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戴式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576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2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穿戴式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穿戴式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包括用于穿戴在人体上的穿戴件、支撑件、驱动组件和臂托组件,其中驱动组件通过支撑件设置在穿戴件上,驱动组件相对于支撑件可在第一平面上动作,臂托组件穿设于驱动组件的环形槽并与驱动组件的动作端连接,以使臂托组件在第二平面上动作,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设置。当患者手臂固定在臂托组件一起运动时,只需要要调节驱动组件相对于支撑件的位置和角度,既可以实现手臂肩关节多方向多角度的三维空间康复运动,本穿戴式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便于调节手臂肩关节的康复运动方向及角度。节手臂肩关节的康复运动方向及角度。节手臂肩关节的康复运动方向及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戴式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穿戴式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工作中,很多患者在肩部手术后康复开始会出现肩部无力、疼痛等情况,我国医疗资源紧缺的现状使得患者大多必须选择居家自行康复。患者对医生指导的“爬墙”、体操等康复运动往往执行度和完成度都大打折扣,最终不能按照既定的康复要求进行规范、有效、安全的肩部活动。等到术后随访时,出现肩关节僵硬、肩袖再撕裂的概率非常高,极大影响了肩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反观目前病房常见的膝关节CPM(持续性被动运动)机就能有效帮助患者早期进行患膝的被动屈伸练习,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克服疼痛恐惧心理完成患膝的活动度恢复,是非常有效的膝关节康复器具。但是,肩关节的被动康复器械却一直缺乏。我们分析其中的原因是:肩关节的康复活动不像膝、肘等仅局限在二维的平面内屈伸活动,而是在空间三维完成除屈伸以外的内外旋转、外展、内收等复杂的活动,虽然国外一些国家开发了能够实现手臂肩关节三维运动的器械,但是设备结构复杂,成本极高,根本不可能惠及到普通民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戴式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以在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现有设备结构复杂,使用成本低廉的机械设计,完成大部分的肩关节康复活动范围,用极低的成本惠及每个普通民众居家肩关节活动康复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穿戴式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包括,
[0005]穿戴件;r/>[0006]支撑件,与所述穿戴件连接;
[0007]驱动组件,与所述支撑件活动连接,并可在第一平面上动作,驱动组件背离所述支撑件的端面上开设有环形槽;
[0008]臂托组件,设于所述驱动组件背离所述支撑件的端面,并穿设于所述环形槽与所述驱动组件的动作端连接,以使所述臂托组件在第二平面上动作,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设置。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0010]外移件,与所述支撑件活动连接,并可在第一平面上动作;
[0011]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外移件背离所述支撑件的端面;
[0012]驱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
[0013]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一个以上的铰接组件,所述铰接组件的一端铰接在支撑件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外移件上。
[0014]更进一步的,单个所述铰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杆,至少两个所述连杆中第一个
与所述外移件铰接,最后一个与所述支撑件铰接,至少两个所述连杆中每两个相邻的铰接。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外移件可拆卸设置。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靠近外移件的端面设置有插柱,所述外移件上设置有与插柱相适应的插槽,所述插柱插入其中一个所述插槽。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内还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同轴设置在所述驱动器的动作端上。
[0018]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外移件大小相等设置。
[0019]更进一步的,所述臂托组件包括,
[0020]连接件,一端穿设于所述环形槽与所述转盘连接,以使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环形槽的形状运动设置;
[0021]臂托,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
[0022]更进一步的,所述转盘与连接件通过轴承连接设置。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24]由于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穿戴式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用于穿戴在人体上的穿戴件、支撑件、驱动组件和臂托组件,其中驱动组件通过支撑件设置在穿戴件上,驱动组件相对于支撑件可在第一平面上动作,臂托组件穿设于驱动组件的环形槽并与驱动组件的动作端连接,以使臂托组件在第二平面上动作,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设置,这样设置的臂托组件能够在三维空间内运动;当患者手臂固定在臂托组件一起运动时,只需要调节驱动组件相对于支撑件的位置和角度,既可以实现手臂肩关节多方向多角度的三维空间康复运动,本穿戴式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便于调节手臂肩关节的康复运动方向及角度。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申请的康复训练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26]图2为本申请的支撑件与外移件的连接结构图;
[0027]图3为本申请的第一壳体的背部连接结构图;
[0028]图4为本申请的第一壳体的正面结构图;
[0029]图5为本申请的第一壳体的内部剖面结构图;
[0030]图6为本申请的臂托组件的连接结构图;
[0031]图中:1、穿戴件;2、支撑件;3、驱动组件;4、臂托组件;5、铰接组件;6、插柱;7、插槽;
[0032]31、外移件;32、第一壳体;33、驱动器;34、转盘;35、轴承;
[0033]41、连接件;42、臂托;
[0034]51、连杆;
[0035]321、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7]目前肩部康复方法,学术界主要的共识是在外科手术治疗后,建议患者至康复科完成最早期的医师指导辅助训练。但是,国内的实际情况还是患者自行进行居家康复锻炼。随着自媒体等信息的普及化,民众对于康复训练的方法已经较前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主流的被动康复方法也依然是非常古老的“爬墙”、毛巾、棍子辅助下的体操等。患者在早期自行训练时,会因为肩部疼痛、无力,难以掌握合适的训练强度和控制安全的运动范围,使得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非常大。国外的肩部术后康复主要依靠康复师在手术后的早期辅助。除了康复师的帮助,目前对机器臂的研究表明,康复机器人或机械臂能比较完美的模拟康复师的肩部被动训练,内置程序操作完成多维度多方向多角度的运动,但是设计研发机械臂需要消耗的经济成本非常昂贵,而且主要用于神经损伤瘫痪的人群,肩痛患者并不是机械臂的服务对象。昂贵的机械臂无法应用于个人家庭康复,这样就和我国病人体量大,不能进行大体量普及推广产生了矛盾,不符合我国现有的国情和人民需求。
[0038]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穿戴式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结合图1,
[0039]本穿戴式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穿戴件1、支撑件2、驱动组件3、臂托42组件4,其中,支撑件2连接在穿戴件1上,并支撑件2位于人体的正前方。驱动组件3与支撑件2活动连接,并可在第一平面上动作,驱动组件3背离支撑件2的端面上开设有环形槽321。臂托42组件4设于驱动组件3背离支撑件2的端面,并穿设于环形槽321与驱动组件3的动作端连接,以使臂托42组件4在第二平面上动作,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垂直设置。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式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戴件;支撑件,与所述穿戴件连接;驱动组件,与所述支撑件活动连接,并可在第一平面上动作,驱动组件背离所述支撑件的端面上开设有环形槽;臂托组件,设于所述驱动组件背离所述支撑件的端面,并穿设于所述环形槽与所述驱动组件的动作端连接,以使所述臂托组件在第二平面上动作,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外移件,与所述支撑件活动连接,并可在第一平面上动作;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外移件背离所述支撑件的端面;驱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个以上的铰接组件,所述铰接组件的一端铰接在支撑件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外移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式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铰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杆,至少两个所述连杆中第一个与所述外移件铰接,最后一个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晔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