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5836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单克隆抗体中,轻链CDR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轻链CDR2的氨基酸序列为LMS,轻链CDR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重链CDR1、CDR2和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5、SEQ ID NO.6和SEQ ID NO.7所示。上述抗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具备抗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的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能够用于制备灵敏、特异的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检测试剂盒。末端肽检测试剂盒。末端肽检测试剂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
,具体涉及一种抗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损害、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增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一般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但各个年龄段均可能发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有2亿以上的人群存在低骨量问题,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20.7%,男性为14.4%,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呈逐年攀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给社会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成为广泛关注的公众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的发生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出现全身疼痛、脊柱变形、骨折等一系列的症状,其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即脆性骨折,致残率和致死率高。更早发现骨代谢的异常,诊断骨质疏松症,有利于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个人、社会经济负担。
[0003]人体骨骼系统终身持续进行骨代谢过程,即成骨细胞形成新骨和破骨细胞吸收旧骨的过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也称为骨转换(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动态平衡。当此平衡受到破坏,骨吸收增多,或者骨形成减少,使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则会导致骨质疏松。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合成与分解的产物构成了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对这些标志物的检测可及时反映骨平衡状态。虽然骨密度检测目前常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但其对于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骨折风险预测的敏感性仍不尽人意,对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疗效判断又欠缺即时性,存在一定的限制。骨密度用于检测药物疗效其治疗前后变化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至少需要6个月以上,通常为1

2年,因此不适合短期的随访监测。而骨转换标志物一方面其水平变化显著早于骨密度的改变,能够更早期发现骨代谢异常,有助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另一方面,在开始抗骨质疏松治疗后3

6个月后即可检测出骨吸收标志物水平降低30

70%,治疗后6

12个月可检测到骨形成标志物升高30

50%,比骨密度更加敏感,早在骨密度变化之前即可进行早期疗效判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延长无效治疗时间。
[0004]I型胶原作为骨骼中唯一的胶原物质,占骨骼基质的90%。胶原从合成到成熟经历不同的阶段:氨基酸—前胶原—原胶原—胶原。成骨细胞中含有大量I型前胶原,骨形成时I型前胶原被分泌到细胞外,裂解为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和I型胶原三个片段。骨吸收时,破骨细胞参与骨吸收过程中产生I型胶原降解产物,释放进入血液并从尿液排出。其中特异性降解产物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和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是由I型胶原降解产生的部分紧密交联的氨基末端和羧基末端肽段结构域,能直观的反映出骨吸收的状态,是很好的骨吸收标志物。NTX在血清中和尿液中均可检出,但血清中的水平受昼夜生理节律、饮食的影响较大,而24小时尿中的NTX可以克服生理节律的影响,受饮食影响也比较小。尿液中的NTX是骨吸收的特异和敏感指标,可用于预测
骨吸收趋势及疗效监测。但是,目前国内没有一款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NTX检测产品,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抗NTX抗体。
[0005]本专利技术将针对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制备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抗I型胶原NTX抗体,为发展灵敏、特异、准确的I型胶原NTX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的抗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单克隆抗体,并且经过实验获得的单克隆抗体能够识别I型胶原NTX,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可以用于制备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的检测试剂产品。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抗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括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轻链可变区包括CDR1、CDR2和CDR3,重链可变区包括CDR1、CDR2和CDR3,其中,
[0008]所述轻链CDR1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与SEQ ID NO.2所示序列相比具有1个或2个保守氨基酸替换的氨基酸序列,或者包含上述序列的氨基酸序列;
[0009]所述轻链CDR2的氨基酸序列为LMS或与序列LMS相比具有1个或2个保守氨基酸替换的氨基酸序列,或者包含上述序列的氨基酸序列;
[0010]所述轻链CDR3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3所示序列或与SEQ ID NO.3所示序列相比具有1个或2个保守氨基酸替换的氨基酸序列,或者包含上述序列的氨基酸序列;
[0011]所述重链CDR1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5所示序列或与SEQ ID NO.5所示序列相比具有1个或2个保守氨基酸替换的氨基酸序列,或者包含上述序列的氨基酸序列;
[0012]所述重链CDR2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6所示序列或与SEQ ID NO.6所示序列相比具有1个或2个保守氨基酸替换的氨基酸序列,或者包含上述序列的氨基酸序列;
[0013]所述重链CDR3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7所示序列或与SEQ ID NO.7所示序列相比具有1个或2个保守氨基酸替换的氨基酸序列,或者包含上述序列的氨基酸序列。
[0014]在进一步的方面中,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轻链可变区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序列,所述重链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4所示序列。
[0015]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为Fab片段、Fab'片段、F(ab')2片段、单链抗体或人源化抗体,这些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由于保留了轻链和重链的可变区,因此能够识别和结合I型胶原NTX。
[0016]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含编码上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核酸的一种核酸分子,以及包含上述核酸分子的表达载体,所述表达载体能够表达上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含上述核酸分子或上述表达载体的重组体,其可以产生上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0017]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I型胶原NTX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所述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泌上述的单克隆抗体。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涉及抗I型胶原NTX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所述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为小鼠杂交瘤细胞株3A112,保藏号为CGMCC No.45456。
[0018]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上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在制备骨质疏松症早期
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的检测试剂产品中的应用。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I型胶原NTX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含上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用于识别和结合I型胶原NTX。...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括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轻链可变区包括CDR1、CDR2和CDR3,重链可变区包括CDR1、CDR2和CDR3,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链CDR1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与SEQ ID NO.2所示序列相比具有1个或2个保守氨基酸替换的氨基酸序列,或者包含上述序列的氨基酸序列;所述轻链CDR2的氨基酸序列为LMS或与序列LMS相比具有1个或2个保守氨基酸替换的氨基酸序列,或者包含上述序列的氨基酸序列;所述轻链CDR3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3所示序列或与SEQ ID NO.3所示序列相比具有1个或2个保守氨基酸替换的氨基酸序列,或者包含上述序列的氨基酸序列;所述重链CDR1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5所示序列或与SEQ ID NO.5所示序列相比具有1个或2个保守氨基酸替换的氨基酸序列,或者包含上述序列的氨基酸序列;所述重链CDR2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6所示序列或与SEQ ID NO.6所示序列相比具有1个或2个保守氨基酸替换的氨基酸序列,或者包含上述序列的氨基酸序列;所述重链CDR3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7所示序列或与SEQ ID NO.7所示序列相比具有1个或2个保守氨基酸替换的氨基酸序列,或者包含上述序列的氨基酸序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志远冯晓燕张贺秋危利张玲张磊步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海洋北京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