能节资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整体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过滤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如图1

2所示,一种余热回收生活热水收集装置,污水收集井1,所述污水收集井1安装在用能建筑的废热水排出口位置,所述污水收集井1上设置有污水收集管2,所述污水
收集管2延伸至所述污水收集井1内,所述污水收集井1内设置有过滤装置4,所述污水收集管2延伸至所述过滤装置4内;
[0028]所述污水收集井1内设置有污水提升泵8,所述污水提升泵4坐落于污水提升泵底座10上,所述污水提升泵8与污水提升泵底座10采用10#槽钢及50x50角钢进行固定。
[0029]所述污水提升泵8根据实时水位自动启停,水位过高时废热水通过溢水管排出。
[0030]为了便于在使用状态下建筑废热水通过污水收集管进入毛发过滤装置进行有效过滤处理,本技术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是,所述过滤装置4呈中空的矩形状,且位于所述过滤装置4的四壁及底面均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过滤装置4通过螺装或是焊接方式固定与所述污水收集井1内。
[0031]所述过滤装置4内的内衬80目不锈钢滤网,提高污水处理质量,提高换热效果。
[0032]为了便于在使用状态下安装方便,同时便于维修,本技术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是,所述污水提升泵8上连接有自耦装置6,所述自耦装置6延伸至污水收集井1的井口位置;
[0033]自耦是水泵的一种安装方式,池底固定耦合架,竖直安装两根导杆,可以方便的将泵提起放下,泵的出口能和排出管自动锁紧,不需要螺栓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回收生活热水收集装置,污水收集井(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收集井(1)安装在用能建筑的废热水排出口位置,所述污水收集井(1)上设置有污水收集管(2),所述污水收集管(2)延伸至所述污水收集井(1)内,所述污水收集井(1)内设置有过滤装置(4),所述污水收集管(2)延伸至所述过滤装置(4)内;所述污水收集井(1)内设置有污水提升泵(8),所述污水提升泵(8)坐落于污水提升泵底座(10)上,所述污水提升泵(8)与污水提升泵底座(10)采用10#槽钢及50x50角钢进行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生活热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4)呈中空的矩形状,且位于所述过滤装置(4)的四壁及底面均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过滤装置(4)通过螺装或是焊接方式固定与所述污水收集井(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生活热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提升泵(8)上连接有自耦装置(6),所述自耦装置(6)延伸至污水收集井(1)的井口位置;所述污水收集井(1)上设置有污水收集井井盖(11),所述污水收集井井盖(11)采用重型铸铁井盖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生活热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星赵志展王小健郑时兴孙志亮王宏郭淼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清荣益地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