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敏专利>正文

胸腔闭式引流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5195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穿刺针,包括针芯和套管,针芯包括依次相连的尖锐部、发声部和止挡部,尖锐部呈尖端状,且尖锐部上设有;尖锐部的直径为R1,发声部的直径R2,止挡部的直径为R3,R1<R2<R3;发声部设有止挡部,针芯上还设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从尖锐部延伸至止挡部;套管包括依次相连的限位部、主体部和支耳部,支耳部形成为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延伸的突出结构;限位部的直径为R4,主体部的直径为R5,支耳部的直径为R6,R4<R5<R6;套管上设有发声通道。由此,解决了当前没有专门的工具协助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致使手术存在较大的操作难度的问题。致使手术存在较大的操作难度的问题。致使手术存在较大的操作难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胸腔闭式引流穿刺针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穿刺针。

技术介绍

[0002]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是治疗常见病如自发性气胸、胸腔积液及外伤性血气胸等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该手术一般在局麻情况下床旁操作。
[0003]目前,临床上传统的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方法是采取床旁盲操作,凭借术者的经验将引流管利用止血钳戳入患者的胸腔内,但对于不同的医生而言,其手术经验本身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施术时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术者切开患者胸部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术创大于3cm以上。术者手持止血钳,止血钳钳夹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前部,采取暴力利用止血钳将胸腔闭式引流管戳入患者胸腔。此为传统的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方法。
[0004]整个操作过程属于盲操作,没有明确的深浅标志及是否进入胸腔的判断标准。胸引管置入胸腔后,接入胸腔闭式引流瓶,观察有无气泡从胸引瓶溢出,来判断是否安置成功。但这种判断方式具有极大的误诊率。在接入胸引瓶后,若没有气泡从胸引瓶溢出,则证明安置胸引管失败,因此需要再次进行上述有创操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恐惧心理。由于该有创操作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的,整个操作过程患者要忍受疼痛和恐惧双重打击。对于胸腔穿刺的初学者,正常肺组织穿破的风险极高,从而加重了气胸及胸腔大出血的潜在风险。
[0005]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的工具协助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致使手术存在较大的操作难度,并且若手术失败,需要进行二次有创操作,容易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创伤。对此还需要提供一种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以解决当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穿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的工具协助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致使手术存在较大的操作难度,并且若手术失败,需要进行二次有创操作,容易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创伤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穿刺针,包括针芯和套管,所述针芯包括依次相连的尖锐部、发声部和止挡部,其中,所述尖锐部呈尖端状,以能够刺破组织,且所述尖锐部上设有;所述尖锐部的直径为R1,所述发声部的直径R2,所述止挡部的直径为R3,其中,R1<R2<R3;所述止挡部形成于所述发声部并沿径向凸出,所述针芯上还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从所述尖锐部延伸至所述止挡部;
[0008]所述套管包括依次相连的限位部、主体部和支耳部,其中,所述支耳部形成为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延伸的突出结构;所述限位部的直径为R4,所述主体部的直径为R5,所述支耳部的直径为R6,且R4<R5<R6;所述套管上设有发声通道;所述发声通道的空腔宽度大于所述气流通道的空腔宽度;
[0009]当所述针芯插设于所述套管中时,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尖锐部,所述支耳部能够限制所述止挡部的位置。
[00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穿刺针还包括用于插设于所述套管尾部的气门塞,所述气门塞的一端通过软性件连接于所述套管的外周面。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尖锐部设有多条锋利的凸起棱,所述凸起棱沿纵向延伸。
[00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尖锐部上设有凸缘,所述凸缘设置于第一发生通道前端,以用于划破血块,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耳部设有凹槽,所述止挡部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台,所述凸台嵌设于所述凹槽中,以限制所述针芯的转动。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针芯远离所述尖锐部的一端设有转柄,以能够把持所述转柄转动所述针芯;
[0015]所述转柄与所述针芯一体成型;所述转柄上设有防滑部。
[00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R4=R5

0.2,其中,R5的单位为cm;R6=R5+0.3,R6的单位为cm。
[00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R2=4~5,R2的单位为cm;R3=R2+0.3,R3的单位为cm。
[00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针芯插设于所述套管中,所述针芯和所述套管的壁厚为0.8~1.2mm。
[00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声部的长度为20cm;所述气流通道的长度至少为15cm;所述尖锐部的长度为2cm。
[0020]胸腔闭式引流穿刺针在使用时,利用病人发病时胸腔内积气较多,气压较大的发病特点。手术时,在将针芯及套管穿入胸腔后,胸腔内的高压气体分别从穿刺针的针芯和套管流出,在针芯和套管的相应部位所发出不同的鸣笛声,来判断胸腔闭式引流穿刺针穿入胸腔的深度。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
[0021]1.针芯发出第一声鸣笛声时,证明穿刺针的尖锐端已进入胸腔内部;
[0022]2.当第二声鸣笛声响起时,说明穿刺针的套管的限位部已进入胸腔内部,此时可以退出穿刺针的针芯,顺穿刺针的套管管腔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0023]3.当穿刺针的针芯的鸣笛声停止或明显减弱时,说明穿刺针的前端已接触到肺组织或胸腔积液,应立即停止往胸腔内部继续进针;
[0024]4.当穿刺针的针芯及穿刺针套管都有液体流出时,说明胸腔积液穿刺成功,可以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00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胸腔闭式引流穿刺针可以有效地简化胸腔穿刺的手术难度,保证穿刺的成功率,可有效预防穿刺较深引起的误损伤。胸腔积气及胸腔积液都可进行有效穿刺引流。该专利技术专利在临床上有广泛的适用性,可靠性、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胸腔闭式引流穿刺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胸腔闭式引流穿刺针中套管在一种实施例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胸腔闭式引流穿刺针中套管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胸腔闭式引流穿刺针中针芯在一种实施例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胸腔闭式引流穿刺针中针芯在一种实施例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套管的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套管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针芯气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9为套管发声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36]其中A1和A2表示套管的气孔,由此进入第二发生通道;
[0037]N1为套管的内边缘,N2为套管的外边缘,N1

N2为斜面(参阅图5所示);
[0038]P1和P2为小突起,可以起防止血凝块及组织进入套管内部;
[0039]L1为气流通道,K1为震动薄膜,H1为共鸣腔,a为气流;
[00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芯(1)和套管(2),所述针芯(1)包括依次相连的尖锐部(11)、发声部(12)和止挡部(13),其中,所述尖锐部(11)呈尖端状,以能够刺破组织,且所述尖锐部(11)上设有;所述尖锐部(11)的直径为R1,所述发声部(12)的直径R2,所述止挡部(13)的直径为R3,其中,R1<R2<R3;所述止挡部(13)形成于所述发声部(12)并沿径向凸出,所述针芯(1)上还设有气流通道(14),所述气流通道(14)从所述尖锐部(11)延伸至所述止挡部(13);所述套管(2)包括依次相连的限位部(21)、主体部(22)和支耳部(23),其中,所述支耳部(23)形成为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延伸的突出结构;所述限位部(21)的直径为R4,所述主体部(22)的直径为R5,所述支耳部(23)的直径为R6,且R4<R5<R6;所述套管(2)上设有发声通道(24);所述发声通道(24)的空腔宽度大于所述气流通道(14)的空腔宽度;当所述针芯(1)插设于所述套管(2)中时,所述限位部(21)抵接于所述尖锐部(11),所述支耳部(23)能够限制所述止挡部(13)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还包括用于插设于所述套管(2)尾部的气门塞(3),所述气门塞(3)的一端通过软性件连接于所述套管(2)的外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尖锐部(11)设有多条锋利的凸起棱(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朱钦剑王军王玲
申请(专利权)人:张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