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燃油体积电阻率在线监测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538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抗燃油在线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抗燃油体积电阻率在线监测传感器,包括聚四氟上盖、高压极、测量极、聚四氟侧盖、聚四氟底座、进油嘴以及出油嘴;聚四氟上盖、聚四氟侧盖以及聚四氟底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并形成监测腔;测量极套装在高压极外部并整体结构;测量极和高压极之间设置有空腔;测量极与高压极共同设置在监测腔中;聚四氟上盖上设置有出油嘴;聚四氟底座上设置有进油嘴;进油嘴通过空腔与出油嘴相贯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燃油体积电阻率在线监测传感器具有时效性好、易于清洗以及测量结果准确的优点。量结果准确的优点。量结果准确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燃油体积电阻率在线监测传感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抗燃油在线检测
,涉及一种抗燃油体积电阻率在线监测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磷酸酯抗燃油主要用于电力系统发电机组的汽轮机调速系统,主要作用是为高、中压汽门油动机提供动力油和保护油,用以调节和控制汽轮机高、中压汽缸的进汽量,并操纵主汽门的执行机构。随着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大容量、高参数汽轮机组越来越多,对调速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抗燃油长期处于高温下运行,在运行过程中易于发生酸值、体积电阻率、水分等指标变差的问题,为了保证调速系统的安全运行,我国电力行业对运行油的各项指标有着严格的要求。
[0003]体积电阻率是材料每单位体积对电流的阻抗,用来表征材料的电性质。通过对抗燃油进行体积电阻率分析,是一种公认的保障汽轮机调速系统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为确保磷酸酯抗燃油体积电阻率指标满足要求,电厂普遍采取定期检测的方式每月或每3个月取样分析,该方式需要人工取样、注样、拆洗、装配,整个过程步骤繁琐、工作效率低、费时长,无法及时有效反映机组状态。且在此过程中,频繁的拆洗、装配电极杯会造成其结构松动及绝缘介质磨损,这将导致电极杯高压极和测量极之间的空腔间隙不能稳定保持在标准规定的2mm,造成测量精度偏差大,测定结果不准确。再者,离线检测所用电极杯棱角处清洗难度大,清洗不当易导致污染物残留,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时效性好、易于清洗以及测量结果准确的抗燃油体积电阻率在线监测传感器。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抗燃油体积电阻率在线监测传感器,包括聚四氟上盖、聚四氟侧盖和聚四氟底座;
[0007]其中,聚四氟上盖、聚四氟侧盖以及聚四氟底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并形成监测腔;监测腔中设置有测量极与高压极,测量极套装在高压极外部,并且测量极和高压极之间形成空腔,聚四氟上盖上设置有出油嘴;聚四氟底座上设置有进油嘴,进油嘴通过空腔与出油嘴相连通。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测量极是中空的筒状结构;高压极是柱状结构;测量极沿高压极的轴向套装在高压极外部。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聚四氟上盖上设置有高压极卡槽以及测量极卡槽;聚四氟底座上设置有测量极卡槽;高压极的顶端插入聚四氟上盖上的高压极卡槽中;测量极的顶端插入聚四氟上盖上的测量极卡槽中,测量极的底端插入聚四氟底座上的测量极卡槽中。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高压极上设置有第一测控温原件;测量极上设置有第二测控温原件。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高压极上设置有高压极接线柱;测量极上设置有测量极接线柱。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聚四氟上盖设置有分流环;空腔通过分流环与出油嘴相连通。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聚四氟上盖上设置有集线口。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聚四氟侧盖的纵截面呈C型结构,用于包裹测量极的三个侧面。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聚四氟底座上设置有聚油槽;进油嘴通过聚油槽与空腔相连通。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聚油槽呈半球形。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专利技术采用在线监测方式,可在抗燃油管路直接实时测量体积电阻率,无需清洗测量电极,避免拆卸电极导致电极结构不稳定,高压极与测量极相对位置固定,可保证二者之间的空腔间隙稳定保持2mm,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先取样再在实验室进行体积电阻率测定时效性差、清洗难度大、因电极杯结构不稳定造成测定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结构体积小、便于搭载温控设施,测量过程快速,易于加工,便于实时监测体积电阻率的特点。聚四氟底座内侧设置了半球状的聚油槽,避免了油泥等污染物的聚集残留。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抗燃油体积电阻率在线监测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
[0021]1‑
聚四氟上盖;2

高压极;3

测量极;4

聚四氟侧盖;5

聚四氟底座;6

空腔;7

分流环;8

出油嘴;9

集线口;10

聚油槽;12

第一测控温原件;13

高压极接线柱;14

第二测控温原件;15

测量极接线柱;16

进油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3]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燃油体积电阻率在线监测传感器,包括聚四氟上盖1、高压极2、测量极3、聚四氟侧盖4、聚四氟底座5、进油嘴16以及出油嘴8;聚四氟上盖1、聚四氟侧盖4以及聚四氟底座5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并形成监测腔;测量极3与高压极2共同设置在监测腔中;测量极3套装在高压极2外部并形成整体结构;测量极3和高压极2之间设置有空腔6;聚四氟上盖1上设置有出油嘴8;聚四氟底座5上设置有进油嘴16;进油嘴16通过空腔6与出油嘴8相贯通。
[0024]测量极3是中空的筒状结构;高压极2是柱状结构;测量极3沿高压极2的轴向套装在高压极2外部。聚四氟上盖1上设置有高压极卡槽以及测量极卡槽;聚四氟底座5上设置有测量极卡槽;高压极2的顶端部插入聚四氟上盖1上的高压极卡槽中;测量极3的顶端部插入聚四氟上盖1上的测量极卡槽中,测量极3的底端部插入聚四氟底座5上的测量极卡槽中。高
压极2上设置有第一测控温原件12;测量极3上设置有第二测控温原件14;第一测控温原件12从聚四氟上盖1穿入并伸入高压极2中。高压极2设置有高压极接线柱13;测量极3上设置有测量极接线柱15;高压极接线柱13从聚四氟上盖1顶部穿过并与高压极2相连。聚四氟上盖1设置有分流环7,分流环7的作用是确保油液均匀流通;空腔6通过分流环7与出油嘴8相贯通,油液充满高压极2和测量极3之间的空腔6,使得空腔6中无空气残留。
[0025]聚四氟侧盖4罩于测量极3外部,聚四氟侧盖4是纵截面呈C型,将测量极3三个侧面包裹,即测量极3外立面四分之三被聚四氟侧盖4包覆,剩余四分之一外立面用于搭载温控设施。聚四氟底座5上设置有聚油槽10,避免了油泥等污染物的聚集残留。进油嘴16通过聚油槽10与空腔6相贯通。聚油槽10整体呈半球形。空腔6的内径为2mm;聚四氟上盖1上设置有集线口9(用于收集第一测控温原件12、第二测控温原件14出线、高压极2出线以及测量极3出线)。
[0026]上述传感器的工作过程为:
[0027]进行体积电阻率测量时,将高压极接线柱13与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通过导线连接,测量极接线柱15与电流表的正极通过导线连接,电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燃油体积电阻率在线监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四氟上盖(1)、聚四氟侧盖(4)和聚四氟底座(5);其中,聚四氟上盖(1)、聚四氟侧盖(4)以及聚四氟底座(5)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并形成监测腔;监测腔中设置有测量极(3)与高压极(2),测量极(3)套装在高压极(2)外部,并且测量极(3)和高压极(2)之间形成空腔(6),聚四氟上盖(1)上设置有出油嘴(8);聚四氟底座(5)上设置有进油嘴(16),进油嘴(16)通过空腔(6)与出油嘴(8)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燃油体积电阻率在线监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测量极(3)是中空的筒状结构;高压极(2)是柱状结构;测量极(3)沿高压极(2)的轴向套装在高压极(2)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燃油体积电阻率在线监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聚四氟上盖(1)上设置有高压极卡槽以及测量极卡槽;聚四氟底座(5)上设置有测量极卡槽;高压极(2)的顶端插入聚四氟上盖(1)上的高压极卡槽中;测量极(3)的顶端插入聚四氟上盖(1)上的测量极卡槽中,测量极(3)的底端插入聚四氟底座(5)上的测量极卡槽中。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龙飞王娟李烨峰常治军刘永洛王笑微王腾封强锁唐金伟冯丽苹张晋玮谢佳林严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