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透吸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518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透吸声结构,由通透隔声单元和吸声器组成;吸声器由外部壳体和多块导声板组成,多块导声板位于外部壳体内部,将吸声器内部分为多个空腔;通透隔声单元包括侧边框、底边框和至少两层通透隔声板,通透隔声板四周均设置有插装构件,使各层通透隔声板四周分别对应插入到插槽内;位于吸声器底部的插装构件中间和吸声器之间形成空腔D,两层通透隔声板之间形成空腔E;外部壳体面向噪声源一侧的面板开孔,导声板A、导声板C、导声板E、导声板F上均开孔;空腔A和空腔D内部不填充材料,空腔B内部填充多孔性吸声材料,空腔C内部填充具有吸附功能的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通透材料声屏障单元板的吸声功能和整体降噪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透吸声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噪声防治
,特别是涉及一种铁路和轨道交通噪声治理用的通透吸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插板式声屏障是铁路、轨道交通和公路交通最常用的安装工艺。插板式声屏障由型钢立柱和声屏障单元板组成,单元板依次插入型钢立柱槽内实现安装。为了旅客有较好的视野提高乘坐的舒适度,铁路声屏障轨面以上2m会采用通透隔声材料。以铁路常用的3.3m高声屏障为例,一般会采用声屏障顶部设置1m通透隔声材料,2.3m为非通透金属材料。由于通透隔声材料几乎没有吸声能力,导致声屏障整体降噪效果没有充分利用。
[0003]此外,站区范围内为了提高景观要求,需要设置全通透声屏障。此类声屏障如均采用隔声板,其整体降噪效果会比有吸声功能的声屏障要降低较多。
[0004]岩棉、玻璃棉等多孔性吸声材料,广泛应用于吸声式声屏障单元板,由于美观性差、强度低等原因,只能作为填充材料使用。通透型材料可以制成共振吸声结构,但其材料本身不具备吸声能力,单纯依靠声学结构产生的吸声频率范围窄,非共振频率下没有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通透材料声屏障隔声板没有吸声功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通透吸声结构,该通透吸声结构提高了通透材料声屏障单元板的吸声功能,提高了通透材料声屏障的整体降噪效果。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通透吸声结构,由通透隔声单元和位于通透隔声单元顶部的吸声器组合而成;
[0007]所述吸声器由外部壳体和多块导声板组成,多块导声板位于外部壳体内部,将吸声器内部分为多个空腔,有位于左上角的空腔A、位于右上角的空腔B、位于右下角的空腔C;
[0008]所述通透隔声单元包括位于两侧的侧边框、位于底部的底边框和位于内部的至少两层通透隔声板,所述通透隔声板的四周均设置有插装构件,所述插装构件分别对应安装在吸声器底部、侧边框内侧和底边框内侧,使各层通透隔声板四周分别对应插入到插装构件形成的插槽内;位于吸声器底部的插装构件中间和吸声器之间形成空腔D,两层通透隔声板之间形成空腔E;
[0009]所述外部壳体面向噪声源一侧的面板开孔,空腔A和空腔B之间的导声板A、空腔B和空腔C之间的导声板C、空腔C和空腔D之间的导声板E、空腔D和空腔E之间的导声板F上均开孔,使噪声通过外部壳体面向噪声源一侧的面板依次进入空腔A、空腔B、空腔C、空腔D、最终进入空腔E;
[0010]所述空腔A内部不填充材料,所述空腔B内部填充多孔性吸声材料,所述空腔C内部填充具有吸附功能的材料,所述空腔D内部不填充材料。
[0011]优选的,所述外部壳体面向噪声源一侧的面板、导声板A、导声板C、导声板E、导声板F的开孔率在20%至40%之间。
[0012]优选的,所述外部壳体面向噪声源一侧的面板倾斜设置。
[0013]优选的,所述导声板A的上部开孔底部不开孔,开孔范围在导声板A高度的4/5

2/3处。
[0014]优选的,所述外部壳体面向噪声源一侧的面板的顶部设置有滴水线。
[0015]优选的,所述吸声器两端的端部通过侧端板封闭。
[0016]优选的,各个所述插装构件的插槽内设置有橡胶或者玻璃胶柔性填充物。
[0017]优选的,所述通透隔声板采用亚克力、PC或夹胶玻璃材质制成。
[0018]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9]本技术的通透吸声结构,顶部的吸声器用于接收噪声,噪声通过空腔A进入空腔B,引起空腔B内多孔性吸声材料孔隙内的空气分子振动,多孔性吸声材料的粘滞性使振动动能因为阻力作用而转化成热能,此外孔隙内空气的绝热压缩过程形成空气和材料的温度梯度,热交换也使得声能转换为热能,从而消耗声能量;空腔A、空腔B、空腔C、空腔D组成多腔宽频共振吸声体,发生声学共振时形成局部噪声能量聚集,放大空腔B内多孔性吸声材料的吸声效果,吸声性能优于单纯使用多孔性吸声材料或共振吸声体的设计,可大幅度降低噪声。提高了通透材料声屏障单元板的吸声功能,提高了通透材料声屏障的整体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通透吸声结构的剖面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通透吸声结构的主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吸声器处的剖面图;
[0023]图4是图1的A

A剖面图;
[0024]图5是图1的B

B剖面图。
[0025]图中:1、吸声器;2、通透隔声板;3、侧边框;4、底边框;5、外部壳体;6、插装构件;7、外部壳体面向噪声源一侧的面板;8、空腔A;9、空腔B;10、空腔C;11、空腔D;12、空腔E;13、导声板A;14、导声板B;15、导声板C;16、导声板D;17、导声板E;18、导声板F;19、插槽;20、柔性填充物;21、侧端板;22、滴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7]请参阅图1~图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透吸声结构,由通透隔声单元和位于通透隔声单元顶部的吸声器1组合而成。
[0028]所述吸声器1由外部壳体5和多块导声板组成,多块导声板位于外部壳体5内部,将吸声器1内部分为多个空腔,有位于左上角的空腔A8、位于右上角的空腔B9、位于右下角的空腔C10,所述吸声器1两端的端部通过侧端板21封闭,并采用自攻钉或者铆钉进行固定。所述通透隔声单元包括位于两侧的侧边框3、位于底部的底边框4和位于内部的至少两层通透
隔声板2,所述通透隔声板2的四周均设置有插装构件6,所述插装构件6分别对应安装在吸声器1底部、侧边框3内侧和底边框4内侧,使各层通透隔声板2四周分别对应插入到插装构件6形成的插槽19内;各个所述插装构件6的插槽19内设置有橡胶或者玻璃胶柔性填充物20,以便进行填充固定,将各层通透隔声板2固定于插槽19内。位于吸声器1底部的插装构件6中间和吸声器1之间形成空腔D11,两层通透隔声板2之间形成空腔E12。
[0029]外部壳体5中外部壳体面向噪声源一侧的面板7开孔,其余不开孔;空腔A8由外部壳体5、导声板A13和导声板B14合围组成,空腔A8和空腔B9之间的导声板A13开孔,导声板A13上部开孔底部不开孔,导声板B14不开孔;空腔B9由外部壳体5、导声板A13和导声板C15合围组成,空腔B9和空腔C10之间的导声板C15开孔;空腔C10由外部壳体5、导声板C15、导声板D16、导声板E17、插装构件6合围而成,导声板D16不开孔,空腔C10和空腔D11之间的导声板E17开孔;本实施例的插装构件6设有两个插槽19,顶部插装构件6中间和导声板E17合围区域为空腔D11,空腔D11和空腔E12之间的导声板F18开孔。使噪声通过外部壳体面向噪声源一侧的面板7依次进入空腔A8、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透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由通透隔声单元和位于通透隔声单元顶部的吸声器组合而成;所述吸声器由外部壳体和多块导声板组成,多块导声板位于外部壳体内部,将吸声器内部分为多个空腔,有位于左上角的空腔A、位于右上角的空腔B、位于右下角的空腔C;所述通透隔声单元包括位于两侧的侧边框、位于底部的底边框和位于内部的至少两层通透隔声板,所述通透隔声板的四周均设置有插装构件,所述插装构件分别对应安装在吸声器底部、侧边框内侧和底边框内侧,使各层通透隔声板四周分别对应插入到插装构件形成的插槽内;位于吸声器底部的插装构件中间和吸声器之间形成空腔D,两层通透隔声板之间形成空腔E;所述外部壳体面向噪声源一侧的面板开孔,空腔A和空腔B之间的导声板A、空腔B和空腔C之间的导声板C、空腔C和空腔D之间的导声板E、空腔D和空腔E之间的导声板F上均开孔,使噪声通过外部壳体面向噪声源一侧的面板依次进入空腔A、空腔B、空腔C、空腔D、最终进入空腔E;所述空腔A内部不填充材料,所述空腔B内部填充多孔性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继超胡文林郑博文张海瑜申耀国赵煜朱正清沈志军于越刘立斌王之龙张瞳刘冀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