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拉摄像头曝光参数的电致变色眩光传感值算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5481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后拉摄像头曝光参数的电致变色控制算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读取后拉摄像头EV值,并对后拉摄像头采集到的影像做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后拉摄像头曝光参数的电致变色眩光传感值算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后拉摄像头拍摄参数及像素亮度值的电致变色控制算法,属于汽车后视镜控制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

2所示,现行流媒体系统内外EC(Electro

Chromic,电致变色)镜防眩控制的方案为:利用后视镜变色系统结合摄像头及显示屏,其中,后视镜变色系统由内部的环境光传感器(ALS)和防炫光传感器(GLS),同步控制内外电致变色(EC)防眩镜的防眩功能。如公开号为US2013048835A1的美国专利文献公开的车辆后视镜系统(VEHICLE REARVIEW MIRROR SYSTEM)、授权公告号为CN104968522B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光电后视镜系统的驱动电路。此类的流媒体系统如图2,图2中虚线的方块图为内部的功能元件,该系统包含流媒体本体、外部左右侧EC镜、后拉摄像头3大部分,具体的硬件如图3所示,各功能分别如下:
[0003]流媒体本体:是系统的最主要部分,包含ALS、GLS、EC控制电路、内EC、显示屏及控制运算模块,其动作如下:(1)控制运算模块接收ALS及GLS的輸出,根据收到的资料做运算后,送出控制信号到EC控制电路,同时控制内电光元件、外电光元件的变色功能。(2)后拉摄像头的影像资料传送到控制运算模块并接受其控制,控制运算模块将影像资料做适当处理后,显示于屏幕上。(3)其中GLS侦测后方来的炫光,因为中间为显示屏幕,一般会安装于内部后视镜下方后上方。
[0004]外部左右侧EC镜:左右两个后视镜,内有EC控制接收器,根据收到的控制信号,来对外部左右EC镜做变色控制。
[0005]后拉摄像头:一个摄像头做影像传送,并接受流媒体对影像传感器的控制,如侦率、曝光值、及信号增益、

等,为跟后视镜的影像一样,后拉摄像头的输出影像要做镜像。
[0006]上述系统的内外三个EC镜防眩同步控制,不能有效反应外部左侧、外部右侧、内部EC镜的场景,如内外三个EC镜同步防眩控制,当外部左侧EC镜有强烈眩光时,内部EC镜的GLS没有接到眩光(眩目传感器用来侦测后方来的炫光亮度,因为中为显示屏幕,一般安装与内后视镜上方或下方),GLS无法有效反应外部左侧EC镜的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后拉摄像头曝光参数的电致变色眩光传感值算法,以现有的后拉摄像头为基础,经过算法计算,取代传统的眩目光传感器元件,实现內外三个EC镜的独立控制。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9]基于后拉摄像头曝光参数的电致变色眩光传感值算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0](1)读取后拉摄像头EV(Exposure Value,曝光值或称为拍摄参数)值,并对后拉摄像头采集到的影像做M
×
N的2D(二维)区块分割,并计算每个区块的眩目光数值,计算公式如下:
[0011][0012]Y
i,,j
为第i列,第j行区块的眩目光数值,avg()为平均值函数(average function):把区块內所有像素的亮度作加总后,再除区块內所有的像素数目,得到区块內所有像素的平均亮度;P
l,m
为区块內像素亮度值,l为垂直坐标,m为水平坐标,B
H
、B
V
分別为每个方块包含的垂直、水平的像素数目,M、N为正整数;
[0013](2)构建M
×
N的內部后视镜遮罩矩阵W
inside
、外部左侧后视镜遮罩矩阵W
left
、外部右侧后视镜遮罩矩阵W
righ
,遮罩矩阵W
inside
、W
left
、W
righ
的元素为0或1,其中1代表后拉摄像头采集的影像上內部后视镜、外部左侧后视镜、外部右侧后视镜所处的区域;
[0014](3)根据步骤(2)构建的遮罩矩阵,分別计算內部后视镜、外部左侧后视镜、外部右侧后视镜的眩光传感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0015][0016]其中W
k
为选择的M
×
N遮罩矩阵,k为內部后视镜、外部左侧后视镜、外部右侧后视镜之一,为选择的遮罩矩阵的第i列第j行的元素。
[0017]眩光传感值获得后,环境光线传感器信号和三个眩光传感值(模拟眩光控制值)传送至主控制运算器,分別用于产生电压控制信号,对内外三个EC镜作独立防眩控制。
[0018]本专利技术根据内外三个后视镜的数值(眩光传感值),内外三个EC镜作独立防眩功能,能有效反映外部左右EC镜的场景。本专利技术算法取代眩目光传感器,减少前视角GLS元件,外观结构更简洁,结构设计更容易,尤其适用于窄边框屏幕设计。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图1为车辆后视镜框图。
[0021]图2为后视镜系统框图。
[0022]图3为流媒体系统外观示意图。
[0023]图4为流媒体系统电路框图示意图。
[0024]图5为结合本专利技术算法进行内外三个EC镜作独立防眩控制的示意图。
[0025]图6为三个后视镜分别防眩目光数值图。
[0026]图7为改进前后对比图。
[0027]图8为后拉摄像头为1910
×
1080画素(像素)影像切割成9
×
5的2D眩目光区块。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算法计算出眩目光控制值计算图。
[0029]图10为遮罩矩阵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基于后拉摄像头曝光参数的电致变色控制算法,结合图4

10所示,其包括以下步骤:
[0031](1)读取后拉摄像头(像素为1920
×
1080)EV值,并对后拉摄像头采集到的影像做9
×
5的二维区块分割,中心5
×
3的区块大小为200
×
200像素,如图8所示,并计算每个区块的
眩目光数值,计算公式如下:
[0032]具体计算如图9所示。
[0033]其中,avg()为平均值函数(average function):把区块內所有像素的亮度作加总(求和)后,再除区块內所有的像素数目,得到区块內所有像素的平均亮度,作为区块的眩光数值。
[0034]P
l,m
为区块內像素亮度值,l为垂直坐标,m为水平坐标,B
H
及B
V
分別为每个方块包含的垂直及水平的像素数目。
[0035](2)如图10所示,构建M
×
N的內部后视镜遮罩矩阵W
inside
、外部左侧后视镜遮罩矩阵W
left
、外部右侧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后拉摄像头曝光参数的电致变色眩光传感值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读取后拉摄像头EV值,并对后拉摄像头采集到的影像做M
×
N的二维区块分割,并计算每个区块的眩目光数值,计算公式如下:其中,Y
i,,j
为第i列,第j行区块的眩目光数值,avg()为平均值函数,P
l,m
为区块内像素的亮度值,l为垂直坐标,m为水平坐标,B
H
、B
V
分別为每个区块包含的垂直、水平的像素数目,M、N为正整数;(2)构建M
×
N的內部后视镜遮罩矩阵W
inside
、外部左侧后视镜遮罩矩阵W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义集郑守志陈志育刘群艳沈浩军刘云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得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