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释型去除蓝藻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519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释型去除蓝藻的装置,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为解决直接撒药作用时间较短、易下沉,不利于水面蓝藻长治久效,且对底层水生动植物影响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浮岛,其为中空箱体,且表面开设有多个过水孔用于使内部与外部连通,浮岛内装有包膜控释复合体,每个包膜控释复合体任意方向上的最大截面尺寸均大于过水孔尺寸;包膜控释复合体的外部为包膜层,其内装有除藻药剂,其中包膜层能被水浸湿渗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使用,回收便捷,通过将除藻药剂有针对性地释放于表层水体,有利于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撒药带来不良生态效应,同时包膜控释复合体能够在更长时间中有效抑制蓝藻的生长,除藻效果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释型去除蓝藻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
,具体为一种控释型去除蓝藻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藻类水华是全球广布性的水环境灾害之一,也是我国富营养化水体中最常见的水环境问题。在我国提到水华,多数为蓝藻水华。当水体中的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阻隔了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水体,形成缺氧甚至厌氧,水体逐渐变为还原性环境,导致氨氮浓度升高、磷释放等水质恶化情况。
[0003]除藻药剂作为应急处理蓝藻的处置手段常常被首先用于除藻工程中,然而大量抛洒除藻药剂,不仅对生态系统产生极大危害,毒害水生动植物的健康,同时其作用时间较短,有些甚至被蓝藻细胞大量吸收,导致除藻效果短暂,无法做到长治久效。同时,蓝藻由于具有伪空胞,当大量暴发或者水体缺氧时,蓝藻会大量上浮到并堆积于水面,撒药时通常均匀抛洒到水体中,除藻药剂因抛洒时具有一定向下的初速度,在重力作用下下降反而使得藻浓度低的下层水体药剂浓度高,藻浓度高的表层水体药剂浓度低,这样不仅不利于除藻,同时对底层水生动植物影响巨大。因此,亟需一种控释型去除蓝藻的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释型去除蓝藻的装置,以解决直接撒药作用时间较短、易下沉,不利于水面蓝藻长治久效,且对底层水生动植物影响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释型去除蓝藻的装置,包括浮岛,其为中空箱体,且表面开设有多个过水孔用于使内部与外部连通,浮岛内装有包膜控释复合体,每个包膜控释复合体任意方向上的最大截面尺寸均大于过水孔尺寸;包膜控释复合体的外部为包膜层,其内装有除藻药剂,其中包膜层能被水浸湿渗透。
[0006]优选的,浮岛内的包膜控释复合体的总体积不超过浮岛内部空腔体积的3/4。
[0007]优选的,浮岛内的包膜控释复合体的总体积为浮岛内部空腔体积的2/3。
[0008]优选的,浮岛的外壁布满过水孔,且多个过水孔呈蜂窝状。
[0009]优选的,浮岛的材料为密度小于水的耐腐蚀材料。
[0010]优选的,浮岛的外周通过杆件或绳索连接有若干个气囊。
[0011]优选的,包膜控释复合体的包膜层材料为膨润土、PL或PLH。
[0012]优选的,包膜控释复合体为表面光滑的圆柱体、椭圆体或球体。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该控释型去除蓝藻的装置,特异性针对蓝藻具有伪空胞,在大面积暴发或溶解氧缺少时上浮并堆积于水面的特性,通过控释技术与浮岛技术将除藻药剂有针对性地释放于表层水体,并进行长期作用,有利于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撒药带来不良生态效应,同时控释技术能够在更长时间中有效抑制蓝藻的生长,达到长治久效的功效,该装置投撒简单,回收便捷,易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浮岛;2、过水孔;3、包膜控释复合体;4、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一种控释型去除蓝藻的装置,包括浮岛1,其为中空箱体,且表面开设有多个过水孔2用于使内部与外部连通,浮岛1的具体形状可根据需要制作,例如长方体、球形、圆盘形等,浮岛1内装有包膜控释复合体3,每个包膜控释复合体3任意方向上的最大截面尺寸均大于过水孔2尺寸,防止包膜控释复合体3直接从浮岛1中脱出;包膜控释复合体3的外部为包膜层,其内装有除藻药剂,可选的,包膜层材料为膨润土、PL(即膨润土

木质素磺酸钠)或PLH(即膨润土

木质素磺酸钠

碱木素),其中PL和PLH可采用华南农业大学研制;此外,包膜层还可采用其他能被水浸湿渗透的材料,只要能实现水可以进入包膜控释复合体3内部溶出除藻药剂均可。
[0019]上述包膜控释复合体3的具体制备方法可参考以下现有步骤:在匀速转动的包衣机中加入除藻药剂,加入一部分包膜层材料粉末,转动片刻后,喷淋有机粘结剂(例如羧甲基纤维素钠),使得除藻药剂表面形成一层粘结液,从而形成一层浸润的包膜层,再继续加入一部分包膜层材料粉末,直至其外表显现油量的光泽为止;重复上述粉

粘结剂

粉的操作2

3次,得到包膜控释复合体3;注意整个制作过程中需保持还未成型的包膜控释复合颗粒充分运动,以防止颗粒间粘结。
[0020]为了保持水流畅通,浮岛1内不宜装太满,可选的,浮岛1内的包膜控释复合体3的总体积不超过浮岛1内部空腔体积的3/4;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浮岛1内的包膜控释复合体3的总体积为浮岛1内部空腔体积的2/3。
[0021]同理,浮岛1的外壁宜布满过水孔2,进一步的,多个过水孔2呈蜂窝状。
[0022]浮岛1的材料宜选择密度小于水的耐腐蚀材料,例如塑料;当然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实现漂浮,例如参阅图2,浮岛1的外周可以通过杆件或绳索连接有若干个气囊4,这样浮岛1的材料的可选范围更宽,例如刷有防腐涂料的金属材质等。
[0023]实施例:
[0024]本实施例制作了长*宽*高为2m*0.5m*0.5m的长方体浮岛,中空,表层为耐腐蚀塑料,可漂浮于水面,表层为蜂窝状开孔,能够保持内外水流畅通。
[0025]浮岛中间装有PLH包裹硫酸铜的包膜控释复合体,制备过程如下:
[0026]在匀速转动的包衣机中加入络合硫酸铜颗粒,加入一部分PLH粉末,转动5min后,喷淋有机粘结剂,使得除藻药剂表面形成一层粘结液,从而形成一层浸润的包膜层,再继续加入一部分PLH粉末,直至外表显现油量的光泽,重复上述操作3次,得到硫酸铜

PLH包膜控释复合体。
[0027]制得的硫酸铜

PLH包膜控释复合体为圆柱体、球体或椭圆体,外表光滑。将其装入上述浮岛中,总体积约为浮岛内容积的2/3,以保证其与水流的充分接触。
[0028]将该浮岛投入到一约100方水的水塘中,该水塘为封闭水体,夏季有大量蓝藻堆积,叶绿素浓度达到242μg/L。
[0029]蓝藻细胞具有吸收Cu
2+
的能力,水塘中投入浮岛后每天定时检测蓝藻易堆积的水面处的铜离子浓度,并检测多处取均值,前30天水体中铜离子浓度始终维持在0.3

1mg/L之间,第30

60天水体中铜离子浓度维持在0

0.5mg/L,显然,本控释型去除蓝藻的装置具有较好的持续释放药剂除藻的功能,另外,每天定时检测时,还对深层水进行检测,未见铜离子浓度高于水面处的情况,而第60天测试水体中的叶绿素也降至45μg/L,证明确实具有显著的除藻功能。
[0030]对于较大水体,可以同时投放多个本控释型去除蓝藻的装置,若为流动水域,还可通过牵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释型去除蓝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岛(1),其为中空箱体,且表面开设有多个过水孔(2)用于使内部与外部连通,浮岛(1)内装有包膜控释复合体(3),每个包膜控释复合体(3)任意方向上的最大截面尺寸均大于过水孔(2)尺寸;包膜控释复合体(3)的外部为包膜层,其内装有除藻药剂,其中包膜层能被水浸湿渗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释型去除蓝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岛(1)内的包膜控释复合体(3)的总体积不超过浮岛(1)内部空腔体积的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释型去除蓝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岛(1)内的包膜控释复合体(3)的总体积为浮岛(1)内部空腔体积的2/3。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宇虹朱红生费晓昕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