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无法通视的预制结构安装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5301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无法通视的预制结构安装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安装前,在后场对预制结构成品中隐蔽点P找到至少3个可视点D1、D2、和D3,并分别采集可视点与隐蔽点的空间距离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无法通视的预制结构安装定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结构安装、定位的施工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无法通视的预制结构安装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预制结构在安装或定位的施工中,往往受限于结构型式或观测角度,观测点无法通视,造成了测控难度高的问题。以钢构主塔斜拉桥为例,主塔钢锚结构为内置式,在测控过程中无法通视,常规的方法传统隐蔽点测量方法是利用一种双棱镜测量装置对目标点进行观测,通过观测数据计算得出隐蔽点三维坐标。此方法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观测时间较长,观测目标时需要处于绝对的静止状态,加之现场施工环境司镜人员操作空间有限施展不便,往往观测数据不稳定、准确性较差,且前场人员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此外有些封闭结构,内部特征点是无法通视的,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测量定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无法通视的预制结构安装定位方法,实现了无法测量条件下准确得出隐蔽点的实时三维坐标。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此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无法通视的预制结构安装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一、安装前,在后场对预制结构成品中隐蔽点P找到至少3个可视点D1、D2、和D3,并分别采集可视点与隐蔽点的空间距离L
(D1

P)
、L
(D2

P)
、L
(D3

P)
、L
(D4

P)

[0006]步骤二、在现场结构安装定位过程中,通过对可视点D1、D2、和D3进行观测,得出三维坐标,并根据后场采集的可视点与隐蔽点的空间距离,计算得到隐蔽点安装过程中的实时三维坐标(X
p
,Y
p
,Z
p
)。
[0007]优选的是,所述空间距离计算方法为:
[0008]S1、采集隐蔽点P坐标;
[0009]S2、采集可视点坐标;
[0010]S3、根据公式计算隐蔽点与各个可视点的距离。
[0011]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二中隐蔽点实时三维坐标具体计算方法为:
[0012]D1、采集实时的可视点D1、D2、和D3三维坐标(X
D1
,Y
D1
,Z
D1
)、(X
D2
,Y
D2
,Z
D2
)、(X
D3
,Y
D3
,Z
D3
);
[0013]D2、迭代入方程组计算公式如下:
[0014][0015]从而得到隐蔽点P实时三维坐标(X
p
,Y
p
,Z
p
)。
[0016]优选的是,采集坐标采用莱卡TS09 plus 1

全站仪。
[0017]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无需任何装置辅助,通过后场数据采集及前场安装定位反演。实现了无法测量条件下准确得出隐蔽点的实时三维坐标。提高了结构安装精度,节省了安装时间,降低了测量作业的难度,提高了测量效率,同时保障了前场人员的人生安全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0018]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实施例1中后场中找出预制结构成品隐藏点和可视点;
[0020]图2是实施例1中后场对预制结构成品进行数据采集示意图;
[0021]图3是主塔结构安装进入纠偏环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专利技术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一种用于无法通视的预制结构安装定位方法,具体包括一下步骤:
[0026]结合图1、图2、后场对预制结构成品进行数据采集,在结构摆放姿态便于测量时,采集隐蔽点P1、P2与结构顶口四角点(可视点)D1、D2、D3、D4的三维坐标(此坐标系为相对坐标系,方便测量人员记录计算使用)并计算出相对应的空间距离,线长公式为:数据采集及计算结果见表1。
[0027]表1数据采集表
[0028]点号X(m)Y(m)Z(m)线名(m)线长(m)隐蔽点P13.60388.2955.4597L
D1

P1
2.322隐蔽点P22.44268.35843.4494L
D2

P1
1.328可视点D12.7218.37216.4493L
D3

P1
4.411可视点D22.82614.45623.4316L
D4

P1
3.978
可视点D33.10454.46986.4315L
D1

P2
4.204可视点D42.44268.35843.4494L
D2

P2
3.735
ꢀꢀꢀꢀ
L
D3

P2
2.414
ꢀꢀꢀꢀ
L
D4

P2
1.449
[0029]如图3所示,当主塔结构安装进入纠偏环节时,测量节构顶口角点(可视点)D1、D2、D3、D4三维坐标(此坐标系为施工坐标),并将事先采集好的结构相关数据,隐蔽点与节段顶口角点(可视点)D1、D2、D3、D4相对应线长数据迭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结果见表2。
[0030]表2
[0031]点号X(m)Y(m)Z(m)线名(m)线长(m)可视点D1981.804

17.61340.080L
D1

P1
2.322可视点D2981.804

14.60040.080L
D2

P1
1.328可视点D3985.726

17.61340.080L
D3

P1
4.411可视点D4985.726

14.60040.080L
D4

P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法通视的预制结构安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安装前,在后场对预制结构成品中隐蔽点P找到至少3个可视点D1、D2、和D3,并分别采集可视点与隐蔽点的空间距离L
(D1

P)
、L
(D2

P)
、L
(D3

P)
、L
(D4

P)
;步骤二、在现场结构安装定位过程中,通过对可视点D1、D2、和D3进行观测,得出三维坐标,并根据后场采集的可视点与隐蔽点的空间距离,计算得到隐蔽点安装过程中的实时三维坐标(X
p
,Y
p
,Z
p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法通视的预制结构安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距离计算方法为:S1、采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亚胡永波彭昊李志成蔡浩慧杨萌左玉祥甘霖涛朱敏王旭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